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令狐峘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顏師古五世從孫。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員外郎。為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諸郡復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以直不容,屢貶官。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謚文忠。工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
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
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
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
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
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
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
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多達95人之聯(lián)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
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
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
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
宋留元剛有《顏魯公年譜》。
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
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剛所輯。
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lián)句詩21首。
《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聯(lián)句1首,斷句2。
唐詩匯評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diào)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師。時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
全唐詩補逸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論

《唐詩品》
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diào),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jié)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2—793 【介紹】: 唐僧。河南洛陽人,俗姓高。年二十八,投師習學,住洛陽同德寺。精律典,復歸信禪宗,從荷澤神會付授心印。后志歷四方,周游天下名山。德宗時,將精簡僧尼,無名上表直諫,事遂止。貞元六年,往游五臺山。卒于佛光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高氏。
其先渤海人。
祖有宦游洛陽者。
因家焉。
年二十八。
隸同德寺出家。
始研律部。
既而以禪宗之盛。
獲記莂于荷澤會公。
先是會每謂人曰。
吾法必待無名者。
然后付之。
及是而果信。
乃周歷遍攬。
以極其造詣。
而名之志得矣。
貞元初。
朝士鮮于叔明。
令狐峘。
勸上。
料簡天下僧尼。
以利百姓。
名聞之遽上疏諫。
事遂寢。
流叔明海南。
六年杖錫五臺。
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方赴中食于佛光寺。
食先畢。
凝然趺坐。
不動。
撼之則已化去矣。
春秋七十二。
臘四十三。
十一年阇維。
斂舍利升許。
澤潞節(jié)度使李抱真。
建塔以葬。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無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為洛陽人矣。沖孺之齡舉措卓異。口不嚌辛血性不狎諠嘩。邈矣出塵。故難留滯。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籠。投師習學依隨隸同德寺。及精律藏解一字以無疑聞有禪宗思千里而請決舉領(lǐng)整裘開扃見路。辭飛筆健思若涌泉。因隨師游方訪祖師之遺跡。得會師付授心印會先語諸徒曰。吾之付法無有名字。因號無名也。自此志歷四方周游五岳。羅浮廬阜雙峰??公鋁嶺牛頭剡溪若耶天臺四明罔不詢問。風格高遠神操朗澈。博識者睹貌便伏。僻見者發(fā)言必摧時德宗方納鮮于叔明令狐峘料簡僧尼事。時名有表直諫并停。尋時鮮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至貞元六年往游五臺居無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于佛光寺。先食訖儼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臘四十三。十一年阇維獲舍利一升。澤潞節(jié)度使李抱真。建塔于佛光寺。貞元六年庚午歲也?;蛟泼杞鈴浲咏?jīng)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5?—? 本名華。
一作?,誤。
肅宗至德元載(756)客居清河,獻計于平原太守顏真卿,大破安祿山叛軍。
顏復召其至平原,參定榷鹽之法。
萼后歷杭州富陽丞、殿中侍御史。
代宗大歷八年(773)至十二年任湖州防御副使,預撰《韻海鏡源》,并參預顏真卿、皎然等數(shù)十人之聯(lián)唱,結(jié)集為《吳興集》10卷。
后貶晉江尉。
德宗貞元初歷任吉、道、岳三州刺史,約卒于貞元中。
事跡散見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銘并序》、殷亮《魯公行狀》、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等。
全唐詩》存聯(lián)句14首,《全唐詩外編》補聯(lián)句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