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彥若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鄭州新鄭人,祖籍河南偃師,字義聲,或字秋卿。徐有功五世孫。文宗大和五年進士。歷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宣宗大中時,拜河中節(jié)度使,綏定突厥,置備征軍千人,襞紙為鎧,勁矢不能入。徙節(jié)山南東道,入為御史大夫。懿宗咸通初,加刑部尚書,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四年,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六年,罷相,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累授太子太保,卒。有《徐氏譜》。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義聲,又字秋卿,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
徐彥若父。
文宗大和五年(831)登進士第,累擢殿中侍御史、禮部員外郎。
武宗會昌三年(843),充翰林學士,歷禮部郎中知制誥、兵部郎中,拜中書舍人、戶部侍郎,遷尚書左丞。
奉宣宗詔為巡邊使,歸奏稱旨。
大中八年(854)拜河中節(jié)度使,改鎮(zhèn)山南東道。
懿宗咸通六年(865),累遷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年,罷為荊南節(jié)度使。
后入為吏部尚書,遷太子太保,卒。
生平事跡散見李騭《徐襄州碑》、《舊唐書·徐彥若》、《新唐書·徐有功傳》、《唐詩紀事》卷四八。
新唐書·藝文志二》著錄其《徐氏譜》1卷,已佚。
全唐詩》存其詩1首、斷句1聯(lián)。
徐綰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2 【介紹】: 唐末五代新鄭人。
徐彥若子。
天祐初歷司勛、兵部員外郎,戶部、兵部郎中。
后為孫儒將。
儒敗于楊行密,綰帥所部歸錢镠。
镠愛其驍勇,以其兵為中軍,號武勇都,署綰為右都指揮使。
已而作亂于杭,復召田頵兵共攻镠。
镠乞行密召頵還,事僅得解。
后頵敗,吳獲綰,載以檻車歸浙;戮之。
徐彥樞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東海郯縣人。
徐彥若弟。
昭宗乾寧中,選授禮部員外郎,以兄彥若為相,避而不居,改授戶部員外郎。
后官至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9—901 【介紹】: 唐并州太原人,字群吉。
昭宗大順二年登進士第。
景福元年,授校書郎。
出為山南節(jié)度使徐彥若推官。
次年,改長安尉,累轉右補闕。
彥若拜相后,薦為大明宮留守推官,遷司勛員外郎。
光化三年,彥若出為清海節(jié)度使,渙復為其掌書記。
次年卒。
渙長于章奏,集所作為《燕南筆稿》、《西府筆稿》、《從知筆稿》,皆不傳。
有歌賦誄銘等五百余篇,惟存《惆悵詩》十余首,哀傷媚嫵,為世傳誦。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9—901 字群吉,族望太原(今屬山西)。
昭宗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
景福元年(892)授秘書省校書郎,旋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徐彥若推官,歷長安縣尉、右拾遺、右補闕。
乾寧二年(895),遷起居郎,轉司勛員外郎、判考功員外郎。
光化三年(900)以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為徐彥若清海節(jié)度使幕掌書記。
天復元年(901)卒。
事跡見盧光濟《唐故清海軍節(jié)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墓志銘》(見岑仲勉《金石論叢》)、《唐摭言》卷三、《唐詩紀事》卷六六、《唐才子傳》卷一〇。
渙少敏悟,長而工詩,妍詞麗唱,傳于當世。
嘗為《惆悵詩》10余首,悉為古之佳人才子深懷感怨者。
辛文房稱“哀傷媚嫵”,“皆絕唱,膾炙士林”(《唐才子傳》)。
又擅文,所作甚多,無不稱工。
全唐詩》存詩14首。
唐詩匯評
王渙(859-901),字文吉,太原(今屬山西)人。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長安尉、拾遺、補闊、起居郎、司勛考功員外郎。光化三年,授考功郎中兼御之中丞,為清海軍節(jié)度掌書記,卒。工詩,其《惆悵詩》十二首,膾炙士林。有詩約三百篇,其他著述甚多,多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四首。

作品評論

盧光濟《太原王府君墓志銘》
君適當游戲之年,已無所弄,獨于文學筆硯,乃天敕其性。才十馀歲,其章句之妙遽有老成人之風,遂稍稍布于名士之聽。未數載,即妍詞麗唱,喧著縉紳,靡不相傳,成誦在口。既隨計吏,自若聞人,贄執(zhí)之初,聲稱籍甚。故凡所仰止者,皆世之名士,朝之鉅賢,俾成羽翰,迭用唱和。
唐才子傳
渙工詩,情極婉麗。嘗為《惆悵詩》十二首《按當作十二首),悉古佳人才子深懷感怨者,以崔氏鶯鶯、漢武李夫人、陳樂昌主、綠珠、張麗華、王昭君及蘇武、劉、阮輩事成篇,哀傷媚嫵,如“謝家池館花籠月,蕭寺房廊竹迪風。夜半酒醒憑檻立,所思多在別離中”,又“夢里分明入漢宮,覺來燈背錦屏空。紫臺月落關山曉,腸斷君王信畫工”等,皆絕唱,喧炙士林。在晚唐諸人中,霄壤不侔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字巨徵。俗姓徐。住洪州開元寺。僖宗廣明中避亂入隱廬山折桂峰。工詩。后唐天成中卒。有《桂峰集》。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字巨徵。
姓徐氏。
佩觿之歲。
辭父母入道。
具戒已。
還勤于習律。
后得心要于歸宗。
然風雅之情。
出于天性。
廣明中。
避巢寇于廬山。
花朝月夕。
未嘗不見之吟詠。
其嘉聯(lián)妙句。
往往膾灸湖海齒頰。
與貫休處默脩睦游。
若沈顏曹松張凝陳昌符。
又其次也。
及寇平。
放曠荊楚。
每陟祝融。
為留戀不能去。
光化三年。
南抵番禺。
受知放太尉徐彥若。
同光二年。
邂逅鉅鹿魏仲甫于洪井。
遂締文字交。
天成中卒。
詩之精粹者。
計百馀首。
號桂峰集而丐序于仲甫。
弟子應之寔記綱焉。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棲隱。
字巨徵。
姓徐氏。
少而端厲神解天然。
佩觿之歲酷好出塵。
父母不可壞其意。
削?之后納法已還。
其間服勤于學深入毗尼壸奧焉。
又于風雅之情非彫刻而得成自天姿。
廣明中避巢寇入廬山折桂峰。
實嘉遁也。
然多于華朝月夕晚照高秋練句成聯(lián)。
合篇為集。
往往酋健瀏亮散在人口。
身擁零破麻納。
不識者謂之山叟野人殊無能者。
得歸宗禪旨。
與同舉揚。
且無吝法。
平常與貫休處默脩睦為詩道之游。
沈顏曹松張凝陳昌符皆處士也。
為唱詶之友。
隱為群士響臻淡然若水。
后寇盜稍平。
入荊楚登祝融蹤跡嘯傲。
光化三年游番禺。
受知于太尉徐彥若。
同光二年于洪井鉅鹿魏仲甫邂逅。
以文道相善。
后唐天成中卒。
詩弟子應之攜隱之詩計百許首。
投仲甫為集序。
今所行者號桂峰集是也。
次嘉禾靈光寺釋寶安。
俗姓夏。
姑蘇常熟人也。
風神爽拔性行淑均。
壯年家務所嬰。
誓思脫屣。
及進具之后。
專習定門洞達真訣。
而不衣絲縷惟專分衛(wèi)。
寢則芻靺。
安昔游五臺嗟南人之不識。
遂率道俗同模筑五臺之制于靈光寺。
今且存焉。
事畢無疾而終。
受生一百有十八歲。
法臘七十八。
由身不壞。
門徒布漆之別院供養(yǎng)。
至會昌毀寺遂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