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申生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7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國語》曰:晉惠公改葬共世子。臭達(dá)于外。國人誦之曰:
貞之無報(bào)也。孰是人斯。
而有斯臭也。貞為不聽。
信為不誠。國斯無刑。
媮居幸生。不更厥貞。
大命其傾。威兮懷兮。
各聚爾有。以待所歸兮。
猗兮違兮。心之哀兮。
歲之二七。其靡有徵兮。
若翟公子。吾是之依兮。
鎮(zhèn)撫國家。為王妃兮。
⑴ ○《國語》晉語三?!对娂o(jì)前集》三。
九章 其一 惜誦 戰(zhàn)國楚國 · 屈原
屈原既放,思君念國,隨事感觸,輒形于聲。后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出于一時(shí)之言也。今考其詞,大氐多直致無潤色,而惜往日、悲回風(fēng)又其臨絕之音,以故顛倒重復(fù),倔強(qiáng)疏鹵,尤憤懣而極悲哀,讀之使人太息流涕而不能已。董子有言:「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不見,后有賊而不知?!箚韬?,豈獨(dú)春秋也哉!
惜誦此篇全用賦體,無它寄托,其言明切,最為易曉。而其言作忠造怨,遭讒畏罪之意,曲盡彼此之情狀。為君臣者皆不可以不察。
惜誦以致憫兮,發(fā)憤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以?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山川備御兮,命咎繇使
竭忠誠以事君兮,反離群而
儇媚以背眾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與行其可跡兮,情與貌其不變。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遠(yuǎn)。
吾誼先君而后身兮,羌眾人之所仇。
專惟君而無他兮,又眾兆之所讎。
壹心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疾親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之賤貧。
事君而不貳兮,迷不知寵之門。
忠何罪以遇罰兮,亦非余心之所志。
不群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
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
沈抑不達(dá)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煩言不可結(jié)詒兮,愿陳志而無路。
退靜默而莫余知兮,進(jìn)號呼又莫吾聞。
申侘傺之煩惑兮,中忳忳
昔余夢登天兮,魂中道而無杭。
吾使厲神占之兮,曰:「有志極而無旁」。
「終危獨(dú)離異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懲于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態(tài)也。
駭遽以離心兮,又何以為此伴也?
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為此援也?
晉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讒而不好。
行婞不豫兮,鯀功用而不就」。
吾聞作忠以造怨兮,忽謂之過言。
九折臂而成醫(y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機(jī)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
設(shè)張辟以娛君兮,愿側(cè)身而無所。
儃佪干傺兮,恐重患而離尤。
欲高飛而遠(yuǎn)集兮,君罔謂汝何之?
橫奔失路兮,堅(jiān)志而不忍。
背膺以交痛兮,心郁結(jié)而。
梼木蘭以矯蕙兮,糳申椒以為糧。
播江離與滋菊兮,愿春日以為糗芳。
情質(zhì)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矯玆媚以私處兮,愿曾思遠(yuǎn)身。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圣而慈仁兮,后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于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xiàn)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郁而內(nèi)傷。
聯(lián)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于首陽。
獨(dú)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云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shí)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fēng)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并諧以妒賢兮,孤圣特而易傷。
懷計(jì)謀而不見用兮,巖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fēng)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jìn)而得當(dāng)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制度而不用兮,務(wù)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jié)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fā)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guī)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于秋蓬。
業(yè)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兇?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dú)行之士其何望?
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nèi)荨?div class="1111111" id='poem_sentence_36_463717_comment'>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復(fù)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覽屈氏之《離騷》兮,心哀哀而怫郁。
嗷嗷寂寥兮,顧仆夫之憔悴。
撥諂諛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渨涹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濁。
芬香而挾蕙兮,佩江蘺之婓婓。
握申椒與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
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游蘭皋與蕙林兮,睨玉石之?嵯。
揚(yáng)精華眩耀兮,芳郁渥純美。
結(jié)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
芳若茲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驅(qū)子僑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淵。
由夷純美兮,介子推之隱山。
晉申生離殃兮,荊和氏之泣血。
吳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欲卑身而下體兮,心隱惻而不置。
方圜殊而不合兮,鉤繩用而異態(tài)。
欲俟時(shí)于須臾兮,日陰曀其將暮。
時(shí)遲遲其日進(jìn)兮,年忽忽而日度。
周容入世兮,內(nèi)距閉而不開。
俟時(shí)風(fēng)之清激兮,愈氛霧其如塺。
進(jìn)雄鳩耿耿兮,讒介介而蔽之。
順風(fēng)以偃仰兮,尚由由而進(jìn)之。
懭悢冤結(jié)兮,情舛錯(cuò)以曼憂。
搴薜荔于山野兮,采撚支于中洲。
望高丘而嘆涕兮,悲吸吸而長懷。
孰契契而委棟兮,日晻晻而下頹。
嘆曰:江湘油油長流汨兮。
挑揄揚(yáng)汰蕩迅疾兮。
憂心展轉(zhuǎn)愁怫郁兮。
冤結(jié)未舒長隱忿兮。
丁時(shí)逢殃可奈何兮。
勞心悁悁涕滂沱兮。
蠅賦 北魏 · 元順
余以仲秋休沐,端坐衡門,寄想琴書,托情紙翰,而蒼蠅小蟲,往來床幾,疾其變白,聊為賦云:
遐哉大道,廓矣洪氛。
肇立秋夏,爰啟冬春。
既含育于萬姓,又芻狗而不仁。
隨因緣以授體,齊美惡而無分。
生茲穢類,靡益于人。
名備群品,聲損眾倫。
欹脛纖翼,紫首蒼身。
飛不能回,聲若遠(yuǎn)聞。
點(diǎn)緇成素,變白為黑。
寡愛芳蘭,偏貪穢食。
集桓公之尸,居平叔之側(cè)。
亂鳴雞之響,毀皇宮之飾。
習(xí)習(xí)戶庭,營營榛棘。
反覆往還,譬彼讒賊。
膚受既通,譖潤罔極。
緝緝幡幡,交亂四國。
于是妖姬進(jìn),邪士來,圣賢擁,忠孝摧。
周昌拘于牖里,天乙囚于夏臺。
伯奇為之痛結(jié),申生為之蒙災(zāi)。
《鴟鸮》悲其室,《采葛》懼其懷。
《小弁》隕其涕,靈均表其哀。
自古明哲猶如此,何況中庸與凡才。
若夫天生地養(yǎng),各有所親。
獸必依地,鳥亦憑云。
或來儀以呈祉,或自擾而見文。
或負(fù)圖而歸德,或銜書以告真。
或天胎而奉味,或殘軀以獻(xiàn)珍。
或主皮而興禮,或牢豢以供神。
雖死生之異質(zhì),俱有益于國人。
非如蒼蠅之無用,唯構(gòu)亂于蒸民(《魏書·任城王附傳》)。
引用典故:四皓 驪姬 逐鹿
秦滅漢帝興,南山有遺老。
危冠揖萬乘,幸得厭征討。
當(dāng)君逐鹿時(shí),臣等已枯槁。
寧知市朝變,但覺林泉好。
高臥三(一作五)十年,相看成(一作首成)。
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咸稱太子仁,重義亦尊道。
側(cè)聞驪姬事,申生不自保。
暫出商山云,朅來趨灑掃。
東宮成羽翼,楚舞傷懷抱。
后代無其人,戾園滿秋草。
愁賦 中唐 · 苻載
愁之為物也。
親賤貧。
傲富貴。
無賢知兮不肖。
事違衷而必至。
非元黃之色。
殊甘辛之味。
其去也若緣云之難。
其來也類走丸之易。
愁兮愁。
志士蹇以徘徊。
郁風(fēng)云之氣。
挺棟梁之材。
思宏廓以經(jīng)濟(jì)。
刻洪勛于鼎鼐。
命路猶隘。
天衢未開。
滄波悠悠以東注。
白日忽忽其西頹。
元德拊髀以泣下。
孔明抱膝而思來。
愁兮愁。
靜女悵其誰語。
聳端操而不爽。
抱明心以自處。
當(dāng)泮冰之良辰。
期鳴雁之得侶。
桃李艷于淑景。
蕙蘭生于幽渚。
望蹇修兮不來。
念良人兮何許。
愁兮愁。
邊塞兮行役。
始忘家而徇國。
忽時(shí)淹而歲積。
金河流而更遙。
銅柱去而太劇。
凝云披嶺。
驚沙滿磧。
馬向北以嘶風(fēng)。
人上隴而吹笛。
功名慨其緬邈。
鬢發(fā)颯以斑白。
伏波據(jù)鞍而骨驚。
定遠(yuǎn)操戈而涕激。
愁兮愁。
禁掖兮恩光。
爭修曼態(tài)。
競飾明珰。
動千金之巧笑。
希一顧于君王。
嬌妒盈于思慮。
移奪起于毫芒。
何長門之咫尺。
邈阻絕乎陵岡。
宮殿深兮月皎。
歌吹清兮夜長。
班姬無言以掩扇。
陳后回裾而就床。
愁兮愁。
春與秋兮登臨。
放臣寓目。
游子開襟。
楓江千里。
青壁萬尋。
微波蕩漾。
灌木蕭森。
香雜花而覆水。
見高葉之亂林。
起宋玉之沈思。
傷屈平之遠(yuǎn)心。
愁兮愁。
往事紛其斷續(xù)。
申生被譖。
周勃受辱。
樂毅無階以返燕。
黃權(quán)何計(jì)而歸蜀。
投令君于虛器。
疑卞和之美玉。
李廣失路于匈奴。
徐韨泛舟于海曲。
過山陽而日晚。
望西陵而樹綠。
包胥感激于秦庭。
鄒陽畏逼于梁獄。
愁兮愁。
羈志杳而無伴。
鴻漸于陸。
層霄未半。
懷戴君與利物。
每行吟而坐嘆。
安得百斛之醇醪。
使斯愁也霞開而云散者哉。
漢武帝以惑亂生聽。
衛(wèi)太子以危疑出奔。
始誤讒諛之巧。
長違覆育之恩。
高臺有揭。
悔過無門。
峨峨九層。
已斷興哀之目。
眇眇千里。
不歸幽憤之魂。
嗟乎。
望以窮高。
思以及遠(yuǎn)。
為父之慈靡及。
恨而莫追。
為子之道既乖。
慚而勿反。
當(dāng)其版筑初設(shè)。
土工聿修。
旁窺日轉(zhuǎn)。
下視云浮。
所以取其遠(yuǎn)無不鑒。
近無不周。
導(dǎo)宸衷于曠望。
表元思之殷憂。
豈比夫柏梁為耳目之玩。
通天窮汗漫之游。
流眄無涯。
增懷永久。
意來思之可待。
念追悔而終不。
事殊子伋。
空引決以自傷。
跡異申生。
諒為孝而何有。
悲夫。
見危致命。
有去無歸。
誠一朝之忿斯極。
豈三年之恩可違。
于是跨層高之杳杳。
屬遠(yuǎn)思之依依。
俯薦雷之音。
常思出震。
仰列星之象。
猶戀重輝。
豈知登臺有悼往之心。
陟岵無懷歸之嘆。
曉光東上。
含萬恨而意深。
暮色西沈。
向四隅而望斷。
徒勞乎積財(cái)厚地。
累土長空。
想迢遙于元圃。
悲寂寞于青宮。
鑒失聰明。
將后悔而何及。
臺高云漢。
自貽咎于無窮。
原夫義絕君親。
禍由臣仆。
致兩傷于疑忌。
在一言之所黷。
是臺也。
可以申鑒于后王。
豈徒處高明而縱目。
路入湖邑。
臺名望思。
幾里而云瞻累土。
千春而草沒馀基。
仙掌一峰。
遠(yuǎn)指江充之事。
黃河九曲。
旁吞武帝之悲。
昔者漢祚方隆。
皇綱失理。
因巫蠱之事作。
有讒邪之禍起。
宮中既得其桐人。
臣下皆疑于太子。
龍樓獲謗。
方儲副以難明。
鳳閣無恩。
遂出奔而至死。
保傅徒爾。
園陵在哉。
千秋感悟。
萬乘傷摧。
齊誅子糾以無道。
晉殺申生而可哀。
于是憑大野。
筑高臺。
目極心存。
知繼體之何在。
天長地久。
庶招魂之一來。
緬彼沉冤。
登茲極望。
英靈無髣髴精魂。
邱隴有蕭條情狀。
見舜井以咨嗟。
念嬴博而惻愴。
煙昏日慘。
全非望月之中。
鶴唳鸞驚。
不在通天之上。
嵽嵲崢嶸。
何裨死生。
非唯滅天性。
害人情。
抑亦傷國體。
敗家聲。
臨百尺以凝眸。
終天曷睹。
向九重而含恨。
何世能平。
雖然事出妖訛。
奸生結(jié)搆。
宜北闕之聽君命。
奚東宮之有私斗。
子臧在側(cè)。
斯人比鄭叔何如。
商洛非遙。
此事亦芝翁不救。
往昔于今。
陵高谷深。
游鹿而征人舉首。
悲君而逋客傷心。
曰子曰臣。
可念茲而誡勵。
為君為父。
宜到此以沉吟。
且王者為域中之大。
太子為天下之本。
何周公之不法。
而秦相之可損。
吾欲碑戾園望苑。
使有國有家。
鑒此臺而不遠(yuǎn)。
衣賦 北宋 · 吳淑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若夫縞衣綦巾,聊樂我員,或以取睢渙之麗,或以象翚翟之文。
無褐而寧能卒歲,不衷而還復(fù)災(zāi)身。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纊為繭而缊為袍,袂應(yīng)規(guī)而袷如矩。
中山則悟其顛倒,若敖則始于藍(lán)縷。
短毋見膚,長毋被土,襜則蔽前,幅聞在下。
周瑜既荷于百領(lǐng),南粵亦蒙于三褚。
驚耿恭之穿決,訝張融之粗故。
范曄致思以精微,到溉顯名于率素。
襲此黼領(lǐng),被茲繡裳。
我韨兮子佩,上玄兮下黃。
笑何容之焦背,驚陳暄之上堂。
楚莊既見于博袍,沈慶俄聞于急裝。
爾其更始諸于,申生偏裻,衯裶戍削,紆馀委曲。
被以曳婁,樂茲安燠。
戴《禮》既明于五法,齊國亦供其三服。
至于彥回羅??,邊讓襜褕,聊以旌禮,期之暖膚。
美朱勃之方領(lǐng),偉江充之曲裾。
意惻西華之葛,價(jià)騰王導(dǎo)之練。
至夫法圭刀之形,列雕雁之制,刺彼維鵜,戒其在笥。
既順序而有文,亦從容而不貳。
或被之而象天,或斷之而離地。
尹、范則互為出入,僑、札則交相贈遺。
三命有蔥衡之錫,一篋慰寒泉之思。
則有顯宗之嘉郭賀,宋高之喜超宗。
或掛神武之門上,或爛郭文之戶中。
伏儉德于晏子,挹清節(jié)于祭彤。
載寢而暗驚持玉,長裾而乍喜陵風(fēng)。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莊子之對魏王,豫讓之報(bào)智伯。
亦聞美管寧之儉,嘆王允之清。
識榮啟之縣蓑,見董威之結(jié)繒。
若夫展白無文,綠黑有里,授之九月,戒其三褫。
在齊國而曾聞至骭,入漢宮而未嘗曳地。
子夏既困于縣鶉,林既亦傳于衣葦。
紱見方來,繡聞直指。
觀采錯(cuò)于張嵊,喜爛斑于萊子。
復(fù)有袁忠之詣王朗,魏文之待楊彪。
江湛浣之而稱疾,子服言之而見囚。
至若朱博大袑,雋生盛服,齊桓惡紫,晉文矯俗。
析淪之網(wǎng),頻斯之玉。
宋景之于翡翠,田文之譏綺縠。
乘大車者如菼,祭先蠶者如鞠。
委委蛇蛇,象服是宜。
狐尾、虎文之飾,雉頭、火浣之奇。
正色、間色之異,執(zhí)衽、扱衽之儀。
商火、夏山之制,前方、后剉之規(guī)。
識唐帝之三浣,辨漢高之五時(shí)。
逢山甫而見補(bǔ),遇武公而改為。
商紂投火以蒙寶,宋明憎風(fēng)而用皮。
三世方知其被服,五采則見其彰施。
馬援都布,仲尼逢掖。
粗疏既訝于馬后,鮮明復(fù)稱于王吉。
或振之而因浴,或題之而見易。
王敦脫故而自如,桓沖怒新而理屈。
既韜文而尚褧,亦用兵而去韨。
斯蓋后圣有作而治其麻絲,變上古羽皮之質(zhì)。
共 7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