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義問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汴人也。
時遷禪師。
方以空寂之學(xué)名世。
凝因師事之。
則其得于聞見者。
豈復(fù)可以求之文字語言間邪。
然終日塊坐如愚。
或有以經(jīng)旨論義問者。
則不思而答。
妙出意表。
仁壽置塔于州之流溝寺。
歸鄉(xiāng)之榮。
送舍利焉。
不尤愈于衣錦而晝行乎。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釋靜凝。汴州人。遷禪師之門人也。早年聽受深閑邪正。經(jīng)律十地是所詢求。后師攝論備嘗幽顯。常樂止觀掩關(guān)思擇。緣來便講唱吼如雷。事竟退靜狀如愚叟。世間之務(wù)略不在言。人不委者謂為庸劣。同住久處方知有道。兼以行不涉疑。口無慶吊。塊然卓坐似不能言。開皇六年隨遷入雍住興善寺。仁壽二年。下敕送舍利于杞州。初至頻放白光。狀如皎月。流轉(zhuǎn)通照。及下塔日。白鳥空中旋繞基上瘞訖遠逝。更有馀相。凝為藏隱。示出一二。知大圣之通瑞也。馀則隱之不書。及至京師又被責(zé)及。方便解免不久而終。
僧昕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二 義解科(二)
潞之上黨人。
資性恬默。
不妄言笑。
人有以經(jīng)論微旨奧義問者。
則披釋無所凝滯。
蓋其學(xué)自遠公涅槃十地得也。
后入京住興善寺。
風(fēng)度高爽。
非流輩不相往來。
仁壽中。
送舍利。
置塔于毛之護法寺。
奉上命也。
瑞應(yīng)具別錄。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釋僧昕。潞州上黨人。自騖道法津周聽大小。逮諸禪律莫大登臨。傾渴身心無席不赴而導(dǎo)戒愚智眾通諠靜。昕一其正度恭慎橫經(jīng)。聆其披析曾不忽忘。初眾見其低目寡言絕杜論道皆號為曚叟也后有智者問其文理咸陳深奧。輕浮章句略不預(yù)懷。有問其故。答曰。勿輕未學(xué)妙德常藏。惟夫大覺方能靜照。盛德明約可無細瑕。愚師軌物時有通悟。惟自兩明殷鑒方取會不得以法累人致乖祇奉。暨周滅二教逃隱泰山。大隋開法還歸聽習(xí)。游步洛下從學(xué)遠公。十地涅槃咸究宗領(lǐng)。后入關(guān)住興善寺。體度高爽不屈非濫。時復(fù)談講。辯詞迅舉抑揚有度。至于僧務(wù)營造情重勤切躬事率先擔(dān)摙運涉。仁壽中歲。置塔毛州護法寺。下敕令送舍利初至公館。有沙門曇義者。高行名僧。聞諸舍利皆放光明我等罪業(yè)一無所現(xiàn)。即解衣為懺燒指為燈。竟夕供養(yǎng)。明旦出光通屬人物。又出金瓶回旋行道青赤。白光三色流照。經(jīng)于信宿其光乃隱。四月七日初夜放光。赫赤欻然滿佛堂內(nèi)。須臾出戶流照四檐。將入函時又放赤光。烈盛逾日。通夜又放照于函內(nèi)。四月十日天花如雪從空亂下。五色相間人皆收得。又感異香微風(fēng)普遍熏塞寺內(nèi)。其函忽變?yōu)榍嗔鹆?。?nèi)外通徹。人以白綾周匝數(shù)重漫覆其函。又加磚累灰泥其上。尋照其泥還如函色。又灰泥上畫作十花。飾以金薄。及成就后唯一金色。馀花皆釆。未下塔前。有張世謙。清信士也。常持八戒遠離妻孥。靜室誦經(jīng)。乃聞輿所梵贊之聲出戶看之。見有群僧各執(zhí)香花繞旋供養(yǎng)。迫之遂失。又見天人持諸幡蓋。及以香花東南飛來。當(dāng)于塔上變成大云旋空良久。又見百馀沙門在塔基上。執(zhí)帚輦土以陪增者。比及明晨寂無所見。時經(jīng)夏暑土地乾燥。人皆思雨。應(yīng)念即降。三四寸許。川野除煩。沙丘縣民路如意者。回心信佛望見光相。路雖遠映舉目徹見寺僧五人在佛堂內(nèi)。又聞塔邊音樂贊嘆聲極亮遠。重雨天花滿四十里。塔基倍多。昕慶斯眾瑞。即具表聞。晚還資業(yè)不測其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0—748 【介紹】: 唐僧。東萊人,俗姓辛。中宗時得度。游西域、天竺歷七十余國,前后十八年,于玄宗開元七年返回長安。進佛真容、梵夾等,玄宗賜號慈慜三藏。住洛陽罔極寺。平生勤修凈土業(yè),撰有《往生凈土集》。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東萊辛氏。中宗朝得度。及登具足。乃慕義凈三藏之為人。于是而游西域焉。始泛舶三載。遍歷東南海中諸國。達中印土。禮謁圣跡。訪求梵夾。咨稟善知識。十有三載。莫不皆以凈土為真歸。彌陀為良導(dǎo)也。承茲法訓(xùn)。思欲利人。振錫還鄉(xiāng)。又涉四載。至北印土健馱羅國。東北大山。盡七日夕斷食??垲^畢命。誓禱觀音現(xiàn)相。俄而空中紫金色。身長一丈馀。坐寶蓮華。右手摩頂。而告日曰。汝當(dāng)勸令眾生。念佛誦經(jīng)。往生西方凈土。極樂世界。彌陀佛國。到彼國已。見佛及我。所得利益。勝過諸行。說已忽滅。日斷食困甚。聞法強壯。即踰蔥嶺。過流沙凡十有八年。達于京師。開元七年也。貢佛真容梵夾等。詔賜號慈憫三藏。又著往生凈土集。行世且興渠為五辛之一。而東土之明律者多不能識?;蛞詾槭|薹葫荽阿魏等。乃于凈土集中。具書之。以曉將來云。五辛此土惟四。興渠者訛梵也。華云形具。根如細蔓菁而白。其氣如蒜。日嘗于于阇國見之。馀國亦無有。維時方冬。枝葉已盡。獨留其根。以待食用。日言其根之狀。殊。詳而枝葉則莫之詳也。天寶七年卒。年六十九。塔白鹿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慧日。
俗姓辛氏。
東萊人也。
中宗朝得度。
及登具足后遇義凈三藏造一乘之極。
躬詣竺乾。
心恒羨慕。
日遂誓游西域。
始者泛舶渡海自經(jīng)三載。
東南海中諸國昆崙佛誓師子洲等。
經(jīng)過略遍乃達天竺。
禮謁圣跡。
尋求梵本。
訪善知識一十三年。
咨稟法訓(xùn)思欲利人。
振錫還鄉(xiāng)獨影孤征。
雪嶺胡鄉(xiāng)又涉四載。
既經(jīng)多苦深厭閻浮。
何國何方有樂無苦。
何法何行能速見佛。
遍問天竺三藏。
學(xué)者所說皆贊凈土。
復(fù)合金口。
其于速疾是一生路。
盡此報身必得往生極樂世界。
親得奉事阿彌陀佛。
聞已頂受。
漸至北印度健馱羅國。
王城東北有一大山。
山有觀音像。
有志誠祈請多得現(xiàn)身。
日遂七日叩頭。
又斷食畢命為期。
至七日夜且未央。
觀音空中現(xiàn)紫金色相。
長一丈馀。
坐寶蓮華。
垂右手摩日頂曰。
汝欲傳法自利利他。
西方凈土極樂世界彌陀佛國。
勸令念佛誦經(jīng)回愿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
汝自當(dāng)知凈土法門勝過諸行。
說已忽滅。
日斷食既困。
聞此強壯。
及登嶺東歸。
計行七十馀國。
總一十八年。
開元七年方達長安。
進帝佛真容梵夾等開悟帝心。
賜號曰慈慜三藏。
生常勤修凈土之業(yè)。
著往生凈土集行于世。
其道與善導(dǎo)少康異時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興渠。
興渠人多說不同。
或云蕓薹胡荽或云阿魏。
唯凈土集中別行書出云。
五辛此土唯有四。
一蒜二韭三蔥四薤。
闕于興渠。
梵語稍訛。
正云形具馀國不見。
回至于闐方得見也。
根粗如細蔓菁根而白。
其臭如蒜。
彼國人種取根食也于時冬天到彼不見枝葉。
薹荽非五辛。
所食無罪。
日親見為驗歟。
以天寶七年卒于住寺。
報齡六十九。
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
馀姚休光寺釋真法師。
金華人也。
俗姓王氏。
真??丱辭家童蒙悟道。
發(fā)大精進堅持戒地。
一門之中數(shù)人緇服。
真學(xué)習(xí)師古義成先圣。
八部經(jīng)理宛在掌中。
三乘法源盡于度內(nèi)。
天寶六年太守秦公長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薦主休光寺焉。
二公常相謂曰。
真公通深妙法玄無上義問一得三言發(fā)響應(yīng)。
昔利涉辯博僧會智周。
與之齊驅(qū)。
未可同日。
以其八年終于寺。
本縣令王璲述德刊銘。
洪元慎書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1—1230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師復(fù),號復(fù)齋。
陳定弟。
少從朱熹學(xué)。
歷泉州南安鹽稅,知安溪縣。
寧宗嘉定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上書言時弊,慷慨盡言。
遷軍器監(jiān)簿,又上言指陳三弊。
出知南康軍,改南劍州,救災(zāi)濟民,多有惠政。
后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
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等。
全宋詩
陳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師復(fù),學(xué)者稱復(fù)齋先生,莆田(今屬福建)人??∏渥印I偌暗侵祆渲T,長從黃干學(xué)。以父蔭入仕。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調(diào)監(jiān)南安鹽稅(本集《丁巳選調(diào)》)。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縣(明嘉靖《安溪縣志》卷六)。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遷軍器監(jiān)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彌遠,出知南康軍。任滿,改知南劍州,創(chuàng)延平書院。十七年,命知漳州,聞寧宗卒,乞致仕。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起提點廣東刑獄,未上,主管崇禧觀。紹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贈直龍圖閣。有《復(fù)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傳?!£愬翟姡郧宄?a target='_blank'>復(fù)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藏南京圖書館)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飭,但錯漏極多,除少量酌校有關(guān)書引錄,大量明顯形誤字、別體字徑改;涉及文義的誤字,改后加校;部分無法確定的錯漏,加校。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五四
陳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師復(fù),號復(fù)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陳俊卿子。
少登朱熹之門,長從黃干游。
以父任監(jiān)泉州南安鹽稅,主管南外、西外睦宗院,知安溪縣。
嘉定七年入監(jiān)進奏院,遷軍器監(jiān)簿。
出知南康軍、南劍州,創(chuàng)延平書院以養(yǎng)士。
寶慶二年,提點廣東刑獄,三上章辭不就,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
紹定三年卒,年六十。
所著書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鈔》、《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及文集數(shù)十卷。
見《宋史》卷四○八本傳,吳師道《陳師復(fù)哀辭》(《敬鄉(xiāng)錄》卷一一)。
釋廣真 朝代: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大師廣真者。
字吹萬。
西蜀僰道宜賓人。
姓李氏。
父祖世籍婆羅門。
師生惟慕事佛。
得法于月明和尚。
萬歷戊午年。
說法于瀟湘之湖東禪院。
次遷忠州聚云。
夔州寶峰。
及云來興龍。
巴臺諸剎。
闡揚大慧宗風(fēng)。
崇禎己卯七月三十日。
唱滅于本山。
嗣法門人曰。
慧機。
慧芝。
慧麗等。
依法阇維。
阇維時。
遍地荷香襲人。
煙至松羃。
結(jié)為五彩。
火后收舍利三百馀顆。
復(fù)得黃金鎖子骨三莖。
當(dāng)門二齒。
變?yōu)樽仙?div id="6666116"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28_comment'>
建塔于三目山之陽。
屬四川觀察使田華國。
為塔上之銘。
署師為大慧十四世之孫。
懶庵鼎需禪師之裔。
蓋。
大慧初開法于洋嶼庵。
時需得法為第十三位。
今燈譜。
載大慧下法嗣。
共九十四人。
訛列需為第三十五位。
需既得旨。
韜光于福唐山水之間。
及大慧從梅陽生還時。
始開法于西禪。
入室之子。
僅得安永。
南雅。
志清。
安分四人。
分于元至正間。
庵居劍門。
志清。
住天王。
南雅。
住龍翔。
安永說法于鼓山。
是為鼓山永。
永付悟明法堅二人。
堅。
住承天。
明。
住凈慈。
纂修聯(lián)燈會要。
座下衲子雖眾。
獨以大法囑太原苦口益。
益付筏渡慈。
當(dāng)益慈之時。
約在明之中。
葉叢林先德物故。
禪門死于繩規(guī)。
凡我行道之士。
無不藉賴。
中貴給劄住持慈公輩。
或不忍視。
而恬退于山邊水邊。
保任乃事隨方接納一個。
半個尚以篤實。
承繼祖宗命脈。
慈。
得一言顯。
顯。
付小庵密。
密。
出二仰欽。
欽。
出無念有。
已上俱有語錄機緣。
有。
付荊山寶。
寶。
付鐵牛遠。
遠。
付月明池。
此三代。
惟述相見之語。
并付囑之偈。
月明池公。
以源流大法。
付與真公大師。
至師崛起中興。
光顯大慧之宗。
師初出世楚之湖南瀟湘小院。
衲子。
相傳上堂示眾入室機緣。
叢林識者。
驚為大慧再來。
崇禎辛未臘八日。
布金檀越內(nèi)卿田素庵。
諸師居忠州聚云禪院。
拈香畢。
豎拂云。
從上古人。
只為者個東西。
顢頇了許多英雄豪杰。
賺陷了許多高人達士。
拋撒了許多油鹽醬醋。
今日老僧。
不徇人情。
向汝諸人道破。
只要汝等于日用二六時中。
行住坐臥處。
穿衣吃飯?zhí)帯?div id="116616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122_comment'>
運水搬柴處承當(dāng)。
若承當(dāng)?shù)脕怼?div id="1111111"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124_comment'>
英雄豪杰。
也顢頇他不得。
高人達士。
也賺陷他不得。
油鹽醬醋。
也拋撒他不得。
且問。
大眾如何是者個東西參。
東吳有居士劉墨仙。
久游玄墓之門。
持圣恩問道錄訪師。
論及楊岐九峰之語。
師徵云。
正恁么時。
楊岐在。
前九峰在前。
仙良久云。
和尚又作么生。
師便喝。
仙云。
者一喝。
是前是后。
師翹一足。
仙禮拜。
玄墓?jié)h月藏禪師書至。
師以為千里同風(fēng)。
即撾鼓升堂。
說妙法語。
語見聚云全錄。
命維那。
對眾宣讀其書。
曰。
大慧禪師。
說盡人間禪病。
四百年內(nèi)。
望之如渴人求井。
不料一枝埋沒。
向三峽錦江之上。
前得來書。
語錄已見作略過人。
第未得從容談三月于水流石上。
為恨不淺。
茲聞已返峽中。
略伸四問。
萬乞答。
我更欲禪師起已墜之禪于今日。
令后輩。
重見天日于座下。
斷不令山野遺恨耳。
書尾復(fù)致四問。
曰。
正睡著時與死了燒了。
心之與性。
牙齒打不著。
須向者里希取大用始得。
如何是此處底大用。
師答云。
寧向太陽妝羅剎。
不來黑暗扮睹音。
二問。
沿流不止。
絕卻真照。
照不到處。
如河是吹毛用了急須磨。
且道。
磨個甚么。
師答折腳鐺里淡黃齏。
三問。
明處既已脫卻心性。
切莫在離心性處躲跟。
除此二途。
如何相見。
師答。
才過驢胎。
又闖馬腹。
四問。
近世野狐。
都說心性禪。
不知姓張姓李。
請禪師代答一轉(zhuǎn)語。
貴圖天下衲僧脫卻腥臭。
師答奪者老賊頭。
拄杖拗折。
莫言不道。
已而師于回書之尾。
亦致四問。
以問漢師。
作相問。
用水一碗貯米七粒。
架茅草十字在上。
請道是甚么義。
二問□□溈仰九十六種圓相。
收盡六義問
有個收在那一義。
三問。
古人道。
八角磨盤空里走。
不知是空走磨。
磨走空。
四問。
老鼠吞大象。
蝦蟆口咬著。
吞不入。
拖不出。
蒼頭老兒跳一步。
請下一轉(zhuǎn)語。
漢師或有答斯未載焉。
師之說法。
垂機勘辨。
約類如此。
有正錄十卷。
廣錄三十種。
共六十六卷。
屬水部尚書郎熊汝學(xué)。
捐俸刊行。
板存忠州治平禪院。
系法孫燈來編次。
來住高峰。
鐵壁慧機之子也。
贊曰。
真師既出世于萬歷之間。
我禪門正當(dāng)肇興之時。
至天崇間諸方有大名稱者。
俱有書問交通往來。
未見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
何也。
無乃各闡己宗為急務(wù)。
未暇輕重之耶。
然亦是吳越燕趙眾生鮮福。
未獲沾師法雨耳。
康熙丙寅冬。
余為天童封龕佛事。
經(jīng)四明。
過壽昌禪林訪舊。
遇師之玄孫統(tǒng)公別庵禪師。
始悉真師三代全錄。
不得不為之傳。
補入僧寶。
否則闕典之責(zé)。
其在余乎。
(有正錄三卷。
并師下三世語錄若干卷。
屬四川向化侯譚養(yǎng)元捐俸梓板。
附嘉興楞嚴藏流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5 【介紹】: 明僧人。原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仁和人。十七歲補邑庠,后信仰凈土。三十二歲出家受具足戒,學(xué)華嚴,參禪要,歷游諸寺。隆慶五年回杭州,居云棲寺,人稱云棲大師或云棲祩宏。與紫柏、憨山、蒲益并稱明四大高僧。倡佛教各宗并進,戒為基礎(chǔ),彌陀凈土為歸宿。主張儒、釋、道三教一致。有《戒疏發(fā)隱》、《彌陀疏鈔》、《楞嚴經(jīng)摸象記》、《竹窗隨筆》、《四十八問答》等二十余部。其遺書編成《云棲法匯》。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5 【介紹】: 明僧。杭州府仁和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先習(xí)儒,后為僧。居云棲寺三十余年,禪凈雙修。世稱蓮池大師、云棲大師。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仁和縣人。姓沈。年十七。補邑庠。雖業(yè)儒。每書生死事大四字。于案頭自警。一日啜茗。失手碎茶甌。有省。遂投西山性天理和尚薙發(fā)。于無塵律師處受具。北游五臺。參遍融后。又謁笑巖于柳庵求開示。巖曰。你三千里外求我開示。我有甚么開示。師恍然。即禮辭。過東昌道中。聞譙樓鼓聲忽悟。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遂南歸住云棲。開凈土門。以攝三根。由是四眾翕然尊之。侍郎王公宗沐。問夜來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jīng)。師曰。貓兒突出時如何。王無語。師自代云。走卻法師留下講案。仍頌曰。老鼠唧唧。華嚴歷歷。奇哉王侍郎。卻被畜生惑。貓兒突出畫堂前。床頭說法無消息。無消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世主妙嚴品第一。問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謂開我迷云。空生晏坐不言。帝釋云。善說般若作么生。師曰。良久處。欲望開迷。陰霾萬里。晏坐邊。擬開般若。說竟多時。雖然如是。鞭頭得旨??绽镲w花。且畢竟見個甚么。十二月廿八。臨終時。預(yù)于半月前別眾曰。吾將他往矣。人皆莫測。至期果示微疾。面西而逝。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蓮池袾宏。
字佛慧。
仁和沈氏子。
父號明齋。
母周氏。
師生而穎異。
試屢冠諸生。
于科第猶掇之也。
顧志在出世。
幾案間。
輟書生死事大以自警。
一日閱慧燈集。
失手碎茶甌。
有省。
乃視妻子為鶻臭布衫。
于世相一筆盡勾。
作歌寄意。
棄而專事佛。
雖學(xué)使者力挽之。
不回也。
從蜀師性天剃度。
乞昭慶無塵玉律師受具。
即單瓢只杖游諸方。
北游五臺。
感文殊放光。
至伏牛。
坐煉囈語。
忽現(xiàn)舊習(xí)。
入京師。
參遍融笑巖二大老。
皆有開發(fā)。
經(jīng)東昌府。
忽有省。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如夢。
魔佛空爭是與非。
時以母服未闋。
懷木主以游。
每食必供。
居必奉。
至金陵瓦官寺。
病劇。
幾為主者舁就茶毗。
病間。
歸得古云棲寺舊址。
結(jié)茅默坐。
懸鐺煮糜。
曾絕糧七日。
倚壁危坐而已。
胸掛鐵牌。
題曰。
鐵若開花。
方與人說。
久之檀越爭為構(gòu)室。
漸成叢林。
清規(guī)肅然。
為諸方道場冠。
而師始啟口說法。
弟子日進。
六時觀念。
中夜警策。
慈顏溫諭。
無異花開見佛矣。
師以精嚴律制。
為第一行。
著沙彌要略具戒便蒙。
梵網(wǎng)經(jīng)疏。
以發(fā)明之。
又從參究念佛得力。
遂開凈土一門。
著彌陀疏鈔。
融會事理。
指歸唯心。
又以高峰語錄。
最極精銳。
乃并匡山永明。
及古德機緣中吃緊語匯一編。
名曰禪關(guān)策進。
以示參究之訣。
自是道風(fēng)大播。
朝野歸心。
若大司馬宋公應(yīng)昌。
太宰陸公光祖。
宮諭張公元忭。
大司成馮公夢禎。
陶公望齡。
并一時諸縉紳先生。
次第及門。
問道者。
以百計。
靡不心折。
盡入陶鑄。
觀興浦庵偈所謂。
一朝踏破香巖缽。
雙報君恩與佛恩。
始知東昌之悟真。
戴角虎。
不但稱理而談已也。
師持論嚴正。
詁解精微。
監(jiān)司守相。
下車就語。
侃侃略無少屈。
諸賢豪候參者。
無加禮。
皆忘形屈勢。
至則空其所有。
非精誠感物。
何能至是哉。
侍御左公宗郢。
問念佛得悟否。
師曰。
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令樊公問。
心雜亂如何得靜。
師曰。
置之一處。
無事不辦。
坐中一士曰。
專格一物。
是置之一處。
辦得何事。
師曰。
論格物。
只當(dāng)依朱子。
豁然貫通去。
何事不辦得。
或問。
師何不貴前知。
師云。
譬如兩人觀琵琶記。
一人不曾經(jīng)見。
一人曾見。
而預(yù)道之。
畢竟同觀終場。
能增減一出否。
侍郎王公宗沐問。
夜來老鼠唧唧。
說盡一部華嚴經(jīng)。
師云。
貓兒突出時如何。
王無語。
師代云。
走卻法師。
留下講案。
又書頌云。
老鼠唧唧。
華嚴歷歷。
奇哉王侍郎。
卻被畜生惑。
貓兒突出??堂前。
床頭說法無消息。
無消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世主妙嚴品第一。
師直擯曲說。
語無回互。
而世所宗。
天主寔義。
又期立論破之。
凈慈僧性蓮。
請師講圓覺經(jīng)。
聽者日數(shù)萬指。
大釜日炊兩度。
眾猶不給。
募贖寺前萬工池。
植蓮放生。
因盟朝士。
修天圣故事者二紀。
后師八十誕辰。
又增拓之。
合城中上方長壽兩池。
皆為放生設(shè)。
著放生文。
行于世。
海內(nèi)多尊奉之孝定慈圣皇太后。
崇重三寶。
偶見師放生文。
甚嘉嘆。
遣內(nèi)侍赍紫袈裟齋資。
往供。
問法要。
師拜受以偈答之。
師極意悲幽冥苦趣。
自習(xí)??口。
時親設(shè)放。
嘗有見師座上現(xiàn)如來相者。
觀力之使然也。
師天性樸實。
簡淡無緣飾。
虛懷應(yīng)物。
貌溫粹。
胸?zé)o崖岸。
而守若嚴城。
畫叢林。
日用量。
施利厚薄。
因果覈。
罪福明。
雖粒米莖菜。
未嘗虛費。
五十年中。
不設(shè)化主。
養(yǎng)老病供眾僧。
海內(nèi)衲子。
擔(dān)簦負笈而至者。
肩摩轂擊。
食指日以千計。
稍有盈馀。
輒散施諸山。
庫無儲蓄。
別有供師者。
咸納之。
以為衣藥貧病施。
略無虛日。
簡私記近七載中。
實用五千馀金。
師生平惜福。
嘗著三十二條自箴。
垂老躬自浣濯出溺器。
終身衣布素。
一麻布幃。
乃丁母艱時物。
今尚存。
他可知已。
師以平等大悲。
攝化一時。
非佛言不言。
非佛行不行。
非佛事不作。
佛囑末世護持正法者。
依四安樂行。
師實以之。
憨公云。
歷觀從上諸祖。
單提正令。
未必盡修萬行。
若夫即萬行以彰一心。
即塵勞而見佛性者。
古今除永明。
唯師一人而已。
先儒稱。
寂音為僧中班馬。
予則謂。
師為法門之周孔也。
萬歷乙卯六月。
入城。
別諸弟子首及宋守一等遍。
及故舊。
但曰。
吾將他往矣。
人皆莫測。
還山。
具茶湯設(shè)供。
與眾話別云。
此處吾不住。
將他往。
眾罔知。
七月朔。
晚入堂坐。
囑大眾曰。
我言眾不聽。
我如風(fēng)中燭。
燈盡油乾矣。
次夜入丈室。
示微疾。
瞑目無語。
弟子圍繞。
師復(fù)開目云。
大眾。
老實念佛毋捏怪。
毋壞我規(guī)矩。
眾問誰可主叢林。
師曰。
解行雙全者。
又問目前。
師曰。
姑依戒次。
言訖面西念佛。
端然而逝。
師。
生于嘉靖乙未。
世壽八十一。
僧臘五十。
師自卜寺左嶺下。
遂全身塔于此。
其先耦湯氏。
亦后師祝發(fā)。
建孝義庵。
為女叢林主。
先一載而化。
亦塔于寺外之右山。
師得度弟子廣孝等。
為最初上首。
其及門受戒得度者。
不下數(shù)千計。
而在家無與焉。
縉紳士君子及門者。
亦以千計。
而私淑者無與焉。
其所著述。
除經(jīng)疏外。
有戒疏事義問辯。
疏鈔事義。
楞嚴摸象記。
遺教節(jié)要。
水陸儀文。
竹窗隨筆。
二筆三筆。
四十八答。
凈土疑辨。
往生集。
崇行錄。
名僧輯略。
正訛集。
自知錄。
云棲紀事。
山房雜錄等。
二十馀種行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名佛慧。字幻也。會稽人。其先史氏。慧初生。出家行腳。俱有奇徵。乃與幻有禪師。同出笑巖寶公之門。洎住嘉禾之優(yōu)曇苑。自號懶石叟。著懶石語。累萬千言。格盡物情。時共珍之。又疾當(dāng)世學(xué)者走聲便軟煖。一澄之以枯淡。數(shù)十年門無宿賓。惟一能明侍者。終身料理巾瓶而已。及其法鼓乍鳴。有道緇素。爭集如云?;墼?。四大之軀孰不有。五味之食孰能無。白玉體個個分明紫金身。人人可得爭柰食之不常而食。衣之不常而衣。八萬種魔。寧教易曉。四百四病。以何遣除。諸仁者不是祝發(fā)了。叫做出家。披金襕叫作出家識文達理。叫作出家。能行苦行。叫作出家。避喧求靜。叫做出家。有人緣。叫作出家。感天供。叫作出家。緊要在著草鞋。入釋迦腹里。屙屎放尿跨大步。穿達磨心中。戴角披毛??莶菽閬?。直得百花相斗。鼓動含靈。喚起維摩寂默。十方如來。密付汝印。一切天魔。自然傾膽。咦。鳥啼春晝閒彌勒?;òl(fā)東風(fēng)見故人。又曰。一番相見一番新。好看缽盂添柄。幾處行來。幾處險密。奇艇內(nèi)藏輪海。不顧山頭月白。一任浮沉空。無柰雨腳風(fēng)。清大家和會。參方衲子講席。高流居士宰官。天仙魔梵。有情無情。生一乾坤。死一乾坤。圣一法界。凡一法界。何曾謾得諸人。若也謾得。便討說個是非好惡。賢善才能。尊卑異類。灼然些子。謾不得欠不得。你道是甚么境界。會么。滿目塵埃千圣眼。半身落魄五宗心。晚移燕京多寶庵。重修笑巖之令。足不越閫者。復(fù)十馀載。緇素餐風(fēng)而過。從者多不堪其嘯唾而去。朝廷知而敬之。老且耄矣。忽思南歸。復(fù)止優(yōu)曇。俄示疾。簡歷。謂小師曰。后二日可。小師涕泣固留?;坌χZ。為遲三日。懇再留不許。遠近從游者聞之趨。置龕室。適工報竣。而跏趺示寂。閱世九十一。坐七十有八夏。 贊曰。明之中葉。象教崇隆之際。公則闃然一室。嗒然一我。雖德重大內(nèi)。弗居也。以故。追隨于公者。皆一時賢君子。受公面折。欣如獲寶。于其鬻聲都市。駕譽權(quán)門之流。得非天壤與。公語音如鐘。足有輪紋。皤皤黃發(fā)。齒落更生。共疑為果地人再世。豈茍然哉。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三
釋袾宏,字佛慧,號蓮池。姓沈氏,古杭仁和人,世為名族。父德鑒,匑匑宿儒,人稱“明齋先生”。母周氏,淑性善容,慈惠愛物。宏生而穎異,幼習(xí)帖括。年十七,入縣學(xué)屨,試冠諸生,學(xué)行文藝,鳴于一時。顧澹于世味,視科第蔑如也。與從游講論,必折歸佛理。棲心凈土,家戒殺生,瓜蔬必祭。居常太息,曰:“光陰過隙,人壽幾何?吾年三十,而后當(dāng)超然長往,與世無求?!睙o何,婦張氏生一子殤,婦亦亡已。勘破世緣,不欲續(xù)娶。母強之為議,婚湯氏。年二十七,居父喪,三年服闋。又丁母憂,因涕泣曰:“親恩罔極,正吾答報時也?!泵骷尉敢页蟪?,命湯點茶,捧至案,盞裂,乃笑曰:“因緣無不散之理?!泵髂暝E湯曰:“恩愛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為計。”湯亦灑然曰:“君請先,吾自至耳。”宏乃作一筆句詞,竟投西山無門洞性天理祝發(fā),乞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就壇受具。居頃之,一瓢一杖,遍游諸方。嘗北詣五臺,夜禮文殊,感見異光,至伏牛隨眾煉磨。入京師參遍融、笑巖,皆有開發(fā)。過東昌,忽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币阅阜撮?,乃懷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哀慕無已。至金陵瓦官寺,病幾絕,時即欲就荼毗,因念曰:“吾一息尚存耳。”乃止病間歸。越中多禪期,宏與會者五,終不知鄰座名字。隆慶辛未,乞食梵村,見云棲山水幽寂,有終焉之志,山故伏虎禪師剎也。楊國柱、陳如玉為結(jié)茅三楹以居之。宏吊影寒巖,絕粒七日,倚壁危坐。村多虎,環(huán)山四十里,歲傷數(shù)十人。居民苦之,因發(fā)悲愿,為諷經(jīng)施食,虎患遂止。歲亢旱,村民乞禱雨,宏笑謝曰:“吾但知念佛,無他術(shù)也?!北妶哉埐灰?,乃擊木魚,循田念佛,時雨隨注,如足所及。民感異之,相與庀材木荷鋤钁,競發(fā)其地,得柱礎(chǔ)而指之。曰:“此云棲寺故物也。師福吾土,吾儕愿鼎新之,以永其福?!辈蝗粘商m若,外無崇門,中無大殿,惟禪堂安僧,法堂奉經(jīng)像,馀取蔽風(fēng)雨耳。自此法道大振海內(nèi),衲子歸心,遂成叢林。時教綱滅裂,禪道不明,往往掠影,宗門撥無凈土,有若狂象,宏大懼之。又因思念佛一門,橫截生死,普攝三根,于是單提凈土,著《阿彌陀經(jīng)疏鈔》十馀萬言,總持圓頓諸經(jīng),融會事理,指歸一心。一時緇素,歸心凈土,若水赴壑,謂佛設(shè)三學(xué),以化群生。戒為基本,基本不立,定慧何依?思行利導(dǎo),必固根本,乃令眾誦《梵網(wǎng)戒經(jīng)》及比丘諸戒品,因著《沙彌要略》、《具戒便蒙》、《梵網(wǎng)經(jīng)疏發(fā)隱》以發(fā)明之。初,宏發(fā)跡參方,又憶昔見《高峰語錄》,謂“自來參究此事,最極精銳,無逾此者。向懷之行腳,欲并匡山永明而一之,更錄古德機緣中語編之,曰《禪關(guān)策進》,合刊之以示參究之訣,蓋禪凈雙修,不出一心。”萬歷戊子,歲大疫,日斃千人,太守余良樞請宏詣靈芝寺禳之,疫遂止。梵村舊有朱橋,潮汐沖塌,行者病涉,宏議倡造,無論貧富貴賤,人施銀八分而止。或慮工大施微,不易集事,乃不日累千金,鳩工筑基,每下一椿,持咒百遍,潮汐不至者數(shù)日,橋竟成。嘗著《放生文》,傳誦海內(nèi),慈圣皇太后見之,嗟嘆不已,遣內(nèi)侍賚紫伽黎,咨問法要。宏書偈進曰:“尊榮豪貴者,由宿植善因。因勝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達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錦上華,重重美無盡。如是修福已,復(fù)應(yīng)慎觀察,修幅不修慧,終非解脫因。?;鄱阈蓿莱龅谝涣x。眾生真慧性,皆以雜念昏。修慧之要門,但一心念佛。念極心清凈,心凈土亦凈。蓮臺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見佛悟無生,究竟成佛道。三界無倫匹,是名大尊貴?!贝仁ド浦?。嘗講《圓覺經(jīng)》于凈慈,聽者日數(shù)萬指。因贖寺前萬工池為放生池,復(fù)增拓之,歲費百馀金。山中設(shè)放生,所救贖飛島、禽、蟲、充牣其中,歲費粟二百石以養(yǎng)之。亦有警語,使守者依期對禽畜宣白,即羽族善嗚噪者,聞贊唄聲,寂然而聽,宣罷,乃鼓翅飛嗚,其感應(yīng)如此。道風(fēng)日播,一時賢士卿,若大司馬宋公應(yīng)昌,太宰陸公光祖,宮諭張公元汴,司成馮公夢禎,陶公望齡,及門問道者,以百計,皆扣關(guān)擊節(jié),靡不心折。監(jiān)司守相下車伏謁,胥 忘形屈勢,空其所有,非精誠感物,何能至是?以萬歷四十三年七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有一,僧臈五十,塔于寺左嶺下。宏天性樸實,無緣飾,虛懷應(yīng)物。貌溫粹,弱不勝衣,而聲若洪鐘。胸?zé)o崖岸,而守若嚴城。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經(jīng)濟洪纖,不遺針芥。即畫叢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覈因果,明福罪,養(yǎng)老病,條理井然。其自律甚嚴,嘗以三十二條自警,垂老躬浣濯服,瑣細不勞侍者。終身衣布縷,一麻幃乃五十年前物,猶不忍棄,他可知已。平等大悲,攝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佛屬末世護持正法者,依四安樂行,宏實以之。憨山為作墓銘,且尊為法門周孔,推崇至矣。將終時前數(shù)日,入城別諸弟子及故舊,但曰:“吾將他往?!边€山具茶湯,與眾話別。中元設(shè)盂蘭盆,為薦先宗,乃告人曰:“今歲我不與會。”有簿記密題云:“云棲寺直院僧代為堂上蓮池追薦沈氏宗親?!笔贾鋺矣浺玻淞嗣魅砣缡?。繼妻湯氏,后宏祝發(fā),建孝義庵,為女叢林主,先一載而化,亦塔于寺右。所著經(jīng)疏外,有雜錄《竹窗三筆》等二十馀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