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平曾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3 【介紹】: 唐范陽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自稱碣石山人。初為僧,名無本。工詩。與孟郊齊名,并稱“郊島”。嘗于京師騎驢苦吟,煉“推”“敲”二字未定,引手作勢,不覺沖京兆尹韓愈輿。愈詰之,島以實對。愈駐久之,言“敲”字佳,遂并轡論詩,因教以為文。后島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為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武宗會昌中,以普州司倉參軍遷司戶,未受命卒。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9—843 字浪仙,一作閬仙,自稱碣石山人,范陽(今北京西南)人。先世名爵不詳。早年曾為僧,法名無本。憲宗元和年間在洛陽以詩文投謁韓愈,后隨愈入長安,返俗應(yīng)舉,然終生未第(按后蜀何光遠《鑒戒錄》謂其先應(yīng)舉后為僧,或誤)。文宗開成二年(837),坐飛謗責(zé)授遂州長江(今四川蓬溪西)主簿,世稱賈長江。3年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卒于任所。生平概見蘇絳《賈司倉墓志銘》、何光遠《鑒戒錄》卷八及《新唐書》本傳。今人李嘉言有《賈島年譜》。賈島詩以苦吟著名,曾有吟詩沖犯韓愈之“推敲”故事流傳。其五古宗法韓、孟,喜為詠懷述志,刻琢窮苦之言(如《古意》、《劍客》、《朝饑》、《客喜》)。生新瘦硬,后人有“郊塞島瘦”之稱(蘇軾《祭柳子玉文》)。元和后則專攻五律,獨樹一幟,上承大歷諸子而變格入僻,多吟詠情性,刻畫景物之作,尤喜寫“螢火”、“蟻穴”、“行蛇”、“怪禽”等狹小暗僻之事物,詩風(fēng)清奇僻苦,峭直刻深,如《送無可上人》、《暮過山村》、《題李凝幽居》等篇,尤見其格。蘇絳稱其“孤絕之句,記在人口”。賈島詩杰出于貞元、元和詩歌極盛之后,且開晚唐尖新狹僻一派之詩風(fēng),然賈詩以寄情偏僻,鑄字煉句取勝,故往往缺乏情思,有句無篇,后人之褒貶亦大多著眼于此,如唐司空圖稱其“時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與李生論詩書》)。晚唐詩人則多有效其體者,南宋四靈等更奉之為“唐宗”(見嚴羽《滄浪詩話》)。清許印芳論賈島之詩歌創(chuàng)作曰:“生李杜之后,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鳥道之仄徑,志在獨開生面,遂成僻澀一體?!?《詩法萃編》卷六)賈詩通行者,有四部叢刊本《長江集》,今人李嘉言《長江集新?!?。注本有今人陳延杰《賈島詩注》,齊文榜《賈島集校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斷句14。
唐詩匯評
賈島(77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初為僧,法名無本,后還俗。
元和中,南游京洛,投謁名公,累舉進士不第。
長慶中,因以《病蟬》詩譏刺公卿,與平曾等被并稱“舉場十惡”。
開成初,坐飛謗貶授遂州長江主簿。
秩滿,遷普州司倉參軍。
會昌三年,改司戶參軍,未受命而卒。
人稱賈長江。
島工詩,長于五律,與韓愈、孟郊、張籍、王建、姚合、無可等交游酬唱,為著名苦吟詩人。
有《長江集》十卷、《小集》三卷。
今有《賈長江集》十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四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賈島(779—843) 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初為僧,法號無本,后還俗。屢應(yīng)進士試不中,做過遂州長江縣主簿等小官,世稱“賈長江”。為唐代著名苦吟詩人,與孟郊并稱“郊島”。曾寫七律《黃鶴樓》詩一首,詩中無一個“愁”字,而字字見愁。
全唐詩補逸
賈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僧,法名無本。韓愈重其才,勸之還俗。文宗時為長江(屬劍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屬劍南道)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據(jù)蘇絳撰《唐故司倉參軍賈公墓志銘》)。補詩一首。

作品評論

蘇絳《賈司倉墓志銘》
妙之尤者,屬思五言,孤絕之句,泛在人口……所著之篇,不以新句倚靡為意,淡然躡陶、謝之蹤。片云獨鶴,高步塵表。
詩人主客圖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馬戴、任蕃、賈島、厲玄、項斯。
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于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
唐摭言
元和中,元、白尚輕淺,島獨變格入僻,以矯浮艷,雖行坐寢食,吟味不輟。
呂居仁《書長江集后》
島之詩,約而覃,明而深,杰健而閑易,故為不可多得。韓退之稱島為文“身大不及膽”,又云“奸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者,予考于集,信然。
詩林廣記
歐陽公云:島嘗為衲子,故枯寂氣味,形之于詩句中。
方岳《深雪偶談》
賈閬仙,燕人,生寒苦地,故立心亦然。誠不欲以才力氣勢,掩奪情性,特于事物理態(tài),毫忽體認。深者寂入仙源,峻者迥出靈岳。古今人口數(shù)聯(lián),固于劫灰之上泠然獨存矣。至以其全集,經(jīng)歲逾紀咀繹,如芊蔥佳氣,瘦隱嘯吟,徐露其妙,令人首肯,無一可以厭致。
瀛奎律髓
賈浪仙五言詩律高古,平生用力之至者;七言律詩不逮也。
詩鏡總論
賈島衲氣終身不除,語雖佳,其氣韻自枯寂耳。
《騷壇秘語》
煉景情真,太拘聲病。
《批點唐音》
浪仙詩清新沉實,自足為一家,但少從容敦厚耳。溫飛卿輩同倫,當(dāng)儕之長吉、元、白間可也。
《詩源辨體》
賈島與孟郊齊名,故稱“郊島”,郊稱五言古,島稱五言律……島五言律氣味清苦,聲韻峭急,在唐體尚為小偏,而句多奇僻,在元和則為大變。東坡云“郊寒島瘦”,唐人詩論氣象,此正言氣象耳。
《唐詩歸折衷》
自有詩以來,無如浪仙之刻削者,宜其自苦吟得之也……特其守氣過矜,取途太逼,故止長于五律,而長篇散體病未遑焉。
《唐詩鼓吹箋注》
先生詩亦只是尋常律格,只為揣摩心苦,不肯輕易下筆,讀去自覺別出尖新。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浪仙詩無七古,其五古、五七言律以及絕句,皆生峭險僻,錘煉之功不遺馀力?!群脼槲逖月?,存遺二百涂篇,較別體為多,東野所謂燕本越淡,五言寶刀也。沿流而下,李洞之外,又有周賀、曹松、喻鳧,皆宗派之可考者。其他諸賢,雖古無聞,體格不殊,可推而得之?!馂椤扒迤嫫Э嘀鳌?,與張水部分壇領(lǐng)袖。
《東目館詩見》
賈長江刻意無凡語,五律尤妙。
三唐詩品
不知其源所出,卻是后來黃山谷、陳無己諸家所祖。精于用意,拙在修詞,佳處能戛然獨造,一空浮響。浮筋害體,無蘊藉之容,雖與東野齊名,然固不逮也。
許印芳《詩法萃編》
浪仙在元和中,元、白詩體尚輕淺,乃獨變格入僻,以矯艷俗,較諸頹靡波流者相去遠矣……孫僅敘少陵詩云:“郊得其氣焰,島得其奇僻?!笨芍^知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睦州人。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久寓長安。曾奔走于江南、塞北。與李頻、張喬等為友。咸通十一年,試京兆府,仍落之。遂歸舊山,落寞以終。有詩名,為咸通十哲,尤長于五律,多紀游酬贈之作。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喻,《唐摭言》作俞。睦州(今浙江建德)人。懿宗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久寓長安。一生多奔走于江南塞北,曾遠至太原、代北等地。十一年(870),與張喬、許棠等人試于京兆府。時其友李頻主試,因棠老于場屋,遂首薦棠。坦之與喬均落第。后還舊山,落寞而終。事跡散見《唐摭言》卷一〇、《劇談錄》卷下、《唐才子傳》卷九。坦之有詩名,與張喬、許棠、鄭谷等人齊名,合稱“咸通十哲”。其詩長于五律,多為紀游題詠、寄贈酬別之作?!?a target='_blank'>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宋史·藝文志七》均著錄《喻坦之集》1卷。《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费a詩1首,《全唐詩》作喻鳧詩。
唐詩匯評
喻坦之,生卒年不詳,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久困長安。以詩名,與許裳、張喬等合稱“咸通十哲”。后歸故山。與薛能、李頻友善。有《喻坦之集》一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咸通末,京兆府解,李建州時為京兆參軍主試,同時有許棠與(張)喬,及喻坦之、劇燕、任濤、吳罕、張蠙、周繇、鄭谷、李棲遠、溫憲、李昌符,謂之“十哲”。
唐語林
大中、咸通之后,每歲試禮部者千馀人。
其間有名聲,如……賈鳥、平曾、李淘、劉得仁、喻坦之、張喬、劇燕、許琳、陳覺,以律詩傳。
唐才子傳
(坦之)咸通中,舉進士不第,久寓長安,囊罄,憶漁樵,還居舊山。與李建州頻為友,頻以詩送歸云:“從容心自切,飲水勝銜杯。共在山中住,相隨闕下來。修身空有道,取事各無媒。不信升平代,終遺草澤才。”……蓋困于窮蹇,情見于辭矣。同時嚴維、徐凝、章八元枌榆相垡,前后唱和亦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馀杭人,一說蘇州吳縣人。羅隱族弟。累舉進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韋莊奏,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工詩,尤長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與羅隱、羅虬合稱“三羅”。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31?—896? 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蛑^余杭人,不確。出身于豪富鹽鐵小吏之家,屢舉進士不中。早年曾出塞,后入幕于池州、江西、東川等州郡,晚年歸吳縣閑居。生平見《唐摭言》卷二與卷一〇、《唐才子傳》卷八。與隱、虬號稱“三羅”,與方干、貫休等友善,詩風(fēng)亦相類?!班挷徘宥d致”(《唐摭言》卷一〇),“尤長于七言詩”(《唐詩紀事》卷六八)。今人何慶善有《羅鄴詩注》。《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3首,斷句1。
唐詩匯評
羅鄴,生卒年不詳,馀杭(今屬浙江)人。父則,為鹽鐵小吏,二子俱以文學(xué)干進。鄴尤長七言詩,與宗人羅隱、羅虬齊名,時稱“三羅”。曾赴職單于都護府,又曾赴許昌節(jié)度使辟命。咸通末,崔安潛為江西觀察使,欲辟為僚佐,為幕吏所阻。后俯就督郵,郁郁而卒。與方干、棲白為友。有《羅鄴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韋莊《乞追賜李賀、皇甫松等進七及第奏》
詞人才子,時有遺賢,不沾一命于圣朝,沒作千年之恨骨。
據(jù)臣所知,則有李賀、皇甫松、李群玉、陸龜蒙、趙光遠、溫庭筠、劉德仁、陸逵、傅錫、平曾、賈島、劉稚圭、羅鄴、方干,俱無顯遇,皆有奇才,麗句清詞,遍在詞人之日;銜冤抱恨,竟為冥路之塵。
伏望追賜進上及第。
唐摭言
(鄴)家富于財,父則,為鹽鐵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學(xué)干進,鄴尤長七言詩,時宗人隱亦以律韻著稱,然隱十雄而粗疏,鄴才清而已綿致。
唐才子傳
鄴尤長律詩。時宗人隱、虬,俱以聲格著稱,遂齊名,號“三羅”。隱雄麗而坦率,鄴清致而聯(lián)綿,虬則區(qū)區(qū)而已……鄴素有英資,筆端超絕,其氣宇亦不在諸人下。初無箕裘之訓(xùn),頓改門風(fēng),崛興音韻,馳譽當(dāng)時,非易事也。
圍爐詩話
羅鄴詩云:“獲花蘆葉滿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樓。金管曲長人盡醉”,三句敘景已盡,第四句轉(zhuǎn)云“玉簪恩重獨生愁”,以“愁”字意總貫下文之“女蘿力弱難逢地,桐樹心孤易感秋。莫怪當(dāng)歡卻惆悵,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羅鄴此詩以“愁”字貫通篇,與崔玨《鴛鴦》同格。崔詩“情”字在次句,故易識;羅詩“愁”字在中間,實則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詩板,羅詩生動。
《唐體馀編》
鄴屢試不第,然其傷時感遇散見于諸詩者,率皆惓惓忠厚,注望期必之意為多,蓋猶有風(fēng)人之遺馬。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號鶴山,又作鶴珊,別號巢松道人。清淡水廳竹塹(今新竹市)人。祖父紹賢(1761~1829)經(jīng)辦臺灣鹽務(wù),為竹塹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年十四,嘗隨岳父黃驤云北上京師任職。占梅急公好義,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雞籠英軍之犯,獲貢生加道銜;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獲知府即選;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絕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賞戴花翎;咸豐三年(1853),林恭事變,協(xié)辦全臺團練,捐津米三千石,準簡用浙江道;咸豐四年(1854),克復(fù)艇匪黃位之亂,加鹽運使銜;同治元年(1860),毀家紓難,協(xié)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銜。晚年因林、鄭二家訟事,郁病而卒。占梅擅絲竹、書畫、騎射諸藝。道光二十九年(1849),構(gòu)筑潛園,雅集詩騷。文酒之盛,冠于北臺。著有《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馀草》八卷,其中《潛園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潛園琴馀草》約有詩一千九百馀首,寫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詠骨肉親友、園居、游歷、時事、興懷之作。五言古、近體,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作品風(fēng)格多樣,平易曉暢法白居易,感時憂國似陸放翁,傷感興懷如吳梅村。臺澎道徐宗干評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茲據(jù)臺灣分館藏《潛園琴馀草》 為底本,并參照下列對校本編校:李清河藏《潛園琴馀草》(以下簡稱李本) 、李清河藏《潛園詩抄》(以下簡稱李抄本) 、連雅堂《臺灣詩薈》(以下簡稱薈本) 、臺灣文獻叢刊《潛園琴馀草簡編》 (以下簡稱臺銀本)、《新竹文獻會通訊》(以下簡稱文獻本) 、陳培桂《淡水廳志》、林維丞《滄海拾遺》、蔡振豐《苑里志》、鄭鵬云《師友風(fēng)義錄》、連橫《臺灣詩乘》、王松《臺陽詩話續(xù)編》、林欽賜《瀛洲詩集》、賴子清《臺灣詩醇》、曾笑云《東寧擊缽吟后集》、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蛻萒老人《大屯山房譚薈》。
潛園琴馀草·序及題詞
詩,樂章也。
詩言志,律和聲;唯知音者,始可與言詩。
桓譚「新論」云:『八音以弦為最,而琴為之首。
自虙犧削桐、重華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訓(xùn)佃之操、思賢之曲尚矣。
漢、魏而下,以詩名者多以琴名;輞川「春江送別」、謫仙「清夜聞鐘」、樂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宮聲」、東坡「聞窗外歌」,其尤著也』。
稽中散「琴序」云:『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
間嘗持此以衡近代詩人,今讀鶴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論琴況也,曰「和靜清遠,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詩心也。
鶴山善琴,手揮目送,別有會心;故詩味多琴味。
山中訪隱、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虛,殆有得于味外味者,絲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組退居,雨窗閒坐,手茲編而三復(fù)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覺翛然意遠。
綴數(shù)言于簡端,鶴山可許為知音否?
咸豐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識。
「山虛水深,萬籟蕭蕭;四無人蹤,惟石嶕峣」:此古琴銘也;鶴珊之詩近之。
鶴珊精于琴,詩學(xué)香山、劍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體,尤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所謂「秀語奪山綠」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間有天性語纏綿悱惻,如彈履霜;是可以覘其所養(yǎng)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騷動,鶴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賴以安固。
近復(fù)奉命籌辦海運,倡率捐輸。
其平日之蘊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緒馀,發(fā)為詩歌以抒寫胸臆;不覺蒼涼感慨,憂從中來。
鶴珊之詩境將一變,又烏測其所至耶!
紹芳因公東渡,獲與朝夕從事;鶴珊獨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紹芳和琴成聲,得與鶴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薔薇露盥手讀之,鶴珊當(dāng)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黃紹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瓊桂之姿耶?
繞梁之嗣響也,奪錦之馀思耶?
相賞有松石間意,移情在花月夜時。
海上禽鳥亂啼號,冥漠林木何處高?
結(jié)想只在云以上,駿馬走堤興倍。
忽聞石上泉流聲,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風(fēng)習(xí)習(xí),留得琴韻到詩情。
詩情何俊逸,琴韻何悠揚!
相對兩不厭,郁郁石生香。
咸豐甲寅夏六月,潤堂洪毓琛題。
寫景則無奇不搜,深入劍南之室;言情則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剛健婀娜,悱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厭百回讀。
咸豐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粵愚弟黃鶴齡拜手。
余年四十,即棄諸生而客于臺。
雖舉業(yè)盡廢,然詩歌、文史,結(jié)習(xí)未忘;恨可與談?wù)?,少耳?div id="tptmphq" class='inline' id='people_65649_1_39_comment'>
林雪村都轉(zhuǎn),淡水巨室也;鄉(xiāng)閭以孝稱。
且篤于世誼交情,慷慨任俠,有東漢八廚風(fēng)。
又聞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紛羅;于書畫、絲竹、騎射諸藝亦色色精絕。
是清秘閣再見倪云林復(fù)生也,心欽遲之。
一日,詣其齋,流連茶話;偶及風(fēng)騷,雪村色飛眉舞,若即欲疾趨青蓮、浣花之室者。
從此喜與余作玉屑談,遂延余為老馬。
然余猶有慮焉!
慮其綺年失學(xué),馳騁京華;況家務(wù)叢雜,日不暇給,未有儉于腹而豐于才者、亦未有不勞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無慮也?
蓋其天稟超絕,加以數(shù)年來彈琴習(xí)靜,淡若書生,披覽勤、?繹切、商榷多,故其詩日進。
嗟乎!
今之傖父,于載籍及前賢名篇概未省識而以詩自負,塞滿牛腰;是打油釘鉸皆可以吟詩矣,牛童馬走皆可以談詩矣。
詩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詩,于中晚、宋人為近,于游覽、寫懷為長。
其構(gòu)思下字,如五丁開山,別通蹊徑;如李臨淮軍容,壁壘一新、旌旗變色;又如少翁奇術(shù),鉤營致魄,使李夫人活現(xiàn)帳中。
其杰句繁富,雖老馬識途稍效導(dǎo)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數(shù)斗矣。
或調(diào)雪村頗濫交,幾如坡公烏臺之累。
然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黃公雨生、徐公樹人及馀數(shù)人而已;是濫而不濫也。
或又謂雪村多坎坷;邇者時亂年荒、骨肉喪亡,又付會計于紀綱任其侵盜,致詩日富、家日窮,悲憤時發(fā)于篇什。
然而昔人論詩,有「若非新變,不能代雄」之說;如雪村之「新變代雄」何疑!
夫雄于謳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詩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煙浪墨,則一鳴驚人,賢者固不可測。
家將恢復(fù),或不至如云林之終窮;詩愈精進,或可直入青蓮、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豐八年小春下浣,鎮(zhèn)平曾驤拜撰。
予自罷官旋里,輪指十有馀年矣;杜門不與外事,日以詩自遣。
意興所至,發(fā)為詠歌。
舉凡近代能詩之士,聞有佳著,未嘗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雖更有可好之物,不與易也。
客冬黃翼南孝廉從東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轉(zhuǎn)天才峻特、經(jīng)濟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詩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聞之,不禁躍然起曰:『是殆與予有同嗜者矣』!
因囑借觀。
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勝收,在白樂天、陸劍南之間。
其雜感、自述諸作,至性至情,真從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愛國之誠,不能自已;所謂「處江湖之遠,不忘其君」者歟!
至其篇法簡老,渾成一氣,旋轉(zhuǎn)能達難顯之情;于少陵為神似。
蓋雪村少負不羈之才,繼以南游吳苑、北登燕臺,山川之助,胸次益曠。
歸里后頻遭大故,其抑塞無聊之氣無所舒發(fā),恒托之詩;「窮而后工」,信不誣也。
夫士茍所遇恬適而好為愁慘之詞,唐之戴叔倫、明之鄭善夫無病而呻,識者譏之;若雪村遭際迍艱、時事憂憤,其發(fā)為變徵之音,烏得以叔倫、善夫律之耶!
讀畢而歸之,爰書所見以寫傾仰,非敢云序也。
咸豐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楊慶琛書于絳雪山房。
昔羅威未識昭諫而嗜其集,永叔未識子野而愛其詞。
予從姻親林半癡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書,尤精詩學(xué)。
嘗贈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脫灑,韻事風(fēng)流」。
尚未知其詩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癡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讀之,知其有感于懷,輒托之詩,一掃風(fēng)云月露之習(xí)故云。
生平所歷甘苦以及憂時憤事,絜領(lǐng)持綱,有條不紊;較諸雕飾一字一句之間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為何如也!
先生席前人蔭,少年時,意氣自豪,不屑屑于名韁利鎖;長而歷游輦下,所以益壯。
夫以履豐席厚之身,而賢母獨能忍慈割愛,使之習(xí)舟楫之勞、閱風(fēng)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歷練才華,大變少小之習(xí)氣;賢母苦衷于是乎慰,先生詩學(xué)亦于是乎進。
觀雜感、寫情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學(xué)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難之凋傷,前后十?dāng)?shù)年間不勝聚散離合之異,故其抑塞無所告語,恒藉詩以遣之;此先生詩所以發(fā)乎性情,非雕蟲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譚生行」、「哭黃香鐵」諸篇,置之吳梅村集中,幾不可辨;其工力猶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當(dāng)為永叔之倒屣,豈苦羅威之偷「江東集」哉!
咸豐十年孟冬,愚弟廖鴻荃拜撰。
何必爭追唐與宋,能言情性即詩人。
十年泉石常懷國,千首詞章半憶親;殘月曉風(fēng)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
東瀛梅鶴繼西湖,好向孤山認故吾;海國幾人扶大雅,蠻鄉(xiāng)從此獲驪珠。
虛心下問君師竹,盲目隨聲我濫竽。
傳到洛陽應(yīng)紙貴,騷壇處處識林逋。
山陰劍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婦、勞人之所寄托;微言大義,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廢詩;我朝詩學(xué)昌明,人才輩出,固未可以詞章之末而忽之也。
雖然,詩亦豈易言哉!
無論靡蔓之音等于鄭、衛(wèi)者,不堪被諸詠歌;即如風(fēng)云月露,雕琢雖工而非出自性靈,要亦卑卑無足道矣。
雪村先生,風(fēng)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樂、善書畫,而尤長于詩;著有「潛園琴馀草」,嘗以未獲一讀為憾。
既而中、倭搆釁,讓臺議成;與先生之哲嗣達夫司馬,同避居鷺門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達夫之執(zhí)友、漢之鄉(xiāng)縉紳也;袖茲編示予而讀之,于寫物、言懷間得倫理性情之正。
其詞筆之清新、豐神之俊逸,殆合開府、參軍為一手。
友人咸慫恿壽梨以公諸世;達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詩之梗概,有籋云諸前輩敘而論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達夫蒐理遺書勤勤懇懇、不忍令前人美泯沒而無稱者,于以見孝思之不匱焉。
至煮酒論交,雅量高致;憂時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風(fēng)。
如達夫者,蓋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為之序。
光緒二十三年仲冬月冬至前一日,桂嶺黃維漢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