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從展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四
禪師名行崇。
不知何許人也。
初住福州報恩寺。
后住潭州谷山寺。
保福展禪師
雪峰之的孫也。
崇謂門弟子曰。
吾雖不在。
未嘗不為諸兄弟。
若委悉報恩嘗為人處。
許汝出意想知解。
五陰身田。
若委不得。
猶待報恩。
開兩片皮。
方是為人。
保汝未出得意想知解。
所以古人喚作鬼家活計。
蝦蟆衣下客。
欲得速疾相應(yīng)。
即如今立地。
便證。
驗(yàn)取識取。
有什么罪過。
不然。
根思遲回。
且以日及夜。
究尋將去。
忽然一日覷見。
更莫以少為足。
更能研窮究竟。
乃至淫坊酒肆。
若觸若凈。
若好若惡。
以汝所見事覷教。
盡是此境界。
入如入律。
若更見一法。
如絲發(fā)許。
不見此個事。
我說為無明翳障。
直須不見有法。
是別底法。
方得圓備。
到遮里。
更能翻擲自由。
開合不成痕縫。
如水入水。
如火入火。
如風(fēng)入風(fēng)。
如空入空。
若能如是。
直下提一口劍。
刺斷天下人疑網(wǎng)。
一如不作相似。
所以古人道。
繁興大用。
舉必全真。
若有個漢。
到與么境界。
誰敢向前說是說非。
何以故。
此人是個漢。
超諸限量。
透出因果。
一切處管束此人不得。
兄弟若能如是。
即可。
若未得如此。
且直須好與。
莫取次發(fā)言吐氣。
沉墜卻汝無量劫。
莫到與么時。
便道報恩不道。
贊曰。
洞山清稟禪師。
作澄心堂錄。
錄崇語句。
細(xì)味之。
骨氣不減巖頭。
恨不能多見。
崇寧之初。
沖虎至谷山。
塔冢莫辨。
事跡零落。
不可考究。
坐而太息。
作偈曰。
行盡湘西十里松。
到門卻立數(shù)諸峰。
崇公事跡無尋處。
庭下春泥見虎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福州長溪人,俗姓陳。初于龜山出家,受戒后,游諸方。參石霜慶諸,未契法意,轉(zhuǎn)參巖頭全豁,服其心傳。王審知請居福州羅山,賜號法寶禪師,世稱羅山和尚。卒于山。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羅山道閑禪師。
長溪陳氏子。
出家龜山。
年滿受具。
遍歷諸方。
嘗謁石霜。
問。
去住不寧時如何。
霜曰。
直須盡卻。
師不契。
乃參巖頭。
亦如前問。
頭曰。
從他去住。
管他作么。
師于是服膺。
閩帥飲其法味。
請居羅山。
號法寶禪師。
僧辭保福。
福問。
甚處去。
曰。
禮拜羅山。
福曰。
汝向羅山道。
保福秋間上府朝覲大王。
置四十個問。
頭問。
和尚忽若一句不相當(dāng)。
莫言不道。
僧舉似師。
師呵呵大笑曰。
陳老師自入福建道洪塘橋下一寨。
未曾見有個毛頭星現(xiàn)。
汝與我向從展道。
陳老師無許多問頭。
祗有一口劍。
一劍下有分身意。
有出身路。
不明便須成末。
僧回舉似福。
福曰。
我當(dāng)時也祗是謔伊。
至秋入府。
師特為辦茶筵請福。
福不赴。
卻向僧曰。
我中間曾有謔語。
恐和尚問著。
僧歸舉似。
師曰。
汝向他道。
猛虎終不食伏肉。
僧又去。
福遂來。
臨遷化。
上堂集眾良久。
左手。
主事罔測。
乃令東邊師僧退后。
右手。
令西邊師僧退后。
乃曰。
欲報佛恩。
無過流通大教。
歸去也珍重。
言訖莞爾而寂。
系曰。
巖頭門下得法者。
傳燈現(xiàn)錄六人。
而二彥一閑最著。
僧統(tǒng)僅傳瑞巖彥。
而玄泉彥與閑師不載。
予故表之。
使知黃龍明招二公所自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
泉州仙游人。
俗姓阮。
初于本州出家,歷參眾禪師,未契機(jī)緣,終嗣保福從展
尋往游吳越,歸住泉州招慶寺,世稱福先招慶和尚。
為郡守所禮,賜號凈修禪師。
曾為《祖堂集》撰序,又撰《泉州新佛新著諸師頌》一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省澄、文僜。
俗姓阮,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初于本州出家。
歷參眾禪師,皆未契機(jī)緣,終嗣保福從展。
尋往游吳越,歸住泉州招慶寺,世稱福先招慶和尚。
為郡守所禮,賜號凈修禪師。
卒年不詳。
祖堂集》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二二有傳。
二書存其詩偈7首。
《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