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孟云卿

相關(guān)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59—700,一作661—702 【介紹】: 唐梓州射洪人,字伯玉。陳元敬子。少任俠,后苦節(jié)讀書。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轉(zhuǎn)右拾遺。隨武攸宜擊契丹,表掌書記,軍中文翰皆委之。圣歷元年以父老解職歸鄉(xiāng),旋居父喪。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將其下獄,冤死獄中。論詩標舉“風骨”、“興寄”,反對柔靡之風,為唐詩革新先驅(qū)。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9—700,一說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曾任右拾遺,后人因稱“陳拾遺”。陳子昂出身豪族,少任俠,成年后始發(fā)憤攻讀。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此據(jù)趙儋《故右拾遺陳公旌德碑》。按《唐才子傳》云子昂登第在高宗開耀二年,誤),任麟臺正字。武周代唐,陳子昂上表稱頌,后升任右拾遺。曾兩度從軍至北方邊塞。武后圣歷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后為縣令段簡陷害,死于獄中。沈亞之以為段簡乃受武三思指使(見《上九江鄭使君書》)。生平見盧藏用《陳氏別傳》,新、舊《唐書》本傳。陳子昂于沿襲六朝余波之初唐詩壇深表不滿,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故欲革除“采麗競繁”之齊梁詩風,以繼承建安、正始之詩重比興寄托之傳統(tǒng)(見《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陳子昂之詩與其詩論相合,代表作為《感遇》38首,反映武周時代之社會現(xiàn)實甚為廣泛,抨擊時弊亦較深刻,抒寫胸臆之作則慷慨深沉,風格近于阮籍《詠懷》。另有《登幽州臺歌》雖僅4句,然為歷來傳誦之名篇。陳子昂于唐詩有開啟之功,甚得李、杜等人之推崇,韓愈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薦士》)金元好問云:“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論詩絕句》)其詩文集以四部叢刊本《陳伯玉文集》為通行,今人徐鵬校點之《陳子昂集》最完備。詩注本有彭慶生《陳子昂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度圃娡饩帯费a詩1首。
唐詩匯評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睿宗文明元年(684)登進士第,詣闕上書,拜麟臺正字。武后垂拱二年從軍北征,歸朝,補右衛(wèi)胄曹參軍,遷右拾遺。萬歲通天元年,以參謀從武攸宜北討契丹,立志許國,然不為所用,眨暑軍曹,軍回,辭官還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構(gòu)陷系獄,憂憤而卒。子昂為詩提倡“漢魏風骨”,所為書疏,亦全用散體,為唐代文學風氣轉(zhuǎn)變之先驅(qū)。有《陳伯玉文集》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
全唐文·卷二百九
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舉進士。詣闕上書。武后奇其才。擢麟臺正字。再轉(zhuǎn)右拾遺。圣歷初。以父老解官歸侍??h令段簡覬其富。因事系獄。憂憤卒。年四十三。

作品評論

后村詩話
唐初王、楊、沈、宋擅名,然不脫齊、梁之體。獨陳拾遺首唱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趨于黃初、建安矣!太白、韋、柳繼出,皆自子昂發(fā)之。
瀛奎律髓
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不但《感遇詩》三十八首為古體之祖,其律詩亦近體之祖也。
周履靖《騷壇秘語》
陳子昂初變齊梁之弊,以理勝情,以氣勝辭。祖《十九首》、郭景純、陶淵明,故立意玄遠而造語精圓。
《唐詩品》
唐初律體聲華并隆,音節(jié)兼美,屬梁、陳之艷藻,鏟末路之靡薄,可謂盛矣,而古詩之流,尚阻蹊徑。拾遺洗濯浮華,斫新雕樸,《感遇》諸作,挺然自樹,雖頗峭徑,而興寄遠矣。自馀七言諸體乃非所長,《春臺》之作純有楚聲,此意寥寥,幾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揚波,宗稱百代,慷慨瑰奇之氣,尚詭于風人之度耶?
李攀龍《唐詩選序》
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弗取也。
《藝苑卮言》
陳正字陶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而天韻不及;律體時時入古,亦是矯枉之過。
詩藪·內(nèi)編
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
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氣骨者也。
詩藪·內(nèi)編
五言律體,極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陳、杜、沈、宋,典麗精工;王、孟、儲、韋,清空閑遠,此其概也。
唐詩歸
唐至陳子昂,治覺詩中有一世界。無論一洗偏安之陋,并開創(chuàng)草昧之意亦無之矣。以至沈、宋、燕公、曲江諸家,所至不同,皆有一片廣大清明氣象,真正風雅。
唐音癸簽
唐人推重子昂,自盧黃門后,不一而足。如杜子美則云:“有才繼騷雅”、“名與日月懸,韓退之則云:“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豹氼佌媲溆挟愓?,僧皎然采而著之《詩式》。近代李于麟,加貶尤劇,余謂諸賢軒輊,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復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詩,功為大耳。正如夥涉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澤一呼,為群雄驅(qū)先,自不得不取冠漢史,王弇州云:“陳正字淘洗六朝鉛華都盡,托寄大阮,微加斷裁,第天韻不及?!焙鹪疲骸白影合鞲∶叶窆叛?,雖不能遠追魏晉,然在唐初,自是杰出?!彼箖裳粤紴檎壑砸印?/blockquote>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杜詩體渾大,非若中晚下細小工夫,作小結(jié)果。
《詩源辨體》
子昂五言近體,律雖未成,而語甚雄偉,武德以還,綺靡之習,一洗頓盡。
《詩辯坻》
陳伯玉律詩,清雄為骨,綿秀為姿,設色妍麗,寓意蒼遠。由初入盛,此公變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構(gòu)于此。
原詩·內(nèi)篇
盛唐諸詩人,惟能不為建安之古詩,吾乃謂唐有古詩。若必慕漢魏之聲調(diào)字句,此漢魏有詩而唐無古詩矣。旦彼所謂陳子昂“以其古詩為古詩”,正惟子昂能自為古詩,所以為子昂之詩耳。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格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繭齋詩談》
子昂胸中被古詩膏液熏蒸十分透徹,才下筆時,便有一段元氣,渾顥驅(qū)遣,奔赴而來。其轉(zhuǎn)換吞吐,有掩映無盡之致,使人尋味不置,愈入愈深,非上口便曉者比。但是他見得理淺,到感慨極深處,不過逃世遠去,學佛學仙耳,此便是沒奈何計較。
石洲詩話
子昂、太白皆疾梁、陳之艷薄,而思復古道者。然子昂以精深復古,太白以豪放復古,必如此乃能復古耳。若其揣摩于形跡以求合,奚足言復古乎?
援鶉堂筆記
射洪風骨矯拔,而才韻猶有未充,諷誦之次,風調(diào)似未極跌蕩洋溢之致。
三唐詩品
骨格清凝,蒼蒼入漢,源于《小雅》,故有怨誹之音?!陡杏觥分T篇,璆然冠代,稱物既芳,寄托遙遠,固當仰駕阮公,俯陵左相?!队闹荨泛莱鰹槊?,如《河梁贈答》,語似常談,而脫口天成,適如人意。海內(nèi)文宗,非虛譽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9 曙,一作“署”,誤。籍貫不詳。早年孤賤,因淪落而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嗣又在嵩山二室棲居讀書,成年后為博取科第,奔走于東西二京。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應進士舉,試題為《明堂火珠詩》,崔曙詩最為人稱賞。登第后任河內(nèi)尉,開元二十七年卒。曾與薛據(jù)交游。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二〇、《唐才子傳》卷二?!?a target='_blank'>河岳英靈集》卷下評崔曙詩“多嘆詞要妙,情意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娨荨费a斷句2聯(lián)。
唐詩匯評
崔曙(?-739),一作崔署,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寓居宋州〈今河南商邱〉。少孤貧,隱居潁陽太室山苦讀。開元二十六年(738),登進士第,以試《明堂火珠》詩得名。授河內(nèi)尉,卒。曙工詩,與薛據(jù)友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曙。宋州人。開元二十六年進士。
全唐文·卷九百一
曙。博陵人。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署詩多嘆詞要妙,清意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
封氏聞見記
(開元中)省司試舉人,作《明堂火珠詩》,進士崔曙詩最清拔。
《詩學淵源》
(曙)集中所載,殊未脫齊梁排偶之習,與王翰同工,遠遜孟云卿古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晉陶潛后裔。
唐玄宗開元中居昆山。
有文學,疏脫不謀宦達。
擇不欺者,悉付以田業(yè)家事,乃自制三舟,與孟云卿等,遍游江湖。
自號“麋鹿野人”,吳越之士稱其為水仙。
浪跡三十余年,歸老于家。
通八音,有《樂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蘇州昆山(今江蘇昆山)人。
系陶淵明后裔。
浪跡江湖30年,自號麋鹿野人,常慕謝靈運之為人,言終當樂死山水。
制三舟,一舟自載,一置賓客,一貯飲食,與客孟彥深、孟云卿、焦遂共游。
吳越之士號為水仙。
事跡散見《甘澤謠》、《唐詩紀事》卷二四、《吳郡志》卷二二。
通曉八音,撰《樂錄》8章,已佚。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代宗大歷中為盱眙尉。后隱居鄂州武昌。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玄宗開元十五年(727)與王昌齡同榜登進士第,仕途頗不如意,遂放浪琴酒,往來太白、紫閣諸峰,有肥遁之志,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西山),召王昌齡、張僨同隱。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三一、《唐才子傳》卷二?!?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云是“肅(宗)代(宗)時人”,《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稱“唐盱眙(今屬江蘇)尉常建”?!?a target='_blank'>河岳英靈集》首錄常建詩十四首,而稱“今常建亦淪于一尉”,按此書收詩止于天寶十二載(753),則常建作縣尉,當在此前。盛唐人對常建詩評價頗高,如殷璠云:“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奔粗钙湓娨耘d象取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常建,生卒年里貫均未詳。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盱眙尉。天寶中,曾寓居鄠渚,以詩招王昌齡、張僨同隱。約卒于天寶末、至德初。建長于五言。殷璠編《河岳英靈集》,以建為首。有《常建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四
建。開元中進士。大歷中為盱眙尉。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建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至如“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又“山光悅烏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數(shù)句。并可稱警策。然一篇盡善者:“戰(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屬思既苦,詞亦警絕。潘岳雖云能敘悲怨,未見如此章。
唐詩品匯
劉須溪云:常建詩情景沉冥,不類著色。
《唐詩品》
建詩頗事雅道,不善近體。殷璠評其詩“似初發(fā)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夫魏晉作者,直趨音調(diào),而飾以藻節(jié),亦本末之致也。建詩頗亦擅此,而間出近語,此其所短。若《夢游太白西峰》、《閑齋臥疾》、《鄂渚》、《仙谷》等作,亦可公干、彥伯之流矣。
詩藪
殷璠詩選,以常建為第一。
張為句圖,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
蓋二子皆盛唐名家。
常幽深無際,孟古雅有馀。
常“戰(zhàn)馀落日黃,軍敗鼓聲死。
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絕是長吉之祖;孟“朝日上高堂,離人怨秋卓。
少壯無會期,水深風浩浩”,劇為東野所宗,
詩藪
常建語極幽玄,讀之使人泠然如出塵表。然過此則鬼語矣。
唐詩歸
鐘云:初盛唐之妙,未有不山于厚者。常建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非不厚也,靈慧之極,有所不覺耳。靈慧而氣不厚,則膚且佻矣。 譚云:常建諸詩,令不知詩者讀之,滿腹是詩,急起拈筆,即深于詩者,不得一語。予嘗謂詩家有仙有佛,此皆佛之屬也。鐘云:儲與王以厚掩其清,然所不足者非清;常建以清掩其厚,然所不足者非厚。
詩鏡總論
常建音韻已卑,恐非律之所貴。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常建詩靈慧雅秀,清中帶厚,如“清溪深不測”、“清晨入古寺”等篇,令人誦欲忘年,故鐘、譚盛唐品語,若于建偏致心賞。伯敬云:“凡清者必約,約者必少。此公詩一入情境中,泉涌絲出,若“清”之一字,反為富有之物?!庇严脑疲骸懊顦O矣,注腳轉(zhuǎn)語,一切難著,所謂見詩人身耐為說法也?!彼拐摼憧蔀榍Ч胖?。
《詩源辨體》
常建五言古,風格既高,意趣亦遠,然未盡稱快,惟短篇堪入錄邳。
《唐詩歸折衷》
吳敬夫云:建詩如金如玉,堅質(zhì)內(nèi)涵,神彩外映,骨韻之妙,超王越孟。微嫌雜以幻妄語,開今日競陵一派。
《詩辯坻》
常建七言古,格意輕雋,而下語粉繪皆別設。雖在盛唐,隱開溫、李樂府一派。
《詩辯坻》
盛唐七絕,常建最劣,高得中唐,卑入宋格,如“過在將軍不在兵”是也。
詩筏
鐘伯敬云:“常建詩清微靈洞。似‘厚’之一字,不必為此公設?!贝苏Z甚當。但常建詩亦自有常建之厚,古人所謂溫厚者,常建之詩是也。其清微靈洞,俱從溫厚中出,所以內(nèi)外俱徹,如琉璃映月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高山臨大澤,正月蘆花干。陽色薰兩厓,不改青松寒?!贝藮|野意趣也。“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一時渡海望不見,曉上青樓十二重?!敝弥L吉集,奚辨乎?二子之生,尚在數(shù)十年后,此實唐風之始變也。吾讀盛唐諸家,雖淺深濃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咸有昌明之象,獨常盱眙如去大梁、吳、楚而人黔、蜀,觸目舉足,皆危崖深箐,其間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陰森之氣逼人。
《載酒園詩話又編》
常詩名勝處,兒于支、許清言,即刻劃林泉,亦天然藻繢。獨如“漢上逢老翁,江口為僵尸”諸篇,宇宙大矣,何地不可行,必效大阮驅(qū)車耶!
《小澥堂草雜論詩》
常建詩一片空靈境界,然或根柢未深,學之恐墮魔道。
劍溪說詩
常建、劉慎虛詩,于王、孟外又辟一徑。常取徑幽而不詭于正,劉氣象一派空明。
石洲詩話
常較王、孟諸公,頗有急疾之意,此所以為飛仙也。又多仙氣語。
石洲詩話
常尉以玄妙得之,儲侍御以淺淡得之。儲近王,常近孟,而常勝于儲多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嵇叔夜,長篇沉厲,思若有馀,短篇興來情答,爽秀生姿,如談子房、季扎之間,袞袞可聽。
《詩學淵源》
吾讀其詩,一字一珠,務極洗煉,高雅縝密。詞不害意,而意在言外。源出齊梁,而遺齊梁之跡,可謂出藍之勝是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
排行十二。
家貧,赴舉未第。
閑居潁洛間。
玄宗天寶末,奉母避難,入居嵩山。
性高簡,善草書,好道術(shù),與杜甫、孟云卿、元結(jié)等友善,時相往還。
尤工古調(diào)詩,元結(jié)錄其詩入《篋中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排行十二。
潁、洛間隱士。
家貧,赴舉未第。
天寶末奉老母避亂,隱居嵩山。
生平散見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唐詩紀事》卷二三、《唐才子傳》卷三。
孫望《篋中集作者事輯》有張彪條。
彪性高簡,好道術(shù),善草書。
與杜甫友善,時相往還;與孟云卿為中表親。
善古調(diào)詩,元結(jié)選其詩4首入《篋中集》。
全唐詩》存詩5首。
唐詩匯評
張彪,生卒年不詳,潁洛間(約今河南登封一帶)人。
孟云卿為中表兄弟。
工古調(diào)詩,善草書,性高潔,好神仙長生之事,人稱“張十二山人”。
安史亂起,奉老母避禮隱居華陰,杜甫有詩寄之。
乾元三年,元結(jié)編沈千運等七人詩為《甚中集》,彪詩入選。
全唐詩》存詩四首。

作品評論

杜子美《寄張十二山人彪》
詩云:“獨臥嵩陽客,三違穎水春。艱難隨老母,慘淡向時人。謝氏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兇彌宇宙,此物在風塵。歷下辭姜被,關(guān)西得孟鄰。旦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靜者心多妙,先生藝絕倫。草書何太古?詩興不無神。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后身。數(shù)篇吟可老,一字買堪貧?!弊x子美詩則彪蓋穎、洛間靜者,天寶末將母避亂,故子美以詩寄云。(《唐詩紀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士源。
玄宗天寶二年登進士第。
天寶末任武昌令,與元結(jié)有詩酬答。
代宗永泰初,曾與孟云卿等客游吳地。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字士源,玄宗天寶二年(743)進士及第。
天寶末任武昌令,與元結(jié)相識,以詩相酬答。
元結(jié)作《退谷銘》、《杯湖銘》,贊彥深為“無情干進”、“不為人厭”之客。
代宗永泰初與孟云卿、焦遂客游吳地,與陶峴相識。
生平事跡散見袁郊《甘澤謠》、《唐詩紀事》卷二四、范成大《吳郡志》卷二二。
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吳興人,居汝北。工詩,氣格高古,士流皆敬慕之,號為沈四山人。玄宗天寶中,數(shù)應舉不第。時年齒已邁,遨游襄、鄧間,干謁名公。仍不得志,還山中別業(yè)。肅宗時卒。元結(jié)曾編七人詩為《篋中集》,以其為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排行四,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家貧,寓居汝北。玄宗天寶中屢舉不第,有終隱之志,士流敬之,號曰沈四逸人、沈四山人。肅宗立,曾議備禮征致千運,辭未應。卒于至德、乾元間。生平散見高適《贈別沈四逸人》、《唐詩紀事》卷二二、《唐才子傳》卷二。今人孫望《篋中集作者事輯》有沈千運條。千運工舊體詩,質(zhì)樸高古,獨寫真意,力矯時習,元結(jié)編《篋中集》,以千運詩置于首,評曰:“獨挺于流俗之中,強攘于已溺之后。凡所為之,皆與時異?!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5首。
唐詩匯評
沈千運,生卒年不詳,吳興(今屬浙江)人,居于汝北(約今河南臨汝)。家貧,天寶中,屢舉進士不第,游襄、鄧間。又游濮上,與高適交游。年已五十,尚無寸祿,遂歸隱。人稱“沈四山人”或“沈四逸士”。肅宗時,備禮徵召,辭不應,卒。千運工舊體詩,氣格高古。乾元三年,元結(jié)編《篋中集》,以千運詩為首,贊其能“獨挺于流俗之中”?!?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五首。

作品評論

元結(jié)《篋中集序》
風稚不興,幾及千歲……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為詞,不知喪于雅正。然哉彼則指詠時物,會諧絲竹,與歌兒舞女,生污惑之聲于私室可矣,若今方直之士、大雅君子,聽而誦之,則未見其可矣。吳興沈千運,獨挺于流俗之中,強攘于已溺之后,窮老不惑,五十馀年,凡所為文,皆與時異,故朋友后生,稍見師效,能侶類者,有五六人。
唐才子傳
千運,吳興人。工舊體詩,氣格高古,當時士流,皆敬慕之,號為“沈四山人”。
唐音癸簽
沈千運刊落文言,冷然獨寫真意,元次山甚推重之。
其同調(diào)有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張彪、趙微明、元融數(shù)人。
《歷代五言詩評選》
千運為詩,力矯時習,一出雅正……《篋中集》千運為之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4—793 【介紹】: 唐扶風平陵人,字時中。竇誕四世孫。學律令,為人耿直果斷。以蔭累遷御史中丞,舉劾無所回忌。德宗數(shù)召見議國事,器之。由是率情制事,人稍惡其專。后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度支、鹽鐵使。樹親黨,李納賂帝親近短毀之。坐族子竇申有罪貶郴州別駕,再貶驩州司馬,賜死于邕州。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4—793 字時中,京兆始平(今陜西興平)人。
代宗時以門蔭入仕,累遷萬年尉,坐事貶江夏尉。
約德宗建中時任大理司直,累歷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侍御史。
貞元二年(786)遷御史中丞,五年拜相。
八年貶郴州別駕,九年再貶驩州司馬,賜死于路。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
參尚古詩,高仲武評曰:“竇君詩,亦祖述沈千運,比于孟云卿,尚在廊廡間。
”(《中興間氣集》)《全唐詩》存詩3首。
唐詩匯評
竇參(733-792),字時中,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少以門蔭入仕,歷官萬年尉、大理司直、監(jiān)察殿中御史、倉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御史中丞。正直強干,不避權(quán)貴,理獄以嚴稱。貞元五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領度支、鹽鐵。引用親黨,恃權(quán)貪利,好惡任情。八年,貶郴州別駕,再貶驩州司馬,賜死于道。《全唐詩》存詩三首。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
竇君詩,亦祖沈千運,比于孟云卿,尚在廊廡間。
如“萬丈水聲落,四時松色寒”,又“人生年幾齊,優(yōu)苦亦先老”,里其羽翼未齊,而筋骨已具。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
蘇州(今屬江蘇)人,郡望潁川(今河南禹州)。
代宗大歷五年(770)登明經(jīng)第,六年中茂才異等科。
后官至坊州鄜城令,卒于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前。
事跡散見白居易《唐故坊州鄜城縣尉陳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銘》、《襄州別駕府君事狀》、《唐詩紀事》卷三九。
潤工詩,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高古奧逸主孟云卿及門。
全唐詩》存詩8首,《全唐詩逸》補斷句6句,《全唐詩外編》補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6—794 【介紹】: 唐趙州人,字元賓。李華從子。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舉宏辭。授太子校書郎。以文名。屬文不沿襲前人,時謂與韓愈相上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66—794 字元賓,排行三十,郡望隴西(今甘肅臨洮),家于吳(今江蘇蘇州)。德宗貞元八年(792)與韓愈同榜登進士第,同年又舉博學宏詞科,授太子校書郎。旋返吳覲省,有《東還賦》記其事。九年赴京師,次年卒。生平見韓愈《李元賓墓銘》、《新唐書》本傳。李觀為人敢于仗義執(zhí)言,曾兩次上書蘇州刺史韋應物,為遭遇不幸者提出申訴,又樂于進賢,曾上書右補闕梁肅薦舉孟郊、崔宏禮。于文學能上承陳子昂、元結(jié)所倡之“復古”精神,鄙棄浮靡文風,故韓愈謂其“文高乎當世?!苯翊妗独钣^集》3卷,外編2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全唐詩外編》補聯(lián)句2。
唐詩匯評
李觀(766-794),字元賓,隴西(今屬甘肅)人。貞元八年(792),與韓愈、歐陽詹、王涯等同登進士第。又與裴度同舉博學宏辭科,授太子校書郎。卒,孟郊以詩哭吊,韓愈為作墓志銘。觀工文能詩。唐末陸希聲輯其遺文,為《李觀文集》三卷,北宋趙昂復輯遺文為《外編》,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二
觀字元賓。檢校吏部員外郎華從子。貞元中舉博學宏詞。授太子校書郎。卒年二十九。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高古奧逸主:孟云卿
……升堂六人:李觀、賈馳、李宣古、曹鄴、劉駕、孟遲。
共 1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