人物:僧德圓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7 首
水之性不動而鑒。得非夫?qū)嵪嘀w耶。雖積為洪溟而未嘗變。亦真我自在之妙致也。如來大師獨(dú)秉至教。偫圣拱手。俾寘冥到識。破堅(jiān)冰之惑。豈逾一念之中哉。靈隱大師雖外精律儀。而第一義諦。素所長也。故小子志之。大師生緣錢塘范氏。諱守真。字堅(jiān)道。齊信安太守瑝之八葉。禮既冠眾。君子器之。夙有丘園之期。不顧元纁之錫。遂詣蘇州支硎寺圓大師受具足戒。是夜眼中光現(xiàn)。長一丈馀。久而方?jīng)]。蓋得戒之禎也。后至荊府依真公。三年苦行。尋禮天下二百馀郡。圣教所至。無不至焉。無畏三藏受菩薩戒香。普寂大師傳楞伽心印。講起信宗論三千馀遍。南山律鈔四十遍。平等一兩。小大雙機(jī)。在我圓音。未嘗異也。乃發(fā)殊愿。誦持華嚴(yán)。遂于中宵夢神人施珠一顆。及覺惘然。如珠在握。是歲入五臺山。轉(zhuǎn)華嚴(yán)經(jīng)三百遍。追宿心也。又轉(zhuǎn)大藏經(jīng)三遍。廣正見也。至開元二十六年。有制舉高行。道俗請正名。隸大林寺。后移籍天竺。住靈隱峰。時(shí)大歷二年也。至五年三月。寓于龍興凈土院。謂左右曰。夫至人乘如而來。亦乘如而去。亦其必然也。而愚夫欲以長繩。系彼白日。安可得乎。吾非至人。豈逃其盡。以此月二十九日告終于茲地。春秋七十一。僧臘四十五。其間臨壇既多。度人無數(shù)。今不復(fù)紀(jì)也。顯明弟子蘇州辨秀。湖州惠普道莊。越州清江清源。杭州擇鄰神偃。常州道進(jìn)。如彼鸑鷟之彩。共集旃檀之枝。江淮名僧。難出其右。晝之身戒。亦忝門人。幸參四子之科。獨(dú)許一時(shí)之學(xué)。斯文在我。何敢讓焉。詞曰。
房星在天,降為應(yīng)真。
好爵縻我,視如埃塵。
既投其簪,亦壤其服。
戒日才佩,禪秀乃沐。
四十馀夏,振振盛名。
大江東南,為法長城。
宣尼既沒,微言乃絕。
我?guī)熢仆?,真乘亦輟。
靈隱峰上,春日秋天。
風(fēng)生松柏,如師在焉。
持教門人,楚英吳杰。
儒方荀孟,道比文列。
宿習(xí)未盡,妄涕猶雪。
宿己忘真,如水如月。
古之君子,名書彝器。
大師不書,將墜于地。
紀(jì)功者銘,傳心者燈。
藏諸名山,不騫不崩。
神蓍之用兮。誠稟靈于自然。
惟神也。適變之義至。
惟用也。極數(shù)之理全。
鉤深孰云乎筮短。藏密彌彰于德圓
再三則蒙。舍我而懼瀆。
五十以學(xué)。由我而樂天。
揲之而雖隱必索。保之而其靜愈專。
易之重者。胡可比焉。
原夫質(zhì)稟精純。叢分薆薱。
覆青云以表奇。伏元龜而克配。
佐爾筮之貞吉。觀我生之進(jìn)退。
知微知章而可期。何思何慮而或昧。
于是命彼筮人。擇乎上春。
韞之而必致其用。揲之而爰動其神。
感以洗心。遂通端策之志。
執(zhí)之指掌。空嗤握粟之倫。
禮事其儀。易贊其妙。
探彼幽賾。觀其秘要。
皆多假爾之能。必葉窮神之照。
將欲觀貞。諒無與京。
乾道變化而悟。神明幽贊而生。
原始要終。思盡性于大衍。
知來數(shù)往。翼明彖于小成。
非我無以昭效法之道。非我無以稽作易之情。
于以致百慮。于以類萬物。
象四時(shí)。四十九數(shù)而有常。
推三才。三百六旬而不拂。
惟蓍之用。惟神是聽。
運(yùn)不窮而或變。通其志而遂寧。
且提攜而成列。有感應(yīng)而協(xié)靈。
滋而后數(shù)。布之而可辨。
生而成象。審之而必形。
何一卉之時(shí)育。配十朋之天縱。
恥紅蘭之見鋤。鄙白茅之藉用。
則知夫蓍之可貴也。庶類安能而共之哉。
景龍三年九月十七日。上使韓從禮蓍筮。卦未成。蓍自立。從禮曰。大人之瑞也。賦曰。
惟彼神蓍。生而有知。
用之不測。明以稽疑。
擢九尺之纖干。伏千年之寶龜。
德圓而神兮無幽不及。其生三百兮其用五十。
惟圣人之觀象。乃神動而鬼入。
列八卦以效變。翹孤莖而孑立。
數(shù)彰得一。命乃自天。
同大橫之有夏。表或躍而在田。
其察也深。其功也大。
稱美名于神物。齊妙用于神蔡。
是曰元后。茲為筮從。
氣受陰陽。夜分而彩露兼涵。
幽贊天地。朝覆而輕云數(shù)重。
蓍而有靈。立定天保。
可謂神助。用光天造。
功深莫善。仲尼且許以鉤深。
屈于不知。太公徒言乎腐草。
蓍之立兮發(fā)其祥。吾君得之尊以光。
明乎太極。演彼歸藏。
因卜祝之符瑞。應(yīng)天人之會昌。
圭峰禪師碑銘 唐 · 裴休
四言詩
圭峰禪師號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縣人。釋迦如來三十九代法孫也。釋迦如來在世八十年。為無量人天聲聞菩薩說五戒八戒大小乘戒四諦十二緣起六波羅密四無量心三明六通三十七品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世諦第一義諦無量諸解脫三昧惣持門。菩薩涅槃。常住法性。莊嚴(yán)佛土。成就眾生。度天人教菩薩一切妙道??芍^廣大周密。廓法界于無疆。徹性海于無際。權(quán)實(shí)頓漸。無遺事矣。最后獨(dú)以法眼付大迦葉。令祖祖相傳。別行于世。非私于迦葉而外人天聲聞菩薩也。顧此法眾生之本源。諸佛之所證。超一切理。離一切相。不可以言語智識有無隱顯推求而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之。光明受用而已。自迦葉至達(dá)摩。凡二十八世。達(dá)摩傳可??蓚?。?傳信。信傳忍。為五祖。又傳融為牛頭宗。忍傳能為六祖。又傳秀為北宗。能傳會為荷澤宗。荷澤于宗為七祖。又傳讓。讓傳馬。馬于其法為江西宗。荷澤傳磁州如。如傳荊南張。張傳遂州圓。又傳東京照。圓傳大師。大師于荷澤為五世。于達(dá)摩為十一世。于迦葉為三十八世。其法宗之系也如此。大師本豪家。少通儒書。欲干世以活生靈。偶謁遂州。遂州未與語。退游徒中。見其儼然若思而無念。朗然若照而無覺。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道成乃謁荊南。荊南曰。傳教人也。當(dāng)盛于帝都。復(fù)謁東京照。照曰。菩薩人也。誰能識之。復(fù)謁上都花嚴(yán)觀。觀曰。毗盧花藏能隨我游者。其汝乎。初在蜀因齋次受經(jīng)。得圓覺十三章。深達(dá)義趣。遂傳圓覺。在漢上因病僧付花嚴(yán)句義。未嘗聽受。遂講花嚴(yán)。自后乃著圓覺花嚴(yán)及涅槃金剛起信唯識盂蘭法界觀行愿經(jīng)等疏鈔。及法義類例禮懺修證圖書纂略。又集諸宗禪言為禪藏。總而敘之。并酬答書偈議論等。凡九十馀卷。皆本一心而貫諸法。顯真體而融事理。超偫有于對待。冥物我而獨(dú)運(yùn)矣。議者以大師不守禪行。而廣講經(jīng)論。游名邑大都。以興建為務(wù)。乃為多聞之所役乎。豈聲利之所未忘乎。嘻。議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萬法之總也。分而為戒定慧。開而為六度。散而為萬行。萬行未嘗非一心。一心未嘗違萬行。禪者。六度之一耳。何能總諸法哉。且如來以法眼付迦葉。不以法行。故自心而證者為法。隨愿而起者為行。未必常同也。然則一心者。萬法之所生。而不屬于萬法。得之者則于法自在矣。見之者則于教無礙矣。本非法。不可以法說。本非教。不可以教傳。豈可以軌跡而尋哉。自迦葉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羅漢。所度亦羅漢。馬鳴龍樹。提婆天親。始開摩訶衍。著論釋經(jīng)。摧滅外道。為菩薩唱首。而尊者阇夜。獨(dú)以戒力為威神。尊者摩羅。獨(dú)以苦行為道跡。其他諸祖?;驈V行法教?;?qū)P亩U寂?;蛳s蛻而去?;蚧鸹鴾??;蚺蕵湟允窘K?;蚴芎Χ鴥攤?。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且循轍跡者非善行。守規(guī)墨者非善巧。不迅疾無以為大牛。不超過無以為大士。故大師之為道也。以知見為妙門。寂靜為正味。慈忍為甲盾?;蹟酁閯γ?。破內(nèi)魔之高壘。陷外賊之堅(jiān)陣。鎮(zhèn)撫邪雜。解釋縲籠。遇窮子則叱而使歸其家。見貧女則訶而使照其室。窮子不歸。貧女不富。吾師恥之。三乘不興。四分不振。吾師恥之。忠孝不并化。荷擔(dān)不勝任。吾師恥之。避名滯相。匿我增慢。吾師恥之。故皇皇于濟(jì)拔。汲汲于開誘。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崇。人有依歸者。不俟請則往矣。有求益者。不俟憤則啟矣。雖童幼不于敬接。雖驁很不怠于叩勵。其以闡教度生。助國家之化也如此。故親大師之法者。貪則施。暴則斂。剛則隨。戾則順?;鑴t開。墮則奮。自榮者慊。自堅(jiān)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義。凡士俗有舍其家與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變活業(yè)絕血食持戒法起家為近住者。有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為道者。有退而奉父母以豐供養(yǎng)為行者。其馀憧憧而來。欣欣而去。揚(yáng)袂而至。實(shí)腹而歸。所在甚眾。不可以紀(jì)。真如來付囑之菩薩。眾生不請之良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識其境界廷宇之廣狹深淺矣。議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大師以建中元年生于世。元和二年印心于圓和尚。又受具于拯律師。大和二年慶成節(jié)。徵入內(nèi)殿問法要。賜紫方袍為大德。尋請歸山。會昌元年正月六日。坐滅于興福塔院。儼然如生。容貌益悅。七日而后遷于函。其自證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初得舍利數(shù)十粒。明白潤大。后門人泣而求諸煨中。必得而歸。今悉斂而藏于石室。其無緣之慈可知矣。俗歲六十二。僧臘三十四。遺戒深明形質(zhì)不可以久駐。而真靈永劫以長存。乃知化者無常。存者是我。死后輿施蟲犬。焚其骨而散之。勿墓勿塔。勿悲慕以亂禪觀。每清明上山。必講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法行。皆有儀則。違者非我弟子。今皇帝再闡真宗。追謚定慧禪師青蓮之塔。則塔不可以不建。石不可以不斲。且使其教自為一宗。而學(xué)者有所標(biāo)仰也。門人達(dá)者甚眾。皆明如來知見。而善說法要。或巖穴而息念?;蚨紩鴤鹘??;驍啾垡猿甑隆;虬滓乱詼S跡。其馀一禮而悟道。終身而守護(hù)者。僧尼四眾數(shù)千百人。得其氏族道行可傳于后世者。紀(jì)于別傳。休與大師于法為昆仲。于義為交友。于恩為善知識。于教為內(nèi)外護(hù)。故得詳而敘之。他人則不詳。銘曰。
如來知見,大事因緣。
祖祖相承,燈燈相燃。
分光并照,顯說密傳。
摧邪破魔,證圣登賢。
漸之者入,頓之者全。
孰紹孰興,圭峰在焉。
甚大慈悲,不舍周旋。
以引以翼,恐迷恐顛。
直示心宗,傍羅義筌。
廣收遠(yuǎn)取,無棄無捐。
金湯魔城,株杌情田。
銷竭芟伐,大道坦然。
功高覺場,會盛法筵。
不染而住,淤泥青蓮。
性無去來,運(yùn)有推遷。
順世而嘆,眾生可憐。
風(fēng)號曉野,鐘摧夜川。
舍筏而去,溺者誰前。
巖崖荊榛,阻絕危懸。
輕錫而過,踣者誰肩。
不有極慈,孰能后先。
吾師何處,復(fù)建橋船。
法指一靈,徒馀三千。
無負(fù)法恩,永以乾乾。
絪缊吐,崇庳?cái)ⅲ5刂?,洞天啟?div id="qsgwgai"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0_1312622_comment'>
上有嶠之圓兮中規(guī),下有壺之方兮中矩。
天地游氣兮萃為方壺之洞賓,天地正氣兮萃為圓嶠之洞主。
由宋溯唐,視顏從呂。
蓋嘗問訊方壺之客,東游圓嶠之鄉(xiāng)。
始見夫地辟清漳,在天一方。
危樓縹緲,偉觀騫翔。
南山號揖仙兮,弄虎之跡;
西山號得仙兮,化龍之堂。
東望梁山兮,白鶴茶床之舊;
西望□山兮,金雞丹灶之光。
八柱中峙兮,上陵圓穹之蒼蒼;
八窗玲瓏兮,旁臨圓暉之煌煌。
則曰此圓嶠之境界也。
繼見夫桃和露種,杏倚云栽。
樹兩兩兮扶日起,花七七兮迎風(fēng)開。
云旗晝翻,王母下也;
玉笙夜響,帝子回也;
鳧飛天外,子喬過也;
鶴集云端,令威來也。
圓冠珠履兮環(huán)列紫府,圓顱素頸兮歌舞瑤臺。
則曰此圓嶠之人物也。
有美一人,角巾羽衣,青眉紅頰。
蓍具胸中,德圓而神;
機(jī)旋性內(nèi),道圓而覺。
尹日圓精,威壓輦下;
卿月圓魄,光宣海角。
侍玉皇之香案兮,佩泰華之圓符;
守奎文之閣兮,仗環(huán)立之圓木。
卓犖仙階,沾濡帝渥。
則曰此圓嶠之洞主也。
須臾客退,舉似其主曰:「方壺下圓嶠一等,此去非特尋丈矣」。
圓嶠群賓舉首而笑曰:「竭渤海之波,疏圓嶠之德雖盡;
磨蒼崖之石,祝圓嶠之勛難窮。
渤海之東,圓嶠在中。
其生意之藏,有不知之潤;
生意之發(fā),有不言之功。
蓋橐籥陰陽,胚胎元?dú)猓x衡乎春夏秋冬。
方其丹烏赤翅,如焱如焚,火帝始張,龍師不聞,我于此時(shí),一噓生云。
蒼狗白衣,如峰如絮,風(fēng)伯離之,波神不怒,我于此時(shí),一噓為雨。
陰霾不開,四維方墨,風(fēng)雨如晦,三光如蝕,我則談笑扶桑而浴日。
波濤洶涌,山岳摧傾,鰲腳一動,鱗介其腥,我則雍容一柱以擎天。
況其一毛一羽,可以為一世之瑞;
一草一木,可以為文章之英。
得其麟筋鳳髓,亦可以享富貴而長生。
信夫圓嶠之豐功茂德,非騷人墨客之所可得而名也」。
于是集而歌之曰:「赤城丹臺兮,司馬子正之廬。
石橋鐵柱兮,葛稚川之居。
青城天目兮,譙先生之都。
此數(shù)公者,知入而不知出兮,蒼生之望其孤」。
又歌曰:「乖崖公欲分華山兮,鱷壁其蒼。
六一公欲洞神清兮,猿鶴成行。
東坡居士仇池之穴兮,訖奔走于四方。
此數(shù)公者,又知出而不知入兮,江湖之志其荒。
孰若圓嶠之仙翁,備出入之全德。
君看圓嶠之居,扁以老圃之額。
既等靈椿于春秋,何羨黃花之晚節(jié)。
是圃也,東都以前,彼美一人兮晝錦于相;
東都以后,彼美一人兮菊坡于五羊。
念四夷未賓,陰陽未順兮,天其未許我公之閑。
吾不愿公為端平之崔兮,愿公為慶歷之韓」。
方壺之賓歛衽而和之曰:「太極圓其圖兮,動靜乘其時(shí)。
先天圓其象兮,進(jìn)退適其宜。
藏為仙出為相兮,是圓轉(zhuǎn)之機(jī)」。
鯫生用其髣髴兮,遂援筆而賦之。
日風(fēng)仙活。
我惺惺灑。
去關(guān)西闡妙玄,么馬。
宅須當(dāng)舍。
利子無價(jià)。
事心難掛。
德方而著德圓,口馬。
月齊高下。
玄關(guān)欲透,做工夫、妙在一陽來復(fù)。
天癸才生忙下手,采處切須虔篤。
絕慮忘機(jī),清心釋累,認(rèn)取虛無谷。
鉛銀砂汞,一時(shí)辰內(nèi)攢簇。

霎時(shí)天地相交,甲庚無間,龍虎齊降伏。
取坎填離,乾體就、陽火陰符行足。
至寶精堅(jiān),真蟾形兆,宜把靈泉沃。
德圓功備,大師名注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