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743—806 【介紹】: 唐京兆萬年人,字云客。韋迢子。代宗大歷二年與弟韋正卿俱應制舉,同時策入高第。授奉天令,課最第一。拜給事中,出為常州刺史。夏卿深于儒術,所至招禮通經(jīng)之士。德宗貞元末,授徐泗濠節(jié)度使。尋征為吏部侍郎,轉京兆尹、檢校工部尚書。夏卿為政務通適,不喜改作。傾心辟士,頗得才彥,其后多至卿相,世謂之知人。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夏卿字云客。京兆萬年人。大歷中賢良方正高等。累遷吏部侍郎。轉京兆尹太子賓客檢校工部尚書東都留守。辭疾改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四。贈尚書左仆射。謚曰獻。
人物簡介
【生卒】:746—816 【介紹】: 唐僧。會稽人,俗姓湯,字澄源。幼年出家。讀書勤苦,受詩法于嚴維。后抵吳興,與皎然居何山游講,又與劉長卿、皇甫曾等以詩唱和,為包佶激賞。德宗貞元中,游長安,名振輦下。因流語激怒中貴,遭誣奏,徙汀州,后赦歸東吳。有詩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匯評【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靈徹。詩僧。俗姓湯,字源澄(一作澄源),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出家后,住越州云門寺。長于律學,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為僧徒所稱。尤善詩文。初從嚴維學詩。自代宗大歷初年起,即名播一時。約于大歷末移居吳興何山,與詩僧皎然游,常相唱和。德宗興元元年(784),皎然致書于文壇盟主包佶、李紓,盛稱其詩。靈澈旋入長安,名振輦下。約于貞元三四年間,經(jīng)廬山、洪州,復歸越州。約于貞元六年(790),再入京師。約于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誣獲罪,徙居汀州。憲宗元和初遇赦北歸。元和四年(809)住廬山東林寺,與江西節(jié)度使韋丹相往還。旋東歸湖州。后因宣歙觀察使范傳正之邀,往住宣州開元寺。元和十一年(816)卒。生平事跡散見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宋高僧傳》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三。靈澈以善詩擅名江南達數(shù)十年之久。當時詩人如皎然、劉長卿、權德輿、柳宗元、劉禹錫、呂溫等,皆與其有過從。平生作詩凡2000首,由其門人刪取300篇,編為詩集10卷,另取其自大歷至元和50年間與時人唱和酬別之作,編為《酬唱集》10卷。二集今皆不存。今存詩以送別酬寄之詩為多,其中《東林寺酬韋丹刺史》、《歸湖南作》等篇,頗為后人所稱道。《全唐詩》編其詩為1卷,僅存16首及殘句10余則。另《澈上人文集紀》、《會稽掇英總集》尚存其詩1首及殘句2則,《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靈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湯,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于云門寺出家,雖受經(jīng)論,篤好篇章,從嚴維學詩。建中末,居吳興何山,與皎然游。皎然以書薦于包佶、李紓。貞元初,北游長安,曾居嵩山蘭若。南返,至廬山,后歸越州。貞元中復至京師,為飛語所中,得罪徙汀州。后遇赦歸越。元和初,復游江西,又至澗州、湖州,終于宣州開元寺。有《靈澈詩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六首,殘句若干。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稟賦純粹。篤學善屬文尤工詩章居越溪之云門寺。成立之歲。即聲譽遠播以毗尼講訓。從之游者。如趨阛阓。秘書監(jiān)嚴維隋州刺史劉長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豈徒諧黃絹色絲 辭。亦且悟翠竹黃華之指。過吳興杼山。時皎然如晝。方獲重名。一見遂定林下交。盡予包佶中丞書。推致殊甚。及徹見佶。禮貌非常人所得。后權德輿。又移書問徹于晝。晝答之。如前書。其為儕輩所許如此。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靈澈。不知何許人也。稟氣貞良執(zhí)操無革。而吟詠性情尤見所長。居越溪云門寺。成立之歲為文之譽襲遠。講貫無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書郎嚴維劉隋州長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論心皆如膠固。分聲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吳興與杼山晝師一見為林下之游?;ハ鄵艄?jié)。晝與書上包佶中丞盛標揀其警句最所重者歸湘南作。則有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唯有湖水無行路句。此僧諸作皆妙。獨此一篇使老僧見欲棄筆硯。伏冀中丞高鑒深量。其進諸乎。其舍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賢勤王。輒以非急干請視聽。亦昭愚老僧不達時也。然澈公秉心立節(jié)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無慚安遠。復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為緇流所歸。至于玄言道理應接靡滯。風月之間亦足以助君子之高興也。其為同曹所重也如此。晝又赍詩附澈去見。佶禮遇非輕。又權德輿聞澈之譽。書問晝公。回簡極筆稱之。建中貞元已來。江表諺曰。越之澈洞冰雪??芍^一代勝士。與杭標霅晝分鼎足矣。不測其終。
作品評論
靈澈上人,足下素識,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齊梁以來,詩僧未見其偶。但此子跡冥累遷,心無營營,雖然,至于月下風前,猶未廢是。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
世之言詩僧多出江左,靈一導其源,護國襲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獨吳興晝公,能備眾體,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園新寺》詩云:“經(jīng)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謫汀州》云:“青蠅為吊客,黃太寄家書。”可謂入作者閫域,豈獨雄于詩僧間耶!苕溪漁隱叢話
《雪浪齋日記》云:靈澈詩,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殘夜,江春入暮年”、“窗風枯硯水,小雨慢琴弦”、“經(jīng)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前輩評此詩云:“轉石下千仞江”。唐才子傳
(靈澈)上人詩多警句,能備眾體……里結念云壑,而才名拘牽,罄息經(jīng)微,吟諷無已。所謂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人物簡介
【生卒】:760—814 【介紹】: 唐扶風平陵人,字丹列。竇牟弟。擢進士第,以處士客隱毗陵。德宗擢為左拾遺。與王叔文不合。憲宗即位,出為唐州刺史。李吉甫與群善,召為吏部郎中。及用人論不合,乃怨吉甫。坐事將誅,賴吉甫救得免。出為黔中觀察使。遷容管經(jīng)略使。召還道卒。與兄竇常、竇牟、弟竇庠、竇鞏合著《竇氏聯(lián)珠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5—814 字丹列,排行三,京兆金城(今陜西興平)人,郡望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父叔向,有詩名。群隱居常州,從啖助門人盧庇習《春秋》。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征為左拾遺,遷侍御史、膳部員外郎。憲宗元和元年(806)出為唐州刺史,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二年召為吏部郎中,遷御史中丞。三年出為黔中觀察使,六年貶開州刺史,八年移容管經(jīng)略使。九年召還朝,卒于路。生平事跡見褚藏言《竇群傳》,新、舊《唐書》本傳。今存《竇氏聯(lián)珠集》5卷,收群及兄常、牟,弟庠、鞏詩各1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入。唐詩匯評
全唐文·卷六百十二竇群(760-814),字丹列,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郡望扶風(今陜西興平東南)。初,隱居毗陵。貞元十年,詔征天下隱居丘園不求聞達之士,郡守韋夏卿表薦之,不報。十八年,夏卿為京兆尹,復薦之,授左拾遺,遷侍御史知雜。永貞中,自駕部員外郎出為唐州刺史。元和初,入為吏部郎中,遷御史中丞。三年,與呂溫、羊士諤摭拾宰相李吉甫陰事告之,辭多不實,貶黔中觀察使。坐十洞蠻反,貶開州刺史,移容管經(jīng)略使。詔還朝,道卒。大中中,褚藏言編群兄弟五人詩為《竇氏聯(lián)珠集》,今存。《全唐詩》存詩二十三首。
偫字丹列。京兆金城人。貞元中以薦為左拾遺。憲宗朝累遷御史中丞。出為湖南觀察使。元和九年卒于容管經(jīng)略使。年五十五。贈左散騎常侍。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生卒】:約763—819后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字諫卿。德宗貞元元年進士。順宗時累遷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憲宗元和初擢為監(jiān)察御史。坐誣論李吉甫,出為資州刺史。工詩,以典重稱。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2?—822? 字諫卿,排行二十七。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南)人。家于洛陽(今河南洛陽)。德宗貞元元年(785)登進士第,授義興縣尉,遷義興主簿。順宗朝因公言王叔文政治革新之非,貶汀州寧化縣尉。憲宗元和元年(806)入為監(jiān)察御史,遷侍御史。三年貶巴州刺史。歷資、洋、睦等州刺史,皆有政績。十四年入朝為戶部郎中。生平散見孟簡《建南鎮(zhèn)碣記》、韓愈《順宗實錄》卷四、《唐才子傳》卷五。辛文房謂其詩“造妙良選,作皆典重”?!?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題1則。唐詩匯評
全唐文·卷六百十三羊士諤(約762-約820),字諫卿,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元年(785),登進士第,授常州義興尉。九年,以右威衛(wèi)兵曹參軍佐浙東皇甫政幕。貞元末,充宣歙巡官。永貞元年至長安,因言王叔文之非,貶汀州臨化尉。福建觀察使閻濟美奏為大理評事。元和初,擢為監(jiān)察御史,遷侍御史內供奉。三年,坐與竇群、呂溫傾陷李吉甫,貶資州刺史,未行,再貶巴州刺史。歷資、洋、睦三州刺史,入為戶部郎中,卒。有《羊士諤詩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士諤。泰山人。貞元元年進士。元和初官監(jiān)察御史。擢戶部郎中。出為資州刺史。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生卒】:765?—814 排行九,澧州安鄉(xiāng)(今湖南安鄉(xiāng))人。一生未登科第,為人剛峭寡合,不事產(chǎn)業(yè)。喜縱橫書。以法家言干御史大夫何士干,將用之,會士干死。以兵家言干襄陽節(jié)度使于頔,亦無成。50歲仍未獲祿位。與李景儉、呂溫、劉禹錫、柳宗元友善。憲宗元和九年(814)南謁容管經(jīng)略使竇群,途經(jīng)桂州。刺史崔詠不為禮,憤而病卒。生平詳見柳宗元《處士段弘古墓志并序》、《唐詩紀事》卷四三、《萬姓統(tǒng)譜》卷一〇一。《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2首。
人物簡介
【生卒】:766—837 【介紹】: 唐韶州人。德宗貞元進士,補秘書省正字,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憲宗時,貶遂州司馬,遷河東少尹。敬宗時,召為右諫議大夫。太和三年,入為太子賓客。文宗開成初,累官秘書監(jiān)。卒謚成。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粵詩·卷一一
張仲方(七六六 — 八三七),字靖之。韶州曲江人。張九齡侄孫,張九皋之孫。 唐德宗貞元中,擢進士、宏辭,初授集賢校理,丁母憂,喪除,補秘書省正字。調咸陽尉,出為邠州從事。辟判官,尋授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倉部員外郎 、金州刺史、度支郎中。以駁李吉甫謚議,出為遂州司馬,遷刺史。改曹州刺史、河南少尹、鄭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唐文宗大和初(八二七),出為福建觀察使兼御史中丞。三年,征還,為太子賓客。五年,轉左散騎常侍。九年,授京兆尹;方月馀,出為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開成元年(八三六)入為秘書監(jiān)。勛至上柱國,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封至曲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唐文宗開成二年四月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成”。有文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舊唐書》卷九九、又卷一二一、《新唐書》卷一二六、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五有傳。詩二首。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仲方。韶州始興人。貞元中擢進士。登宏詞。補秘書省正字。調咸陽尉。為邠州從事。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文宗朝官至秘書監(jiān)。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曲江縣伯。開成二年卒。年七十二。贈禮部尚書。謚曰成。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830 【介紹】: 唐貝州清河人。排行十二。德宗貞元二年,登進士第,以侍御史為華州上佐。貞元末,東都留守韋夏卿辟為僚佐。憲宗元和元年,官禮部員外郎。歷戶部郎中,遷尚書左丞。穆宗長慶元年,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官左散騎常侍。尋以兵部尚書致仕。能詩,與劉禹錫友善。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賈。蒲州人。憲宗朝官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772—846 【介紹】: 唐潤州無錫人,原籍亳州譙縣,字公垂。李敬玄曾孫。為人短小精悍,工詩,時號“短李”。憲宗元和進士。穆宗時為右拾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時,號“三俊”。武宗時,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遷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卒謚文肅。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排行二十,時稱李二十。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輩間昵稱“短李”。紳6歲喪父,母盧氏教以經(jīng)義。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士第,釋褐授國子助教,棄而南歸,潤州觀察使李锜辟為從事。次年锜謀反,紳不從命,被囚,锜誅乃免。歷校書郎、右拾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職。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構陷,貶端州司馬。寶歷初,因赦徙江州長史。文宗大和二年(828)遷滁州刺史,四年轉壽州刺史。七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同年擢浙東觀察使。九年再除太子賓客,分司東都。開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轉宣武軍節(jié)度使,五年出鎮(zhèn)淮南。武宗會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進尚書右仆射,封趙郡公。四年再次節(jié)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贈太尉,謚文肅。卒后因吳湘案,詔削三官,子孫不得仕。生平詳見沈亞之《李紳傳》及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卞孝萱有《李紳年譜》。紳善為歌詩,鄉(xiāng)賦之年,其詩作已傳誦人口。曾撰有《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稹贊其“雅有所謂,不虛為文”,“病時”“尤急”。元、白先后仿效,分別成《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與《新樂府》50首,促成中唐詩壇之新樂府運動,紳實為倡導者。早年以詩文與元稹、白居易相交善。晚年因政見與李德裕相合,故共進退。明胡震亨評其詩云:“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憮然?!?《唐音癸簽》卷七)《古風二首》傳誦至今,幾家喻戶曉。有《追昔游》3卷、雜詩1卷傳世。今人王旋伯有《李紳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7首,斷句6。唐詩匯評
李紳(772-846),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人,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少時父仕江南,遂寓居無錫。幼孤,曾讀書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進士第。浙西節(jié)度使李锜辟掌書記。锜反,迫令草檄,不從,幾遇害。锜敗,復佐浙西李元素幕。入為校書郎,遷國子助教,又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崔從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遺充翰林學士,家遷中書舍人。長慶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為李逢吉陷,自戶部侍郎貶端州司馬。寶歷中,量移江州長史,滁、壽二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大和七年,出為浙東觀察使。開成中,歷河南尹、宣武軍節(jié)度使。武宗即位,為淮南節(jié)度使。會昌中,拜相,復出縝淮南,卒。紳工詩,早年多反映現(xiàn)實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題樂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繼作,對新樂府創(chuàng)作有開啟作用,已佚。開成中,曾自編《追昔游詩》三卷,記其平生所游歷,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四卷。全唐詩補逸
李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黃榜進士第,武宗會昌六年卒。補詩一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元和初進士。穆宗朝拜戶部侍郎。開成時為宣武節(jié)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轉中書侍郎。守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會昌六年卒。贈太尉。謚文肅。
作品評論
李紳,字公垂……為人短小精悍,于詩最有名,時號“短李”。唐詩紀事
樂天贈紳詩云:“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剛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弊⒃疲骸疃畤L自負歌行,近見余樂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唐詩紀事
元微之《和樂天東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竇數(shù)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詩,同多詠物之作。唐詩紀事
開成間,紳集其詩為《追昔游》,蓋嘆逝感時,發(fā)于凄恨而作也?;蜷L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梁,不一其辭,乃由牽思所屬爾。起梁漢,歸諫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過鐘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歷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zhèn)人一梁。詞有所懷,興生于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于異時時已。《汲古閣書跋<追昔游集>》
(紳)與李文饒、元微之齊名,人號“元和三俊”……憶游述懷,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賦柔摩風氣云。唐音癸簽
李公垂《追昔游詩》,大是宦夢難醒;然其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為憮然。《載酒園詩話又編》
按指追昔游集短李以歌行自負,樂天亦稱之。又少以《憫農》詩見賞于呂溫,今二絕盛傳,呂之鑒賞真是不謬。歌行遂不可復見,惟有《追昔游集》耳,頗有體格。
紳與李德裕、元稹號“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勸迂辛酒,閑吟短李詩”句。今觀此集《四庫全書總目》
,音節(jié)暉緩,似不能與同時諸人角爭強弱。然舂容恬雅,無雕琢細碎之習,其格究在晚唐諸人刻劃纖巧之上也。三唐詩品
五言其源出于謝惠連,惟煉蓄未深,時多泛濫;七言托體初唐,加以縱橫,格律已疏,頗嫌墨障。長歌則《蘇臺》一篇,短歌則《鶯鶯》一曲,容姿朗秀,顧盼生情。里謠七字,古風五言,不減張、王,淵然足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