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元翰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崔鵬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四
鵬。
咸通時人。
(謹案:此記從姑蘇志采出,文內(nèi)載,筑塔在咸通困敦歲,是歲戊子為咸通九年。
新唐書》文藝傳崔元翰,以字行,德宗時知制誥,年已七十馀。
咸通戊子上距德宗貞元末凡六十馀年,當(dāng)別是一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4—793 【介紹】: 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年二十八赴京師,路遇鶴林玄素禪師,遂從而習(xí)牛頭禪法。后居臨安徑山,參學(xué)者眾。代宗大歷三年,召至長安,問法要,賜號“國一”。宰相崔渙、裴度等皆師事之。后辭歸,卒謚大覺。世稱“牛頭六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6—794 【介紹】: 或作道欽。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師從玄素禪師,修習(xí)牛頭禪法。后住余杭徑山,結(jié)廬獨處。代宗大歷中詔至京師,賜號國一禪師,后辭歸。卒謚大覺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朱氏。吳郡昆山人。家世業(yè)儒。母管。夢。折蓮華系之衣帶。覺而有孕。及生性溫雅。與詳兒戲。輒為佛事。長從校橫。不勤師傅。年二十八。將趨試京師。道由丹徒。謁素禪師于鶴林。素謂之曰。子能從吾游乎。即躬為剃落。顧語其徒法鑒曰。此子異日大興吾宗在。既受具。遂將南詢。以博其趣向。祈教誡于素。素曰。乘流而行。遇徑即止。至臨安有山焉。樵者以為此天目之徑路也。因次素言。禪坐石上不他往。一日有老翁。拜于前曰。我龍也。淵居此山久矣。自師之來。天人擁衛(wèi)。威德熾盛。吾宮殿眷屬。皆不能安。師誠有意教化者。愿舍為道場。語具別錄。前臨海令吳貞。又以別嶼歸之。自爾來學(xué)之士眾矣。大歷三年二月。詔曰。朕聞江左有蘊道禪人。德性冰霜。凈行林野。朕虛心瞻企??恃鰬覒?。有感必通。國亦大慶。愿和尚遠降中天。盡朕歸向。不違愿力。應(yīng)物現(xiàn)形。今遣內(nèi)侍黃鳳。宣旨特到詔迎。速副朕心。春暄。師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縣。開凈院安置。官吏不許謁見。疲師心力。弟子不算多少。聽其隨侍。上見之鄭重。咨問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楊綰嘆曰。此真方外高士也。手詔賜號國一。當(dāng)是時執(zhí)弟子禮者。相國崔渙晉公裴度第五琦陳少游等。既還山。貞元五年。璽書宣勞。所賜尤豐縟。六年州牧治龍興之凈院。請下山。以便省候。八年示微疾。說法而逝。報齡七十九。法臘五十。謚大覺。弟子實相常覺等。奉全身塔葬于龍興之凈院。刺史王顏撰碑文。有慧崇者。亦其手度弟子也。事具別傳。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道欽。吳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業(yè)。年二十八。即貢于禮部。道由丹徒。遇鶴林玄素禪師。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辭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徑即止。師至臨安東北山下。問途于樵者。曰。此徑山也。師自東北而登。涉重岡。西至高峰北巖中。據(jù)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我龍也。自師至此。吾屬五百皆不安居。當(dāng)挈歸天目。愿以此地為立錫之所。言訖不見。北峰之陽有草庵可居。蓋龍所造也。大歷三年。代宗詔至闕下。禮遇有加。一日在內(nèi)廷。帝至起立。帝曰。師何以起。師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帝悅。賜號國一。逾年辭歸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為開山始祖。示寂后。謚號大覺。 贊曰。 代有覺士  出于文儒  宴坐雙徑  龍驤厥居 珠淵鱗屋  化為精廬  國之一號  帝賜不誣
宋高僧傳·卷第九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法欽。
俗姓朱氏。
吳郡昆山人也。
門地儒雅祖考皆達玄儒。
而傲睨林藪不仕。
欽托孕母管氏忽夢蓮華生于庭際。
因折一房系于衣裳。
既而覺已便惡葷膻。
及迄誕彌歲在于髻辮。
則好為佛事。
立性溫柔雅好高尚。
服勤經(jīng)史便從鄉(xiāng)舉。
年二十有八俶裝赴京師路由丹徒。
因遇鶴林素禪師。
默識玄鑒知有異操。
乃謂之曰。
觀子神府溫粹幾乎生知。
若能出家必會如來知見。
欽聞悟識本心。
素乃躬為剃發(fā)。
謂門人法鑒曰。
此子異日大興吾教與人為師。
尋登壇納戒。
鍊行安禪。
領(lǐng)徑直之一言。
越周旋之三學(xué)。
自此辭素南征。
素曰。
汝乘流而行逢徑即止。
后到臨安。
視東北之高巒。
乃天目之分徑。
偶問樵子。
言是徑山。
遂謀掛錫于此。
見苫蓋覆罝網(wǎng)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
時雨雪方霽旁無煙火。
獵者至將取其物。
頗甚驚異嘆嗟。
皆焚網(wǎng)折弓而知止殺焉。
下山募人營小室請居之。
近山居前。
臨海令吳貞舍別墅以資之。
自茲盛化參學(xué)者眾。
代宗睿武皇帝大歷三年戊申歲二月下詔曰。
朕聞江左有蘊道禪人。
德性冰霜凈行林野。
朕虛心瞻企渴仰懸懸。
有感必通國亦大慶。
愿和尚遠降中天盡朕歸向。
不違愿力應(yīng)物見形。
今遣內(nèi)侍黃鳳宣旨。
特到詔迎速副朕心。
春暄師得安否。
遣此不多及。
敕令本州供送。
凡到州縣開凈院安置。
官吏不許謁見疲師心力。
弟子不算多少聽其隨侍。
帝見鄭重咨問法要。
供施勤至。
司徒楊綰篤情道樞行出人表。
一見欽于眾。
退而嘆曰。
此實方外之高士也。
難得而名焉。
帝累賜以縑繒陳設(shè)御饌。
皆拒而不受。
止布衣蔬食。
悉令弟子分衛(wèi)。
唯用陶器行。
少欲知足無以儔比。
帝聞之更加仰重。
謂南陽忠禪師曰。
欲錫欽一名。
手詔賜號國一焉。
德宗貞元五年遣使赍璽書宣勞并慶賜豐厚。
欽之在京及回浙。
令仆公王節(jié)制州邑。
名賢執(zhí)弟子禮者。
相國崔渙裴晉公度第五琦陳少游等。
自淮而南婦人禮乞。
號皆目之為功德山焉。
六年州牧王顏請出州治龍興寺凈院安置。
婉避韓滉之廢毀山房也。
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
說法而長逝。
報齡七十九。
法臘五十。
德宗賜謚曰大覺。
所度弟子崇惠禪師。
次大祿山顏禪師。
參學(xué)范陽杏山悟禪師。
次清陽廣敷禪師。
于時奉葬禮者。
弟子實相常覺等。
以全身起塔于龍興凈院。
初欽在山猛獸鷙鳥馴狎。
有白兔二跪于杖屨之間。
又嘗養(yǎng)一雞不食生類。
隨之若影不游他所。
及其入長安長鳴三日而絕。
今雞冢在山之椒。
欽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異。
今塔中塑師之貌憑幾猶生焉。
杭之錢氏為國。
當(dāng)天復(fù)壬戌中叛徒許思作亂。
兵士雜宣城之卒發(fā)此塔。
謂其中有寶貨。
見二甕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發(fā)長覆面。
兵士合甕而去。
刺史王顏撰碑述德。
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
各有碑碣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5—777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字至之。玄宗天寶末舉洞曉玄經(jīng)科。補華陰尉。代宗時以左拾遺召,改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卒,謚憲。世稱獨孤常州。性孝友,喜鑒拔后進,為文彰明善惡,長于論議,與李華、蕭穎士等齊名。有《毗陵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天寶十三載(754)中洞曉玄經(jīng)科,授華陰尉。肅宗至德中避地越州,歷佐浙東節(jié)度、江淮都統(tǒng)幕。代宗廣德元年(763)征為左拾遺,累遷太常博士,禮部、吏部二員外郎。大歷三年(768)出為濠州判史,五年改舒州刺史,八年遷常州刺史。十二年四月卒,謚憲。生平詳見崔祐甫《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碑》、梁肅《常州刺史獨孤公行狀》、《新唐書》本傳。今人趙望秦有《獨孤及年譜》。及有文名,與蕭穎士、李華、賈至等先后倡導(dǎo)古文,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qū)。又工詩,其論詩主緣情綺靡說。今存《毗陵集》20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
唐詩匯評
獨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陽(今屬河南)人。
天寶中,客游梁、宋,與高適、賈至、陳兼為友。
十三載(754),應(yīng)道舉,對策高第,授華陰尉。
安史亂起,南奔。
上元初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統(tǒng)李峘掌書記。
征為右拾遺,歷太常博士、禮吏二部員外郎。
大歷中,出為濠、舒二州刺史,治績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
九年,徙常州刺史,卒。
及與李華、蕭穎士齊名,提倡古文,獎掖后進,梁肅、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門,天下謂之文伯。
有《毗陵集》二十卷,今存。
全唐詩》編詩二卷。
全唐詩補逸
獨孤及字至之,洛陽人。大歷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
及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代宗立。以左拾遺召。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加檢校司封郎中。徙常州刺史。卒年五十三。謚曰憲。著有毗陵集。

作品評論

崔祐甫《獨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憲誡世、褒賢遏惡為用,故論議最長。其或列于碑頌,流于詠歌,峻如嵩華,威如江河,清如秋風(fēng)過物,邈不可逮。
梁肅《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后序》
其文寬而簡,直而婉,辯而不華,博厚而高明,論人無虛美,比事為實錄,天下凜然,復(fù)睹兩漢之遺風(fēng)?!溻庞浳飻⑹?,一篇一詠,足以追縱往烈,裁正狂簡。
權(quán)德輿《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及謚議》
獨孤及剛方直清,根于性術(shù)。其修身蒞官,確手處中,立言遣辭,有古風(fēng)格。辯論裁正,昭德塞違,浚波瀾而去流蕩,得菁華而無枝葉。
皇甫澄《諭業(yè)》
獨孤尚書之文,如危峰絕壁,穿倚霄漢,長松怪石,傾倒溪壑,然而略無和暢,雅德者避之。
唐才子傳
及性孝友,喜鑒拔。為文必彰明善惡,長于議論。工詩,格調(diào)高古,風(fēng)塵迥絕,得大名當(dāng)時。
唐詩歸
鐘云:少不喜此君詩,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處甚不好看,故所選止此。然其高處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詩之難看者,不當(dāng)便棄之也。使此君止傳此數(shù)詩,則亦盛唐好手、惟讀其全集,故反生厭:
《唐律消夏錄》
獨孤至之詩筆俱高,中唐時亦一大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1—1545 【介紹】: 明撫寧衛(wèi)人,字志南,號聯(lián)峰。正德三年進士。嘉靖七年,由陜西按察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以劾總兵官趙瑛失事,反為所訐,奪職。二十年,韃靼俺答入掠山西。因起鵬故官,旋為宣大總督,以乞餉觸帝怒,受事僅百日而罷。俺答再入,再起鵬故官,兼督山東、河南軍務(wù)。于邊務(wù)頗能經(jīng)心。官至兵部尚書。后以俺答大入,下獄謫戍死。
維基
翟鵬(1481年—1545年),字志南,號聯(lián)峰,別稱翟青天,直隸永平府撫寧衛(wèi)(今河北省撫寧縣)軍籍山東武定州人,進士出身。
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治《詩經(jīng)》,行三,由撫寧縣學(xué)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六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七名,第二甲第一百七名進士。
授戶部主事,此后升任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后出任衛(wèi)輝府知府、開封府知府。
此后升為陜西副使,進陜西按察使。
其性格剛介,歷官以清操聞名。
嘉靖七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當(dāng)時邊疆防備很久都松弛,青壯士兵都被太監(jiān)家用于私自勞役,而邊疆部隊均為羸弱老兵。
翟鵬抵達后,重新整理邊疆防備,并請求賑災(zāi)饑荒。
后因外寇入侵而停俸祿,此后因彈劾總兵官趙瑛失事而被攻擊奪職歸鄉(xiāng)。
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汗入侵山西內(nèi)地,兵部請求派遣大臣監(jiān)督軍儲,因而舉薦翟鵬。
遂恢復(fù)官職,整飭畿輔、山西、河南軍務(wù)兼督餉。
崔鵬抵達后,俺答汗已經(jīng)掠奪而去,而吉囊軍復(fù)寇汾州、石州等。
崔鵬往來馳驅(qū),沒有戰(zhàn)功,后蒙古離開,于是召還回京。
次年三月,宣大總督樊繼祖被罷免,授翟鵬任兵部右侍郎取代上任。
但因投降者稱大量入寇,加上崔鵬連乞兵餉,招致皇帝大怒,于是令其革職閒住,并罷免總督官不設(shè)。
翟鵬僅做了一百天的總督。
同年七月,俺答汗再次入犯山西,掠奪太原府、潞安府等。
兵部請求恢復(fù)設(shè)置總督,并起用翟鵬擔(dān)任故官,令兼督山東、河南軍務(wù),巡撫以下并聽節(jié)制。
翟鵬接受命令時,蒙古已經(jīng)出塞,于是他請求調(diào)用陜西、薊、遼客兵八支,及宣、大三關(guān)主兵,兼募土兵進行兵備,并有所斬獲。
嘉靖二十三年,因總兵官郤永等戰(zhàn)功進兵部尚書。
御史曹邦輔曾經(jīng)彈劾翟鵬,崔鵬亦乞求罷免,沒有得到批準(zhǔn)。
同年九月,薊州巡撫朱方請撤諸路防秋兵,兵部尚書毛伯溫于是并撤宣、大、三關(guān)客兵。
俺答汗趁機進犯膳房堡,被郤永抵擋,于是迂回從順圣川至蔚州,直抵完縣,京師戒嚴。
嘉靖帝大怒,屢次下詔指責(zé)翟鵬。
之后御史楊本深、兵科戴夢桂彈劾其逗遛二致使敵軍進犯京畿。
于是下詔獄,死于獄中。
隆慶初年,恢復(fù)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