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吳允謙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彭年,字惟靜,號培庵,四川重慶府巴縣人,祖籍湖北陽新,進(jìn)士出身,劉春之子。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jìn)士,歷任禮部精膳司署員外郎,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升貴州按察司僉事、提督學(xué)校兼管屯田,六年十月以忤禮部尚書桂萼被免職。
復(fù)除云南僉事,八年八月升湖廣右參議,調(diào)云南左參議,十三年七月升陜西按察司副使,歷本省按察使,十八年八月升湖廣右布政使,十九年十二月轉(zhuǎn)左布政,二十年十月升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貴州巡撫,二十三年二月被論致仕。
劉氏家族四代進(jìn)士,為當(dāng)?shù)赝?/span>。
牛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牛斗(1503年—?
),字云章,直隸淮安府山陽縣人,民籍。
牛氏為當(dāng)?shù)赝?/span>,牛斗早年與沈坤、朱曰藩、李春芳、吳承恩、張侃、倪潤為友。
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九名舉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三甲進(jìn)士。
歷官戶科給事中,累升兵科都給事中。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謫任曲周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521—約1594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字伯龍,號少白,一號仇池外史。國子監(jiān)生。善音律,擅詞曲,兼工詩,不屑舉子業(yè)。性任俠,嗜酒,足跡遍歷吳楚各地。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等文人名士,皆折節(jié)與之交游。同鄉(xiāng)魏良輔變弋陽腔為昆腔,辰魚得其傳,依良輔所為昆腔創(chuàng)作傳奇《浣紗記》。于是艷歌清引,傳播戚里間,是為昆曲之始。所著尚有雜劇《紅線女》、《紅綃》,散曲集《江東白苧》及《梁國子生集》等。
詞學(xué)圖錄
梁辰魚(1519-1591) 字伯龍,號少白,別號仇池外史。
昆山人。
文學(xué)家、戲曲家。
先世當(dāng)?shù)赝?/span>。
伯龍身長八尺余,疏眉虬髯,好任俠,風(fēng)流自賞,放蕩不羈,不肯就諸生試,作《歸隱賦》以抒志。
家有廣廈華屋,喜與豪杰交往,"而擊劍扛鼎之徒,騷人墨客,羽衣草衲之士,無不以辰魚為歸。
"(《光緒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嘉隆間李攀龍、王世貞輩"后七子"俱與結(jié)交,戚繼光曾拜詣,與張風(fēng)翼最知己。
江南名士曹大章、金鑾、潘之恒等與之結(jié)社賦詩。
善度曲歌唱,劇壇上負(fù)盛名,"歌兒舞女,不見伯龍,自以為不祥也"(徐又陵《蝸亭雜訂》)。
所作《浣紗記》傳奇盛演傾時,"吳閭白面冶游兒,爭唱梁郎雪艷詞"(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引王世貞詩),"一別長干已十年,填詞贏得萬人傳"(《漁磯漫鈔》引潘之恒詩)。
對昆曲之推廣發(fā)展有大力焉。
迨至清末,昆壇猶能搬演全記。
又有雜劇《紅線女》、《紅綃記》(一名《昆侖奴》),詩集《梁國子生集》、《遠(yuǎn)游稿》、《鹿城集》,散曲《江東白芋》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龍,昆山人。太學(xué)生有遠(yuǎn)游槁。

人物簡介

維基
朱邦祈(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二元,浙江嘉興府桐鄉(xiāng)縣清風(fēng)鄉(xiāng)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朱邦祈年少喪父親,事母以孝順著稱。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jìn)士,授湖廣荊州推官,平反當(dāng)?shù)卦┆z。
轉(zhuǎn)任禮科給事中、兵科與吏科都給事中,六年內(nèi)的奏章都關(guān)于國家大政,卓絕有名聲。
弘光年間,與趙東曦、吳允謙、丁圣時、王運熙、宣國柱、胡周鼒一同召任。
身后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維基
丁圣時(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墨巖,又字澹夫,湖廣岳州府巴陵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丁圣時是天啟七年(1627年)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lián)捷進(jìn)士,授直隸溧陽縣知縣,清理兌糧宿弊、制訂淮鹽水運,又修筑城墻,疏通河池,節(jié)省刑罰,興辦學(xué)校,善行為鄉(xiāng)人所記。
之后他轉(zhuǎn)任袁州府推官,釋放重囚二十馀多人,裁減慈化舊寺僧兵,并建設(shè)喝斷關(guān),令府人感恩;主持江西和江南鄉(xiāng)試,所取錄者,皆一時名士。
不久,升任戶部主事。
弘光年間丁圣時與趙東曦、朱邦祈、吳允謙、王運熙、宣國柱、胡周鼒一起召用,改官戶科給事中,南京失陷后隱居在宣城,與農(nóng)民樵夫為伍;兒子丁全芳在清朝考獲舉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安慶府懷寧人,字若木。崇禎十三年進(jìn)士。擢兵科給事中。不避嫌怨,以被讒下獄。詔再鞫,始獲昭雪。后以母老乞歸,隱居太平山中,暇則俯仰吟詠。卒于清初。
維基
宣國柱(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若木,號頤莊,直隸安慶府懷寧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宣國柱聰明博學(xué),曾寫作古文和詩歌,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成進(jìn)士,因召對稱旨而獲授兵科給事中,一年內(nèi)連上十多次奏章得溫旨,不久遭陷害入獄,弘光年間官復(fù)原職,與趙東曦、朱邦祈、吳允謙、丁圣時、王運熙、胡周鼒同時召用。
南京失守后他在太平山隱居,每天哭著說:「我因為母親年老,欠先帝一死。
」母親死后哀痛過度去世。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蔡佩香(1867~1925),又作佩香,字夢蘭,號南樵,又號南樵散人、南樵劫馀生、海外逋客、詩狂子、廣莫散人。
清臺灣縣(今臺南市安平)人,出身當(dāng)?shù)赝?/span>,父執(zhí)輩蔡向榮、蔡霞潭曾任職戶部主事,叔父蔡霞標(biāo)則任職刑部主事,府城士紳許廷光為其舅父。
蔡佩香為光緒年間廩生,曾師事舉人蔡國琳,日治后,師徒二人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聯(lián)袂赴日觀光。
明治三十八年(1905)與連橫于廈門合辦《福建日日新聞》,共主筆政,不及一年即停刊返臺。
〖參考林德政〈連雅堂在大陸的活動〉,《傳記文學(xué)》第七十八卷第五期,2005年11月。
〗次年(1906)加入臺南「南社」,并參與臺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diào)查會之活動。
明治四十年(1907)二月北上任《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曾主筆「掬月樓詩話」專欄〖「掬月樓詩話」自1907年8月2日至1908年8月9日止,不定期刊于《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之「詩話」欄?!?。
隔年(1908)五月因病南下臺南醫(yī)院療養(yǎng),八月退社,此后久居臺南。
大正十年(1921)六月任《圣心會會報》漢文記者,大正十三年(1924)十月入《臺南新報》任記者。
王松《臺陽詩話》謂其「為人慷爽,不立崖岸,能文工詩」,老年后貧病益甚,惟吟詠自如。
今蔡氏詩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南新報》、《南瀛佛教》以及王炳南之《南瀛詩選》、《潛園寓錄》等報刊合集輯錄編校,并依時間先后排序。
〖生年據(jù)其詩〈三十八年初度自志〉(《臺灣日日新報》,「詞林」欄,1906年9月27日,第一版)及〈客邸除夕〉(《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藝苑」欄,1907年12月31日,第一版)一詩有句「卅九星霜鬢欲皤」推算。
卒年據(jù)《臺南新報》載三屋清陰〈哭蔡南樵〉(1925年8月7日)、《臺灣日日新報》載羅秀惠〈故蔡佩香氏吊辭〉(1925年8月14日)。
〗(許俊雅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