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忠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瑞之(1472年—?
年),字獻夫,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人。
治《詩經(jīng)》,行四,由國子生中式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七名舉人,年三十七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進士。
授南京戶部主事,正德十年五月監(jiān)放官軍月糧時,與千戶王忠發(fā)生爭執(zhí),被南京守備魏國公徐輔等彈劾,被錦衣衛(wèi)逮捕入京訊問,十一年正月降二級調外任。
任永州府推官,歷升德安府同知,十六年正月升貴州按察司僉事。
范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4—1536 【介紹】: 明湖廣桂陽人,字以載,號質庵、三峰。正德六年進士。除南京御史。先后劾中官黎安、劉瑯等人罪。尋奉命清軍江西,劾鎮(zhèn)守太監(jiān)畢真貪虐十五事,被誣下獄,至十四年謫龍州宣撫司經(jīng)歷。嘉靖初,復職,官至福建布政使。
維基
范輅(1474年—1536年),字以載,湖廣桂陽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桂陽縣)。
湖廣鄉(xiāng)試中舉人。
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進士。
授行人,除南京監(jiān)察御史。
明武宗多年無子,范輅與同僚以宋仁宗收養(yǎng)宋英宗為例,請擇宗室賢者在宮中為養(yǎng)子,但朝廷不予批報。
范輅前后彈劾太監(jiān)黎安、劉瑯及衛(wèi)官簡文、王忠罪。
又稱馬姬有身孕,不應當入宮,其言語切直。
之后負責清軍江西。
寧王朱宸濠命諸司以朝服相見,范輅稱不可,并上奏。
其又彈劾鎮(zhèn)守太監(jiān)畢真貪虐等罪過,畢真以他事誣陷,范輅遂被逮捕入錦衣衛(wèi)詔獄。
當時恰逢武宗巡幸,后改謫龍州宣撫司經(jīng)歷。
不久,朱宸濠與畢真發(fā)動寧王之亂被贛南巡撫王陽明所定,御史謝源、伍希儒等交章舉薦范輅。
恰逢世宗即位,于是恢復官職,隨后升福建僉事,轉江西副使,致仕歸鄉(xiāng)。
又因為胡世寧舉薦,起用為密云兵備副使,討伐礦賊有功,歷任江西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興福篇
福登。別號妙峰。山西平陽人。姓續(xù)氏。春秋續(xù)鞠居之后也。七歲。父母值兇歲死。無斂具。薦席而已。師無依倚。為里中富人牧羊。十二出家。十八攜缽至蒲坂。先是。山陰王。建文昌閣于郡之東山。延僧朗公居之。師至。日行乞于市。晚投宿于閣中。適王出游。見之問朗。朗告之故。王曰。當善視此子。他日必成大器。朗遂留為弟子。會地大震。師被壓不死。王聞奇之。謂師曰。子幸免大難。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遂入中條山。閉關習華嚴觀。取刺棘貼四壁。不設床坐。日夜鵠立棘中。如此三年。稍有開發(fā)。乃作偈一首呈山陰。山陰嘆曰。此子見處早如是。不折之。他日或狂。因取宮人敝屣。割其底洗凈。封寄之。附一偈曰。這片臭鞋底。封將寄與你。并不為別事。專打作詩嘴。師見之。即對佛作禮。以線系于頂上。自此絕無一言矣。三年破關往見王。則具大人相。王甚喜。乃曰。子雖知自己本分事。但未聞佛法??謮櫺耙?。時介休山中。有法師講楞嚴。促師往聽。受具戒。作務而聽。年二十七也。時王深敬三寶。居嘗自恨不能瓢笠遠游。一日謂師。為僧不游方。如井蛙耳。南方多知識。子宜往參。歸來可當老夫行腳也。師遂行。遍歷叢席。至南京天界。于無極老人座下。作凈頭。打掃糞穢。洗滌籌杖。眾怪其處潔凈異嘗。知凈頭有道者。莫知為誰。憨師。時為副講。偵之累日始得之。與納交。且期同行參訪。不旬日覓之。已潛行矣。師歸見王。王喜問所參何人。師具述之。師意在居山。復入中條最深處。誅茆吊影。辟谷飲水者三年。大有開悟。王日重三寶。南山建大梵剎成。強出師居之。且欲求北藏經(jīng)。欲師親往。師住山日久。發(fā)長未剪。乃俗扮入京。藏板貯大內。非奉旨不可得。且久閉不發(fā)。師得之如掇焉。時憨師。先已至都下。聽忠法師講法。師于馬上識之。下馬相勞苦笑。謂憨曰。視我何如。憨曰。本來面目自在。因拉憨隨藏出京。曰。子之宿愿耳。遂入五臺龍翻石。冰雪堆中。得老屋數(shù)椽。共棲之。師夜游五頂。遣昏散。日刺舌血。書華嚴經(jīng)。經(jīng)完起無遮大會。結文殊萬圣緣于塔院寺。凡一百二十日。九邊八省緇白。赴會者路踵相繼。法筵之盛。前所未有也。兩宮賢師德。溫旨屢降。私念大名之下難久居。因入蘆芽結庵。將終身焉。圣母求師得之。為建大華嚴寺于蘆芽絕頂。命師居之。更造萬佛鐵塔七成。紫柏尊者。手書法華經(jīng)一部。安奉其中。尋奉慈圣懿旨。送藏云雞足山。道出峨眉。禮銀色光。密矢銅殿之愿。人弗知也。自滇還山陰。請修萬固寺大殿。殿高十三丈。闊九丈。渭河病涉。行者苦之。大中丞李公。請建橋其上。師住二年。修橋十三孔。復受請建宣府大河橋兩重。重三十二孔。大河。自胡地入中國。水勢洶涌。最難為力。師竟成之。有若神助焉。二橋與殿。所費數(shù)百萬金。師寔空手無一文。信施云集雨合。莫知所從來。福緣成就。殆不可思議也。既還蘆芽。開石窟于寧化所。窟深廣高下。各三丈五尺。鐫華嚴世界十方佛剎圖。萬佛菩薩像。精巧細密。遂成一大道場。沈藩見而喜曰。勝因成就。好息心住山矣。師白峨眉未了之愿。王乃??萬金于師。取棧道入蜀。適王中丞象乾??傊破涞亍S瓗焼栃囊?。因笑謂師曰。三大士兄弟行也。師于普賢如此。不慮觀自在文殊。謂師不平等耶。師曰。貧道不過空拳。效奔走耳。若如所云。自有公等有力大人在。王曰。唯唯。師一言而三銅殿巋然矣。隨殿各有滲金諸像。峨眉五臺各一。普陀者不果行。安置南京之華山。兩宮頒旨。為三山護持。復舉七處九會道場。于臺山永明寺。慶贊之。嗣后建太原之塔。修阜平之橋。又辟茶藥庵于龍龍關。上親書其額。又修滹沱河大橋。長五里。又修省城大塔寺。尋還臺山。料理所建上下道場。立為十方叢林。不留法屬一人。萬歷庚申八月。賜金佛繡冠千佛磨衲紫衣。并真來佛子之號。是冬十二月。示微疾。群鳥悲鳴。異光匝地。師乃集眾開示畢。端坐而逝。年七十三。臘五十一。訃聞。兩宮遣中嘗侍致祭賜葬于永明之西岡。立塔焉。慈宮。別賜舉葬之費。師貌不勝衣。語不出口。始以小王助道。終致圣天子圣母諸王為檀越。凡所營建。應念云涌。投足所至。遂成寶坊。動費輒累鉅萬。悉聽能事有實行者主之。師蕭遠自如。一衲之外無長物。飄然若浮云之聚散。孤鶴之往來。茍非深證唯心。遇緣即宗。其能爾耶。侍御蘇云浦。嘗問道于師。深有契于心。乃曰。人以妙師。為福田善知識。而實不知其超悟處也。大司馬汪伯玉。嘗謂憨師。方今無可為公師者。唯妙峰耳。故憨師。傾心服之嚴事之。亦無兩人也。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七
釋福登,字妙峰。
姓續(xù)氏,平陽人,續(xù)鞠居之裔也。
生秉奇姿,唇掀齒露,鼻昂喉結。
七歲失怙恃,為里人牧羊。
年十二祝發(fā),攜一瓢至蒲坡,行乞村市,夜棲文昌閣廡下,閣為山陰王所建。
一日,王晨出游,值登裴回階間,見而異之,謂閣僧曰:“是子五官皆露,而神凝骨堅,他日造詣,殊未可量,曷善視之。
”頃之,地大震,屋宇傾覆,登壓于下,三日不死。
王聞,益奇之,因修中條棲巖蘭若,使居焉。
登乃閉關習禪,取棘剌列四旁,以絕依倚,不設床坐,盡夜鵠立,三年心忽開悟。
始至介休山,聽講《楞嚴》,遂受具戒。
策杖南走,遍參知識,浮南海禮普陀而歸。
復于中條深處,誅茆辟谷,日飲勺水。
又三年,大有會心,山陰王建梵宇于南山,延登居之。
登每念二親,幽靈未妥,卜吉遷葬。
剌舌血書《華嚴經(jīng)》一部,欲報劬勞,藉感人天。
復下山設無遮大會,結文殊萬圣緣。
時明神宗御極,皇儲久虛,遣官武當,禱祈請乞,禮視高媒。
登聞之乃曰:“吾徒凡所為,皆為國報本,今宜專誠盡忠,為皇上祈子。
”乃啟會至百二十日,九邊八省,緇白奔赴者,道路不輟。
事畢,一缽飄然,結庵蘆芽。
期年,皇長子生。
奉敕就蘆芽建華嚴寺,造萬佛鐵塔于山巔,加賜金帛,命往秦晉中州飯僧已,忽念故山,往修萬固寺,三載,塔殿樓閣,煥然一新。
渭川河水病涉,宣府西院議建大河橋。
登應命至,度之,水闊沙深,乃建橋二十三孔,亦竟成。
嘗愿范金成三大士像,以銅為殿,送三名山,各就其顯化之地祀焉。
己亥春,杖錫潞安,謁藩王。
王適造滲金普賢像,送峨嵋。
登言銅殿事,王問:“費幾何?
”登曰:“每座須萬金。
”王欣然,愿造峨嵋者,即具緇重,送登至荊州,聽其監(jiān)制,用取足于王。
殿高廣丈馀,滲金雕鏤,諸佛菩薩像,精妙絕倫,世所未有。
殿成,送至峨嵋。
大中丞霽宇王公撫蜀,聞登至,請見,問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
乃采銅于蜀,就匠氏于荊門,工成,載至龍江。
時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之華山,奏圣母賜建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剎。
登乃造五臺者,所施皆出于民間,未幾亦就,乙巳春躬送至五臺,議建臺懷顯通寺。
上聞,遣御馬太監(jiān)王忠,圣母遣近待太監(jiān)陳儒,各賚帑金往視,卜地建殿安奉。
以丙午夏五月興工鼎新,創(chuàng)立大殿,前后六層,周匝樓閣,重重列聳,規(guī)模壯麗,賜額“大護國圣光永明寺”。
工竣,先事蛾嵋,繼事南海。
會倭夷搆難,海氛未靖,中途而止。
乃三卜三吉,至得寶華山,詣京都奏請,特敕許之,賜予有加,慈圣太后更賜造寺金及藏經(jīng)、佛像、幢幡之屬。
落成乃之五臺,鳩工庀材。
帝與太后復賜內帑建寺賜額,建華嚴七處九會道場,所費悉出內帑。
初五臺山路崎嶇,行者苦之,至是平鋪石片,三百馀里,溪有津梁,道有亭院,以相接待,迄今利賴。
造橋于阜平縣,賜名曰“普濟”。
筑庵于龍關外,敕曰“惠濟院”。
渴飲病醫(yī),皇慈施舍,歲費帑金。
御書著妙峰額之于院,隨頒龍藏,起閣供之。
更創(chuàng)七如來殿。
又于阜平立長壽莊,為太后祈福,建殿閣七層,賜“慈佑圓明”額,以尊異之。
他如修會城道路石橋,皆人力所不能,登一一成之,人服其神。
忽以微疾還山。
一日,鳥雀翻飛,繞檐喧噪,逐之不去。
登曰:“百鳥哀鳴,吾將行矣。
”即命治龕,眾見紅光接引,端然而逝,壽七十有三。
帝聞,賜葬祭,建塔于永明之西,御書封號“真正佛子妙峰高僧之塔”。
太后賜金千兩,布五百匹,供葬事。
登起于孤微,刻志苦修,終身脅不著席,一衲外無長物。
足跡所至,屢有建立,動費億萬,天子圣母王侯卿相,皆樂助其成,豈偶然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伯閎。萬歷二十年進士。授豐城知縣,以治最征為御史。請罷稅監(jiān)、礦使,皆不報。居官廉正,遇事敢言,屢遭排擊而無人能以一言污之。后以不得其職而歸。有《靈萱閣集》。
維基
湯兆京(1565年—?),字伯閎,號質叁,南直隸宜興縣人。
居官廉正,遇事慷慨。
萬歷十六年(1588年),湯兆京中式戊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三甲四十七名進士,授江西豐城縣知縣,任內政績顯著。
三十年二月行取,授陜西道御史。
彈劾禮部侍郎朱國祚、薊遼總督萬世德。
巡視西城時,見萬貴妃的太監(jiān)豎涂折辱禮部侍郎敖文禎,又上疏彈劾太監(jiān),太監(jiān)被杖配南京。
又上疏請罷稅使張曄、礦使王虎、王忠,神宗不聽。
三十三年九月巡按福建。
丁憂歸。
三十七年九月復除河南道御史,三十八年輔助孫丕揚主管京察計典,又改巡按順天。
回朝后復掌河南道,四十一年七月因疏劾吏部尚書趙煥被奪俸三月,遂請辭歸鄉(xiāng)。
天啟中,贈太仆少卿。
侯方域的《湯御史傳》稱:“慷慨言天下事,數(shù)面折廷諍。
”著有《靈萱閣集》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