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致遠(yuǎn)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海東高僧傳·卷第一
釋法云。
俗名公夌宗。
謚曰真興。
而法興王弟葛文王之子也。
母金氏。
生七歲即位。
克寬克仁。
敬事而信。
聞善若驚。
除惡務(wù)本。
七年興輪寺成。
許人出家為僧尼。
八年命大阿餐柒夫等廣集文士。
修撰國史。
十年梁遣使。
與入學(xué)僧覺德送佛舍利。
王使群臣奉迎興輪寺前路。
十四年命有司筑新宮于月城東。
黃龍見其地。
王疑之改為佛寺。
號曰黃龍。
二十六年陳遣使劉思及僧明觀。
送釋氏經(jīng)論七百馀卷。
二十七年祇園實際二寺成。
而黃龍亦畢功。
三十三年十月為戰(zhàn)死士卒設(shè)八關(guān)齋會于外寺。
七日乃罷。
三十五年鑄黃龍寺丈六像。
或傳阿育王所泛船載黃金至絲浦。
輸入而鑄焉。
語在慈藏傳。
三十六年丈六出淚至踵。
三十七年始奉原花為仙郎。
初君臣病無以知人。
欲使類聚群游。
以觀其行儀。
舉而用之。
遂簡美女二人。
曰南無。
曰俊貞。
聚徒三百馀人。
二女爭妍。
貞引南無。
強(qiáng)勸酒醉。
而投河殺之。
徒人失和而罷。
其后選取美貌男子。
傳粉妝飾之。
奉為花郎。
徒眾云集。
或相磨以道義。
或相悅以歌樂。
娛游山水。
無遠(yuǎn)不至。
因此知人之邪正。
擇其善者薦之于朝。
故金大問世記云。
賢佐忠臣。
從此而秀。
良將猛卒。
由是而生。
崔致遠(yuǎn)鸞郎碑序曰。
國有玄妙之道。
曰風(fēng)流。
實乃包含三教。
接化群生。
且如入則孝于家。
出則忠于國。
魯司寇之旨也。
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周柱史之宗也。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竺乾太子之化也。
又唐令狐澄新羅國記云。
擇貴人子弟之美者傳粉妝飾。
而奉之名曰花郎。
國人皆尊事之。
此蓋王化之方便也。
自原郎至羅末。
凡二百馀人。
其中四仙最賢。
且如世記中。
王幼年即祚。
一心奉佛。
至末年祝發(fā)為浮屠。
被法服自號法云。
受持禁戒。
三業(yè)清凈。
遂以終焉。
及其薨也。
國人以禮葬于哀公寺之北峰。
是歲安含法師至自隋。
至安含傳辨之。
贊曰。
風(fēng)俗之于人大矣哉。
王者欲移易。
于當(dāng)世如水之就下。
沛然孰禦哉。
始真興既崇像教。
設(shè)花郎之游。
國人樂從仿效。
如趍寶肆。
如登春臺。
要其歸在乎遷善徙義。
鴻漸于大道而已。
彼漢哀帝徒以色是愛。
故班固曰。
柔曼之傾人意。
非特女徒。
蓋亦有男色焉。
評之不可同日而語矣。
釋安含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海東高僧傳·卷第二
釋安含。
俗姓金。
詩賦伊飧之孫也。
生而覺悟。
性乃沖虛。
毅然淵懿之量。
莫窮涯畛。
嘗浪志游方。
觀風(fēng)私化。
真平二十二年約與高僧惠宿為伴。
擬將乘桴泛泥浦津。
過涉島之下。
忽值風(fēng)浪。
回泊此濱。
明年有旨簡差堪成法器者。
入朝學(xué)問。
遂命法師??當(dāng)行矣。
乃與聘國使同舟涉海。
遠(yuǎn)赴天庭。
天王引見。
皇情大悅。
敕配于大興圣寺居住。
旬月之間洞解玄旨。
于是[荔/十]山仙掌十驛之程。
即日午行回。
誰聞夕鼓。
秦嶺帝宮千里之地。
即星馳陟降。
豈待晨鐘。
十乘秘法。
玄義真文。
五稔之中莫不該覽。
越二十七年。
爰與于闐沙門毗摩真諦。
沙門農(nóng)加陀等俱來至此。
西域胡僧直到雞林。
蓋自茲也。
崔致遠(yuǎn)所撰義相傳云。
相真平建福四十二年受生。
是年東方圣人安弘法師與西國二三藏。
漢僧二人至自唐。
注云。
北天竺烏萇國毗摩羅真諦年四十四。
農(nóng)伽陀。
年四十六。
摩豆羅國佛陀僧伽。
年四十六。
經(jīng)由五十二國始漢土。
遂東來住皇龍寺。
譯出旃檀香火星光妙女經(jīng)。
鄉(xiāng)僧曇和筆授。
未幾漢僧上表。
乞還中國。
王許而送之。
則安弘者殆和尚是也。
又按新羅本記。
真興王三十七年。
安弘入陳求法。
與胡僧毗摩羅等二人回。
上楞伽勝鬘經(jīng)及佛舍利。
自真興末至真平建福。
相去幾五十年。
何三藏來之前卻如是。
或恐安含。
安弘。
實有二人。
然其所與三藏不殊。
而厥名不殊。
今合而立傳。
又未詳西國三藏去留所終。
和尚返國。
以后作讖書一卷。
字印離合。
為之者罕測。
宗[辶+((立-〦)/木)]幽隱。
索理者難究。
如云鵂鹠鳥(碑文隱晦未詳)散。
又云。
第一女主葬忉利天。
及千里戰(zhàn)軍之?dāng) ?div id="7g1xetb"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401_0_79_comment'>
四天王寺之成。
王子還鄉(xiāng)之歲。
大君盛明之年。
皆懸言遙記的如目睹。
了無差脫。
善德王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終于萬善道場。
享年六十二。
是月鄉(xiāng)使從漢而邂逅法師。
敷座于碧浪之上。
怡然向西而去。
真所謂騰空步階坐水行地者矣。
翰林薛某奉詔撰碑。
其銘云。
后葬忉利。
建天天寺。
怪鳥夜鳴。
兵眾旦殪。
王子渡關(guān)入朝。
圣顏五年。
限外三十而還。
浮沈輪轉(zhuǎn)。
彼我奚免。
年六十二。
終于萬善。
使還海路。
師亦交遇。
端坐水上。
指西而去(碑文苔蝕字缺十。
喪四五。
略取可觀擬以成文)。
蓋不待他。
亦髣髴其遺跡矣。
贊曰。
師之神通解脫。
去住自在。
大菩薩之閑事。
豈容筆舌于其間哉。
然入朝始與西域三藏。
手派真源。
吹法螺而雨法雨。
河潤海陬。
真弘法之圣人字也。
字經(jīng)三寫。
烏焉成馬。
予疑含弘二字之有一錯焉。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順應(yīng) 理貞 兩大士。
入中國求法還國。
時新羅哀莊王。
王后患發(fā)背。
遣中使告之。
師授以王色線。
其便還報于王。
王依言試之。
患差。
王感之。
創(chuàng)立海印寺。
昔梁朝寶志公。
臨終以踏山記囑門徒曰。
吾沒后有高麗二僧。
求法而來。
以此記付之。
后果有順應(yīng)理貞兩大士。
入中國求法。
志公門徒見之。
以踏山記付之。
并說臨終時語。
順應(yīng)聞而問法師葬處。
而往尋之。
云人有古今。
法無前后。
七日七夜入定請法。
墓門自開。
志公出為之說法。
以衣缽傳。
又賻蟒皮鞋。
仍囑曰。
汝國牛頭山西。
有法佛大興處。
汝等還國。
可創(chuàng)立別裨補(bǔ)大伽藍(lán)海印寺。
言訖還入。
二師還國。
至牛頭山。
自東北踰嶺而西。
遇獵人問曰。
汝等因獵遍閱此山。
有可以創(chuàng)寺地否。
獵人答曰。
此去小下有一水泊處。
多有鐵瓦。
宜往觀之。
二師到水泊處見之。
甚葉其意。
藉草而坐入定。
頂門放光。
紫氣沖天。
時新羅第三十九王哀莊大王。
王后患發(fā)背。
良醫(yī)無效。
王患之。
遣使臣分往諸方。
冀得碩德異僧。
倘蒙扶救也。
中使于路上望見紫氣。
疑其有異人。
到山下披榛入洞。
至數(shù)十里許。
溪深峽束行不能前。
徘徊久之。
忽見一狐緣巖而去。
中使心異之。
隨之而后。
及見二師入定。
光從頂門出。
敬信禮拜。
因請邀還王宮。
二師不許。
中使乃以王后發(fā)背之患告之。
師授以五色線曰。
宮前有何物。
答曰。
有梨樹。
師曰。
持此線一頭系于梨樹。
一頭接于瘡口。
即無患。
其使還報于王。
王依言試之。
梨枯患差。
王感之敬之。
使國人創(chuàng)立茲寺焉。
時哀莊王三年壬午(并海印寺古藉)。
順應(yīng)贊曰。
東護(hù)大師。
南行童子。
身一片云。
志千里水。
浮囊永思。
舍筏歸止。
彼岸此岸。
喻指非指。
天業(yè)受禪。
猶如覺賢。
牛頭垂祫。
象??撣玄。
巖扄選勝。
海岸提圖。
地崇洲渚。
天授林泉。
化城口談。
學(xué)藪心傳。
影侔秋月。
感隔春煙。
綻火中蓮。
利貞贊曰。
孤云獨鶴。
儷影巖壑。
草創(chuàng)蓮剎。
混沌逢??愿霈無礙。
人天有托。
二杰如生。
九原可作。
法正別座(并崔致遠(yuǎn))。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嘗居盤龍山。
一日謂弟子曰。
句麗惟存道教。
不崇佛法。
安身避亂。
有何處所。
答曰。
全州高達(dá)山是也。
乾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
弟子開戶視之。
則堂已移于高達(dá)山。
號曰飛來堂。
去盤龍一千馀里。
崔致遠(yuǎn)作傳(勝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宣宗大中間,為浙江西道都團(tuán)練判官,轉(zhuǎn)山南東道推官。懿宗咸通末,佐淮南李蔚幕。入朝,歷戶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僖宗乾符二年,授太常少卿,出為華州刺史。廣明元年,拜宣歙觀察使。后表請歸家休養(yǎng)。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裴乾馀。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宣宗大中中,為浙江西道都團(tuán)練判官,轉(zhuǎn)山南東道推官。
懿宗咸通后期,又佐李蔚淮南幕。
入朝歷戶部員外郎、兵部郎中。
僖宗乾符二年(875)授太常少卿,出為華州刺史。
廣明元年(880)徙宣歙觀察使。
后表請歸家休養(yǎng)。
事跡散見杜牧《裴虔馀除山南東道推官制》、崔致遠(yuǎn)《宣歙裴虔馀尚書》、《唐摭言》卷一三、《舊唐書·僖宗紀(jì)》、《資治通鑒》卷二五四。
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貴池人,字垂象,一字士龍。與杜荀鶴、殷文圭友善,同肄業(yè)九華山,有文名。懿宗咸通十五年登進(jìn)士第,為高駢淮南節(jié)度從事。畢師鐸之亂后,退居霅川,杜門著書。昭宗大順中,預(yù)修宣、懿、僖三朝實錄。書成,加虞部員外郎。乾寧初卒。有《鳳策聯(lián)華編稿》、《昭亭雜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4? 字垂象,一字士龍,池州秋浦(今安徽池州)人。
鹽商之子。
初與杜荀鶴、段文圭同居九華山學(xué)習(xí),又同羅隱受知于令狐绹。
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登進(jìn)士第,以試秘書省校書郎入淮南高駢幕,為行營都招討判官。
僖宗光啟三年(887),高駢為部將所殺,云退居霅川,杜門著書。
昭宗大順中,入朝為太常博士,與盧知猷、陸希聲等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實錄。
書成,加虞部員外郎。
乾寧(894-898)初卒。
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二、《北夢瑣言》卷六、《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jì)事》卷六七。
云善詩文,所獻(xiàn)高駢之長啟短歌,崔致遠(yuǎn)譽(yù)為“學(xué)派則鯨噴海濤,詞鋒則劍倚云漢”(《獻(xiàn)詩啟》)。
所著頗多,有《顧云賦》1卷、《顧云集遺》10卷、《顧云編藁》10卷、《鳳策聯(lián)華》3卷等,皆佚。
全唐詩》存詩1卷。
《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
唐詩匯評
顧云(?-約894),字垂象,一字士龍,池州秋浦(今安徽貴池)人。鹽商之子。少與杜荀鶴、殷文圭讀書于九華山。咸通十五年(874),登進(jìn)士第?;茨瞎?jié)度使高駢辟為觀察支使、都統(tǒng)判官,由校書、侍御、協(xié)律累進(jìn)檢校虞部郎中。駢死,退居湖州霅川,閉門著書。大順中,受詔與羊昭業(yè)等修宣、懿、僖三朝實錄,加虞部員外郎,卒。與杜荀鶴友善。有《鳳策取華》三卷,《顧氏編遺》、《苕川總載》、《纂新文苑》、《集遺具錄》各十卷,又《啟事》一卷、《賦》二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云字垂象。池州人。咸通十五年進(jìn)士。授校書郎。高駢鎮(zhèn)淮南。辟為從事。畢師鐸之亂。退居霅川。大順中。分修德宣懿三朝實錄。書成。加虞部員外郎。乾寧初卒。

作品評論

鄭谷《同志顧云下第往京偶有寄勉》
《鳳策聯(lián)華》是國華,春來偶未上仙槎。鄉(xiāng)連南渡思菰米,淚滴東風(fēng)避杏花。吟聒暮鶯歸廟院,睡消遲日寄僧家。一般情緒應(yīng)相信,門靜莎深樹影斜。
直齋書錄解題
《鳳策聯(lián)華》三卷,唐虞部郎中淮南從事秋浦顧云垂象撰。多以擬古為題,蓋行卷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