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旻

相關(guān)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京兆藍田人,俗姓張。十歲依景云,尋究經(jīng)論,訪問師承,旁及儒墨,兼擅詩歌。代宗大歷十三年,以《四分律》有法礪舊疏及懷素新疏,每致異議,奉詔至安國寺,與名僧大德十四人簽定之。德宗建中初奏進。累官內(nèi)供奉、鴻臚少卿。有《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等。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張氏。京兆藍田人。十歲依西明寺景云律師。受近圓。乃究維摩法華因明唯識涅槃中觀華嚴新經(jīng)。頻敷座席。屢主壇場。開元中。詔參譯務。大歷十三年。詔兩街臨壇大德一十四人。至安國寺。定奪新舊兩疏是非。照材學優(yōu)贍。其所編稡制作。多不具述。于教門頗有功緒。在代肅二朝。尤用事。職至應奉。賜紫充臨壇兩街。十望大德。內(nèi)供奉撿校。鴻臚少卿。食封一百戶。終于別院。壽八十二。臘五十八。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圓照。
姓張氏。
京兆藍田人也。
年方十歲篤愿依西明寺景云律師。
云亦一方匠手四部歸心。
照當應法乃受近圓。
謹愿執(zhí)持如懷寶器尋究經(jīng)論訪問師承。
維摩法華因明唯識涅槃中觀華嚴新經(jīng)。
或深入堂皇或略從染指。
仍旁求于儒墨。
兼擅美于風騷。
律藏珠珍專探日用。
后則霜壇秉法雁序度人。
洎乎開元年中。
敕選名德僧參其譯務。
照始預焉至代宗大歷十三年。
承詔兩街臨壇大德一十四人。
齊至安國寺定奪新舊兩疏是非。
蓋以二宗俱盛。
兩壯必爭被擒翻利于漁人。
互擊定傷于師足。
既頻言競。
多達帝聰。
有敕令將二本律疏定行一家者。
時照等序奏云。
按四分律部主。
梵云曇無德。
秦言法藏。
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歲。
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秦言覺明。
諷出梵文。
沙門竺佛念聽而筆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歲次戊申。
支法領(lǐng)又從西國將梵本來。
于長安中寺重讎校。
殆十四年辛亥譯畢。
沙門慧辯等筆受。
成六十二卷。
后有魏朝道覆律師。
于法聰講下纂成疏六卷。
北齊慧光律師造疏二本。
次道云律師修疏九卷。
次道暉撰疏七卷。
隋朝法愿裁疏十卷。
自唐平一天下也。
四方昌阜三寶增明。
有智首律師述疏二十一卷。
次慧滿律師造疏二十卷。
事各一時流通絕矣。
當武德元年戊寅歲。
有相州日光寺法礪律師制疏。
至九年丙戌歲成十卷。
宗依成實論。
今稱舊疏是也。
洎高宗天皇大帝咸亨元年歲在庚午。
有西太原寺懷素律師。
撰開四分律宗記十卷。
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論。
稱新章疏是也。
至我皇帝受佛付囑欽尚釋門。
信重大乘遵承密教。
見兩疏傳授各擅顓門學者如林。
執(zhí)見殊異數(shù)興諍論。
圣慈憫念務息其源。
使水乳無乖一味和合。
時遣內(nèi)給事李憲誠。
宣敕勾當京城諸寺觀功德使鎮(zhèn)軍大將軍劉崇訓。
宣敕云。
四分律舊疏新疏。
宜令臨壇大德如凈等于安國寺律院僉定一本流行。
兩街臨壇大德一十四人俱集安國寺。
遣中官趙鳳詮敕尚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齋食并果實解齋粥一事。
已上應副。
即于安國寺供僧慧徹如凈等十四人。
并一供送充九十日齋食。
用茶二十五丳藤紙筆墨。
充大德如凈等僉定律疏用。
兼問諸大德各得好在否。
又敕安國寺三綱。
僉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輒不得入。
違者錄名奏來云。
其時天長寺曇邃。
凈住寺睿。
西明寺道邃興泚。
本寺寶意神朗智釗超儕。
崇福寺超證。
薦福寺如凈。
青龍寺惟干。
章信寺希照。
保壽寺慧徹圓照。
共奉表謝。
答詔云。
師等道著依經(jīng)功超自覺。
承雪宮之旨奧。
為火宅之涼飔。
四分律儀三乘扃鍵。
須歸總會永息多門。
一國三公誰執(zhí)其咎。
初機眩曜迷復孔多。
爰命有司婢供資費。
所煩筆削佇見裁成。
所謝知悉。
其日品官楊崇一。
宣敕薦福溫國兩寺三綱與凈土院檢校僧等。
嚴飾道場命僧行道。
用五十四人。
起今月一日轉(zhuǎn)經(jīng)禮佛六時行道至來年二月一日散。
其設齋食料一事已上。
令所司祇供。
宜各精誠。
問師等好在。
及解道場。
中官李憲誠宣敕語溫國寺轉(zhuǎn)念道場四分律臨壇大德等。
釋門三學以心印相傳。
無上菩提以戒法為根本。
道場畢日即宜赴大安國寺楷定律疏十道流行。
至二月八日敕檢校道場大德曇邃飛錫等。
道場定取十日散。
設齋外各賜絹帛。
其十四人律師并令赴安國寺修疏。
程才品用各得其宜。
眾推如凈慧徹同筆削潤色。
圓照筆受。
正字寶意纂文僉定。
超儕筆受。
睿已下九人證義。
共議篇題云。
敕僉定四分律疏卷第一。
京城臨壇大德。
某等奉詔定。
以此為題也。
照為首唱諸公和之。
其間厥義非長若農(nóng)夫之去草。
其義合理猶??椭芍椤?div id="xijfdeq" class='inline' id='people_14042_2_135_comment'>
可謂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俄屬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其年五月疏草畢。
六月望敕圓照。
依國子學大歷新定字樣抄寫進本。
至十二月十二日。
送祠部進新僉定疏十卷。
仍乞新舊兩疏許以并行從學者所好。
敕宜依。
照務其搜集專彼研尋。
著大唐安國寺利涉法師傳十卷。
集景云先天開元天寶誥制三卷。
肅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傳法高僧信行禪師碑表集三卷。
兩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僉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續(xù)古今翻譯圖紀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音義二卷。
三教法王存沒年代本記三卷。
上卷明佛。
中道。
下儒也。
翻經(jīng)大德翰林待詔光宅寺利言集二卷。
再修釋迦佛法王。
本記一卷。
佛現(xiàn)八相身利益人天成正覺記一卷。
判方等道場欲受近圓沙彌懺悔滅罪辯瑞相記一卷。
五部律翻譯年代傳授人記一卷。
莊嚴寺佛牙寶塔記三卷。
無憂王寺佛骨塔記三卷傳法三學大德碑記集十五卷。
建中興元貞元制旨釋門表奏記二卷。
御題章信寺詩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貞元續(xù)開元釋教錄三卷。
照自序云。
伏以開元十八年歲在庚午沙門智升修撰釋教錄。
洎乎甲戌經(jīng)六十五年中間三藏翻經(jīng)藏內(nèi)并無收管。
恐年代??遠人。
疑偽經(jīng)又先圣大歷七年許編入。
制文猶在。
時帝敕宜依。
至今江表多集此集中經(jīng)而施用焉。
照于律道頗有功多。
肅代二朝尤為杰立。
累朝應奉賜紫充臨壇兩街十望大德內(nèi)供奉檢校鴻臚少卿。
食封一百戶。
后終于別院。
春秋八十二。
法臘五十八云。
系曰。
刊正二宗會歸一見。
庶幾知有定分不橫馳求。
何以諸師卻請雙行。
不其感歟。
通曰。
是此舉也。
則元載所請。
帝乃曰俞。
究其始因乃新章也。
挾力輪摧相部。
獨存于我專利于人。
亦猶紀昌俄遇飛衛(wèi)并其箭術(shù)成我材官御大輅而廢其椎輪得火生而焚其木母。
竊量諸德微憤不平。
故奏雙行。
同不僉定則何異乎眼頭生目。
匪成三點之伊。
必須聲后知音方驗一夔之足。
因排法礪三本生焉。
舊有南山四家出矣。
又如東漢季也。
滅一跋扈生四強臣。
初止政出一門。
末云賂歸四貴。
若然者駢拇懸瘤雖多無用。
然則吾善用多矣。
大集經(jīng)云。
如是諸見不妨諸佛法界及大涅槃。
依之修行皆得解脫。
此通方之大解也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張。
京兆藍田人。
年十歲。
依西明寺。
景云律師。
尋究經(jīng)論。
訪問師承。
維摩法華。
因明唯識。
涅槃中觀。
華嚴新經(jīng)。
代宗大歷十三年。
承詔至齊安國寺定奪。
新舊兩疏是非。
敕令將二本律疏。
定行一家。
時照等序奏云。
按四分律部。
自姚秦弘始。
五年壬寅歲。
罽賓三藏佛陀耶舍。
諷出梵文。
沙門竺佛筆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戊申。
支法領(lǐng)又從西國將梵本來。
于長安中寺。
重讎校。
殆十四年辛亥。
譯畢。
沙門慧辯等。
筆受成六十二卷。
武德元年戊寅。
有相州日光寺法礪律師制疏。
至九年丙戌。
成十卷。
宗依成寔論。
今稱舊疏。
是也。
洎高宗咸亨元年庚午。
有西太原寺懷素律師。
撰開四分律宗記十卷。
宗依根本。
一切有部。
大毗婆沙。
俱舍等論。
稱新章疏。
是也。
兩疏傳授。
各壇顓門。
學者如林。
執(zhí)見殊異。
數(shù)興諍論。
圣慈憫念。
務息其源。
使水乳無乖。
時遣內(nèi)給事李憲誠。
鎮(zhèn)軍大將軍劉崇訓。
宣敕云。
四分律舊疏新疏。
宜令臨壇大德如凈等。
于安國寺律院。
僉定一本流行。
遣中官趙鳳。
敕尚食局。
索一千二百六十人齋。
又敕安國寺三綱僉定律疏。
一切俗僧。
輒不得入。
其時天長寺曇??。
凈住寺睿。
西明寺道??興此。
本寺寶意。
神朗。
彼釗。
超儕。
崇福寺超證。
薦福寺如凈。
青龍寺惟干。
章信寺希照。
保壽寺慧徹。
圓照。
共奉表謝。
俄屬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敕照。
依大歷新定字樣。
杪寫進本。
至十二月。
送祠部新進僉定疏十卷。
仍乞新舊兩疏并行。
敕依照搜集。
專彼研尋。
著大唐安國寺利涉法師傳十卷。
集景云先天開元天寶。
誥制三卷。
肅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傳法高僧。
信行禪師碑表集三卷。
兩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僉定律疏。
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續(xù)古今翻譯圖記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jīng)音義二卷。
三教法王本記三卷。
利言集二卷。
釋迦佛法王本記一卷。
佛現(xiàn)八相成正覺記一卷。
懺悔罪辯瑞相記一卷。
五部律翻譯傳授記一卷。
莊嚴寺佛牙寶塔記三卷。
無憂王寺佛骨塔記三卷。
傳法三學碑記集十五卷。
建中興元貞元制旨釋門表奏記二卷。
御題章信寺詩。
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續(xù)開元釋教錄三卷。
照自序。
照于律道頗有功多。
肅代二朝。
尤為杰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許人。
素業(yè)禪定。
尤能舉唱宗乘。
以啟寤群類。
大歷初。
受請居胙縣之河上蘭若。
學者蟻慕。
檀越之以財施者。
日盈門。
右仆射義成軍。
滑州節(jié)度使賈耽。
久惑鉛汞之術(shù)。
視沙門不加敬。
及見明。
則下階避席再拜。
將迎如禮。
因以州之龍興寺延之。
其道法之盛。
為一時冠。
貞元壬申。
閏十二月十日。
奄然坐滅。
火化收舍利。
起塔其寺。
后。
十年趙宋受周禪。
西討劉旻
時滑人柴清者。
號材勇。
使覘師晝伏夜行。
以避巡邏。
而常若明以導其前者。
卒達國境。
賴無他。
則亦明之靈跡歟。
蓋清于鄉(xiāng)里每拜其像。
固然爾。
宋高僧傳·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釋普明。不知何許人也?;蛟莆饔蛑?。每談禪法舉攉玄微。莫可測其沈寥之高遠歟。大歷初年受胙縣人請居阿蘭若。學者蟻聚塵中往來。白衣禮而施之。日以千計。或一睹相自然懲忿窒欲。食葚懷音沿善革惡。以歲計無央數(shù)也。右仆射義成軍節(jié)度使賈耽者本謫仙也。優(yōu)游道學率略空門。才覿明也若羊祜之識舊環(huán)。蔡順之見慈母焉。降心延請住州寺。迎引傾郭巷無居人。由是為人說法。雖老不疲行疾如風。質(zhì)貌輕壯。以貞元八年壬申閏十二月十日。囑付門徒奄然坐滅。生年或云三百歲。以其年百歲者見之。顏容不易之故。依天竺法火化。收舍利二七粒。堅固圓明。群信于明所居禪庭立塔一所。后遷座于塔下焉。明亡之后十年王師西征安靜邊塞?;擞胁挠抡卟袂?。因覘獫狁深入虜庭。巡邏者多乃晝伏夜動。迷方失路迂直不分。清見明在前導若老馬之先驅(qū)焉。及抵漢城忽然不見。歸州就塔作禮。遐邇傳之。
朱全昱 朝代:唐末五代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6 【介紹】: 唐末五代初宋州碭山人。
后梁太祖朱溫長兄。
少與母寄食劉崇家。
溫受禪建后梁,封廣王,領(lǐng)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
不樂在京師,常居碭山。
以太師致仕。
鄭珙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1 【介紹】: 五代時青州人。
少有異才。
劉崇為太原尹時,辟為留守判官。
后漢隱帝乾祐初,樞密使郭威有大功,與劉崇有隙,因勸據(jù)有晉陽,以圖發(fā)展。
從之。
后漢亡,建北漢時,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尋為禮部侍郎,奉使于遼,請行冊禮。
在遼因飲酒過量卒。
白從暉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4 【介紹】: 五代時吐谷渾人。
少勇敢,多謀略。
晉末帝開運初為冀州刺史,敗契丹兵于衡水上,始知名。
后漢亡,事北漢劉旻。
乾祐四年,為招討副使,攻后周晉州,不克。
久之,授義成節(jié)度使。
七年,為行軍都部署,自團柏濟師,與后周軍戰(zhàn)于潞州。
高平敗后,病卒。
李存瑰 朝代:后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從弟。
仕明宗為供奉官。
明宗長興三年,入蜀宣慰孟知祥,大得知祥心,明宗稱其能。
仕后晉,授趙州刺史。
乾祐四年,劉旻建北漢,除代州防御使。
后累官至忠武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真定人。
慷慨善談兵,饒技略。
后漢天福末,劉知遠以劉旻為太原尹,擢驤少尹以佐之。
后因為謀郭威事,謂驤腐儒,欲離間其父子,怒斬之,并戮其妻。
后果如驤言,郭威自立為帝,悔悟不已,為驤立祠于太原。
衛(wèi)融 朝代:后晉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5—973 【介紹】: 宋青州博興人,字明遠。
后晉天福初進士。
調(diào)南樂主簿,歷齊、澶二州從事、忠武軍掌書記。
后漢初,為太原觀察支使。
劉崇建立北漢,授中書侍郎、平章事。
劉鈞繼位,拜相。
宋師伐李筠及北漢,被擒不屈,太祖以為忠,釋之,令修書諭劉鈞降。
尋授太府卿。
乾德初郊祀,獻《郊禋大禮賦》,改司農(nóng)卿,出知陳、舒、黃三州。
任延皓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并州人。
業(yè)術(shù)數(shù)風云之事,以此見知于后晉高祖。
初授太原掾,改文水令,在任聚斂財賄,誣告百姓。
累遷殿中監(jiān),恃寵使氣。
高祖卒,配流麟州,為劉崇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8—971 【介紹】: 宋太原人,先世沙陀部人。
歷仕五代后唐、后晉,屢破契丹于代北。
后漢立,歷鄭州防御使、河北都巡檢使、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平杜重威、趙思綰叛。
后周時從征劉崇、契丹、淮南,歷鎮(zhèn)許州、徐州,兼侍中,加兼中書令、開府階。
入宋,為河中尹、護國軍節(jié)度。
太祖開寶二年改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
以太子太師致仕。
性重厚,有謀略,多技藝,善飛白書。
全宋詩
郭從義(九○九~九七一),其先沙陀部人,后家太原(今屬山西)。父紹古,事后唐,賜姓李。后晉天福初,復姓郭。歷仕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入宋,加守中書令。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為河中尹、護國軍節(jié)度使。開寶二年(九六九),改左金吾衛(wèi)上將軍。逾年,以太子太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二有傳。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