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53 【介紹】: 五代時延州人。初為膚施令,罷歸。后晉出帝開運末,周密為延州帥,契丹犯闕,州兵亂,擁允權為帥。后漢高祖遣使就加檢校太傅。同州劉景巖,嘗為延帥,甚得民心。允權恒忌其強,盡殺其家,收其家財,以謀反聞,朝廷不能辨。累官檢校太師。后周太祖立,加兼侍中。
人物簡介
【生卒】:?—977 【介紹】: 宋應州神武川人,字大均。周密子。幼為牙校。從后周太祖討慕容彥超,以功為鎮(zhèn)淮軍兵馬都監(jiān)。又從世宗征淮南,歷常、眉二州刺史。入宋,為隰州刺史。太祖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累官至右屯衛(wèi)大將軍。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七二【介紹】: 宋淄州鄒平人,字萬卿。真宗咸平二年進士。歷通判齊州,知開封、河中府,徙永興、天雄軍,所至有聲績,數(shù)賜書褒諭。累官樞密副使。處事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語,隨輒焚草,故其言外人無知者。官終知汝州。卒年五十九。謚安惠。
周起(九七○——一○二八),字萬卿,淄州鄒平(今山東鄒平北)人。咸平三年舉進士甲科,通判齋州。累遷三司戶部、度支判官。以右正言知制誥,歷判吏部流內銓、登聞鼓院、集賢院。擢樞密直學士,權知開封府。三遷右諫議大夫、知并州。天禧初,拜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進禮部侍郎,為樞密副使。四年,以與寇準善,罷為戶部郎中、知青州,又降太常少卿、知光州。復為禮部侍郎,判登聞鼓院。徙陳州、汝州。天圣六年卒,年五十九。贈禮部尚書,謚安惠。有文集二十卷。見王安石《贈禮部尚書安惠周公神道碑》(《臨川先生文集》卷八九),《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宋史》卷二八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元詩紀事陳觀國,字用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與王英孫友,和周密、鄧牧同時。事見《文東野語》卷一九、清乾隆《紹興府志》卷五四。今錄詩三首。
癸辛雜識:陳觀國字用賓,永嘉勝士也。丙戌之夏,寓越,夢訪予于杭。壁間有古畫數(shù)幅,巖壑聳峭,竹樹茂密,瀑飛絕巘,匯為大池,池中菡萏方盛開,一翁曳杖坐巨石上,仰瞻飛鶴翔舞。煙云空濛中,髣髴有字數(shù)行,體雜真草,其辭曰:「水聲兮激激,云容兮茸茸。千松拱綠,萬荷湊紅。爰宅茲巖,以逸放翁。屹萬仞與世隔,峻一極而天通。予乃控野鶴,追冥鴻,往來乎蓬萊之宮。披海氛而一笑,以睹九州之同?!拱蝗酥冈疲骸复朔盼淘娨??!褂觅e驚寤,急書以見寄。詩語清古,非思想所及。異哉!
人物簡介
【生卒】:1154—1206 【介紹】: 宋吉州太和人,一說廬陵人,字改之,號龍洲道人。生平以功業(yè)自許,究心古今治亂之道。數(shù)上書陳恢復方略。終身未仕,漫游江浙湘鄂一帶,依人作客,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友善。晚年寓居昆山而歿。工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有《龍洲集》、《龍洲詞》。全宋詩
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應舉不第,終生未仕。劉過是抗金志士,曾上書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納。漂泊江淮間,與主張抗戰(zhàn)的詩人陸游、陳亮、辛棄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寧宗開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有《龍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見元殷奎《復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楊維楨《宋龍洲先生劉公墓表》、明萬歷《昆山志》卷三?!⑦^詩,以原八千卷樓藏明嘉靖刊《龍洲道人詩集》(十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龍洲集》(簡稱四庫本)、《江湖小集》(簡稱江湖集),汲古閣影宋抄本《宋群賢六十家小集·龍洲道人集》(簡稱六十家集)文字與《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詞學圖錄
劉過(1154-1206) 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說廬陵人。與陸游、辛棄疾、陳亮交往。有《龍洲集》、《龍洲詞》。黃鶴樓志·人物篇
全宋文·卷六六一○劉過(1154—1206) 南宋詞人、詩人。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屢試不第,布衣終身,游歷各地,與周必大、陳亮、辛棄疾等交好。作品風格豪放,為“辛派詞人”之一;亦以詩名世,有“詩俠”之稱。寧宗開禧二年(1206)中秋節(jié)前,宋伐金慘敗,一時強敵陰影籠罩,劉過重登南樓,憂國傷時,填詞《唐多令?重過武昌》一首。后人稱該詞為“數(shù)百年絕作”。《唐多令》本屬僻調,劉過的這首詞問世后,《唐多令》詞風行一時。南宋末著名詞人周密編《絕妙好詞》,激賞劉過此作,因該詞作于南樓,且詞中有“重過南樓”之句,遂將詞牌更名為《南樓令》。另有《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劉過(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負不羈之才,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興衰。力主北伐恢復中原,嘗上書宰相,陳恢復方略,謂中原一戰(zhàn)而可取。有志功名,而四舉不第,以是落魄無所遇合,浪跡四方,以詩俠名湖海間。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等為良友,而禮法之士目之為狂。開禧二年卒于昆山,年五十三。其詩詞豪放淋漓,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惜乎隨手散失,百不存一二,傳世《龍洲集》合詩文詞僅十馀卷。事跡略見宋劉倓《龍洲集跋》(四庫本《龍洲集》附錄)、元殷奎《復劉改之先生墓事狀》、明陳諤《題劉龍洲易蓮峰二公墓》(并見蟫隱廬叢書本《龍洲詞》附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