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茍好善(?—1639年),字若誠,號海來,陜西醴泉縣(今禮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進士,官至山東濟南府知府。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居庸關入華北,茍好善偕同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等防守空城濟南,城破殉國。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歷官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遷濟南府知府。崇禎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關南下,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率殘兵守城。不久,城陷,周之訓、宋學朱、茍好善、濟南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殉國。
人物簡介
【生卒】:?—1639 【介紹】: 明湖廣黃岡人,字無逸。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坐事貶官。崇禎中以薦起為山東按察副使。清兵破濟南時,自殺。維基
周之訓(?年—1639年),字無逸,號日臺,湖廣黃岡縣(今湖北黃岡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啟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因事貶官。崇禎年間,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居庸關入華北,周之訓偕同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等防守空城濟南,城破殉國。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累官浙江按察使,因事貶官。崇禎年間,起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崇禎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關南下,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布政使張秉文、巡按御史宋學朱、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率殘兵守城。不久,城陷,周之訓望闕再拜而死。張秉文、宋學朱、濟南知府茍好善、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殉國。后謚節(jié)湣。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646 【介紹】: 明福建晉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號八公。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崇禎時,累擢為禮部右侍郎。楊嗣昌死后,德璟請追正其罪,不從。十五年,晉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言邊臣宜久任,論餉增而兵反少于往時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論行鈔法及增派練餉之害,獲譴去職,聞李自成軍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時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為閣臣,以病辭歸。
字若椰,晉江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有敬日草維基
蔣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號八公,又號若柳,福建晉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隸歙縣(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蔣德璟中式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因不附魏忠賢,遭排斥。崇禎時,遷少詹事。崇禎十一年(1639年)楊嗣昌任兵部尚書,增餉銀二百八十萬兩,后來楊嗣昌卒于軍,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斂之議,加剿餉、練餉,致天下民窮財盡,胥為盜。又匿失事,飾首功,宜按仇鸞事,追正其罪。”。崇禎十五年(1642年)首輔周延儒薦拔「德璟可大用」,與黃景昉、吳甡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之前崇禎帝問:“天變何由弭?”對曰:“拯百姓,即弭天變。近加遼餉千馀萬、練餉七百萬,民何以堪!祖制:三協(xié)止一督、一撫、一總兵。今增二督、三撫、六總兵,又設副將以下數(shù)十人;權不統(tǒng)一,何由制勝”。崇禎十六年(1643年)改任戶部尚書,晉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德璟博聞強識,“九邊厄塞、河漕屯牧、鹽策水利、歷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性鯁直,能用人,陳子壯、倪元璐、顧錫疇皆由他推薦,謂「賢才不可不惜」。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禎帝自縊煤山,明亡。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鍵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蔣德璟與林欲楫、黃景昉、陳洪謐同時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鍵敗走,德璟絕食,是月卒于家中。
人物簡介
【生卒】:?—163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用晦。崇禎四年進士。授御史。曾抗疏劾論楊嗣昌等人。十一年,巡按山東。方行部章丘,聞清兵逼濟南,馳還,預守城事。城破死。維基
宋學朱(1594年—1639年),字用晦,號旭初,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崇禎十一年冬,清軍經居庸關入華北,宋學朱巡按山東,防守濟南,城破殉國。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授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補禮部主事,升精膳司員外,崇禎十一年改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為黨人所忌。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關南下,宋學朱正巡按山東,至章丘時,濟南告急。學朱急馳前往,上疏求援,楊嗣昌檄巡撫顏繼祖移師德州,督軍高起潛擁兵臨清不救。學朱自嘆必死,與布政使張秉文、副使周之訓、翁鴻業(yè),參議鄧謙,鹽運使唐世熊等守城。不久,城陷,學朱偕周之訓力戰(zhàn)南門城上,殉國。濟南知府茍好善、推官陸燦、同知陳虞胤、通判熊烈獻、歷城知縣韓承宣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