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掄(?—1634年),號桐庵,又號鶴浦,云南鶴慶府(今鶴慶縣等地)人,白族。音樂家。萬歷癸丑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崇禎初以行人司司正擔任琉球冊封副使,前往琉球國冊封世子尚豐為中山王。這也是明朝最后一次派遣琉球冊封使團。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累官行人司司正。崇禎二年(1629年),琉球國尚豐王遣使請封。按照慣例,朝廷應派給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冊封使。正使已選定杜三策,副使則在行人蕭士瑋和孔聞籍中遴選。然而,兩人互相推諉,互罵至楊掄門前。楊掄忍無可忍,索性自請擔任副使。崇禎帝便下詔升楊掄為京堂,蕭士瑋降三級并調(diào)外任,孔聞籍不準參與考選,調(diào)南京用。使團經(jīng)過四年籌備,于崇禎六年(1633年)正式前往琉球,從行人員共約五百余,封舟自福建長樂“五虎門”出海,四日后到達琉球國,停留五月有余。歸途在海上遇風,“舵牙日折幾十次,勒索皆斷”,險入魚腹。崇禎七年(1634年)二月,使團復命,楊掄升任尚寶司少卿,因旅途因驚懼成疾,不久卒。歸葬鶴慶城東南班登山楊氏祖塋。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84—1626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真長,號白安。黃宗羲父。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寧國推官。天啟初擢御史,力陳時政十失,忤魏忠賢,被奪俸一年。既而楊漣劾忠賢,被旨切責,尊素憤而抗疏。后又上疏論萬燝廷杖及河南進玉璽諸事,益忤忠賢意,被削籍歸。不久被逮入都下詔獄,臨行囑宗羲,謂學者不可不知史,當讀《獻征錄》。在獄中受酷刑死。南明弘光時追謚忠端。有《忠端公集》。
字真長,馀姚人。萬歷丙辰進士。除寧國推官,擢山東道御史。天啟末,卒于詔獄。贈太仆寺卿,追謚忠端。有集。維基
黃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長,號白安,明末官員,浙江馀姚縣(今余姚市)人。黃尊素官至御史,屬東林黨人,天啟年間因反對魏忠賢而死于詔獄,是“東林七賢”之一。黃尊素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中三甲進士,除寧國府推官,為官謇諤敢言,尤有深識遠慮。天啟二年(1622年)升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參劾魏忠賢閹黨不遺余力,上《士氣已竭》疏,天啟六年(1626年),受魏忠賢所害,入詔獄,被拷打致死,據(jù)說死狀凄烈,頭破血流。與黃尊素同時死難的還有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等人。
人物簡介
字伯玉,泰和人。萬歷丙辰會試天啟壬戌廷試除行人歷吏部郎中有春浮園集維基
蕭士瑋(1585年—1651年),字伯玉,號三莪,江西泰和縣人。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中會試。天啟二年(1622年)補壬戌科殿試,成進士,官行人司行人。崇禎二年(1629年),琉球國尚豐王遣使請封。按照慣例,朝廷應派給事中和行人各一人,充任琉球冊封使。正使已選定杜三策,副使則預備在行人蕭士瑋和孔聞籍中選出。然而,兩人互相推諉,互罵至司正楊掄門前。楊掄忍無可忍,索性自請擔任副使。崇禎帝便下詔升楊掄為京堂,蕭士瑋降三級并調(diào)外任,孔聞籍不準參與考選,調(diào)南京用。蕭士瑋謫河南布政使司知事,歷升光祿寺典簿、評事,禮部主事、吏部主事,擢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弘光朝,遷光祿寺少卿,拜太常寺卿,移疾還里。明亡,專心著述。清順治八年(1651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