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生卒】:574—648 【介紹】: 唐冀州衡水人,字沖達,一作仲達。少就學,誦記日千余言。及長,尤明諸經,善屬文,通步歷。隋末,登進士第。煬帝嘗召天下儒官集東都,詔國子秘書學士與論議,穎達為冠,又年最少。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陰遣客刺之,匿楊玄感家得免。入唐,歷遷國子博士、國子司業(yè)、國子祭酒。與諸儒議歷及明堂事,多從其說。嘗受詔與顏師古等撰《五經正義》。有集。
穎達字仲遠。冀州衡水人。太宗平洛。授文學館學士。貞觀中累除太子右庶子。加散騎常侍。封曲阜縣子。拜國子祭酒。圖形凌煙閣。二十二年卒。贈太常卿。謚曰憲。
人物簡介
【介紹】: 唐魏州貴鄉(xiāng)人。傳父業(yè),博涉《五經》,善緯候。隋末為郡博士。太宗貞觀六年房玄齡薦之,擢授國子助教,與孔穎達、顏師古等同受詔撰《五經正義》。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生卒】:?—663 【介紹】: 唐蒲州河東人。貞觀初,舉進士。佐顏師古、孔穎達修隋史,遷著作佐郎,兼修國史。又與令狐德棻等撰《晉書》,與許敬宗撰高祖、太宗《實錄》。高宗永徽初,拜著作郎,與許敬宗等撰《西域圖》。后歷諫議大夫、給事中,又續(xù)撰《太宗實錄》。后坐事出為越州長史,徙安州,卒。
播。蒲州河東人。貞觀初進士。授太子校書。再遷太子司議郎。永徽初拜諫議大夫給事中。出為越州都督府長史。龍朔三年卒。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紹】: 唐絳州龍門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歲能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九歲作《指瑕》,擿顏師古注《漢書》之失。高宗麟德初,對策高第。任虢州參軍。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犯罪當誅,遇赦革職,其父亦因之貶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經南昌,撰《滕王閣序》,為世所稱。旋因渡海墮水而卒。有詩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有集。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說 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為時所稱。高宗麟德三年(666)應制科,對策高第,拜朝散郎(據徐松《登科記考》卷二)。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府修撰,旋以戲檄英王雞被斥出府??傉露?669),入蜀漫游,詩文大進。咸亨四年(673)求補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墮水,驚悸而卒(據楊炯《王子安集序》、劉汝霖《王子安年譜》)。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年譜多家,以清姚大榮《王子安年譜》較為完備。今人張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譜》。王勃自覺反對沿襲六朝余波“爭構纖微,競為雕刻”之上官體詩,“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終使“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多抒發(fā)個人情志,亦有抨擊時弊之作。擅長五言律詩、五言絕句。風格清新秀麗。詩文集以清蔣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為最通行。《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續(xù)拾》補詩16首又1句。唐詩匯評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文中子王通之孫。未及冠,應幽素舉及第。高宗乾封中,召為沛王府修撰,因戲撰《檄英王雞文》,高宗斥之??蛣δ?。咸亨四年,補虢州參軍。坐事當死,遇漱,革職,其父亦受寒左遷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時溺水,驚悸而死。勃聰慧,早有文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你“四杰”。其詩格調高華,在仍被齊梁浮靡詩風策罩的初唐,顯示出轉變的趨勢。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殘卷存日本)。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張燮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清蔣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未冠應幽素舉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是時諸王斗雞。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覽之怒。斥出府。久之。補虢州參軍。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既懼事泄。殺達滅口。事覺當誅。會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墮水卒。年二十八。(謹按新書作二十九)
作品評論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艷發(fā),登高而賦,鐘石畢陳。蓋其上薄云天之氣,下纏幽寂之忿,蓄以疏才,發(fā)以盛藻,直舉胸臆,俯瞰前古,宜其無可為節(jié)也。張遜業(yè)《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麗徑捷,稱罕一時,賦與七言古詩,可謂獨步;然律及諸作,未脫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詩藪
齊、梁、陳、隋五言古,唐律詩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盧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體悉協宮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氣,王、孟而后有韻,李、杜而后入化。詩藪
大歷之還,易空疏而難典瞻;景龍之際,難雅潔而易浮華。蓋齊、梁代降,沿襲綺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蕩滌?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作,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拾遺、吏部,并極虛懷,非溢美也。詩藪
唐初五言絕,子安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詩鏡總論
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唐音癸簽
王子安雖不廢藻飾,如璞含珠媚,自然發(fā)其彩光。《詩源辨體》
七言古自梁簡文、陳、隋諸公始,進而為王、盧、駱三子。三子偶麗極工,綺艷變?yōu)楦畸悾徽{猶未純,語猶未暢,其風格雖優(yōu),而氣象不足?!晃龆撝?,王長篇雖少,而稍見錯綜,與盧、駱體制少異。《詩辯坻》
王子安七言占風,能從樂府脫出,故宜華不傷質,自然高渾矣。《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王勃絕句,若無可喜,而優(yōu)柔不迫,有一唱三嘆之音。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吳、何,而益諧音律,情詞朗秀,結風雋響,但言外無妍,微傷深致。五言短絕,雋永見珍?!恫缮徢贰ⅰ杜R高臺》亦雜言新體之遺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09—784 【介紹】: 唐瑯邪臨沂人,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顏師古五世從孫。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又擢制科。累擢武部員外郎。為楊國忠所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叛,約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等起兵抵抗,響應者眾,共推為盟主,兵至二十萬。肅宗立,為河北招討使。諸郡復陷,間道奔鳳翔,累除御史大夫,出為馮翊太守。以直不容,屢貶官。歷遷尚書右丞、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盧杞惡之,會李希烈叛,命往勸諭,遂為希烈縊死。謚文忠。工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從張旭,創(chuàng)為“顏體”。有集及《韻海鏡源》等。
【生卒】:709—784 字清臣,排行十三,京兆(今陜西長安)人。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及第,天寶元年(742)中文詞秀逸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醴泉尉、監(jiān)察御史。八載遷殿中侍御史,楊國忠怒其不附己,出為平原太守。安史亂起,起義兵抵抗。肅宗至德元載(756)拜憲部尚書、御史大夫,出為同、蒲、饒、升州刺史。代宗廣德二年(764)遷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大歷三年(768)出為撫州刺史。八年至十二年移刺湖州,召集32位文人修撰韻編類書《韻海鏡源》,并形成一個多達95人之聯唱詩人群,其唱和作品結集為《吳興集》10卷。十二年召為刑部侍郎,德宗建中三年(782)改太子太師,充淮寧軍宣慰使。興元元年(784)為李希烈所害,謚文忠。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令狐峘《顏真卿墓志銘》、殷亮《顏魯公行狀》。宋留元剛有《顏魯公年譜》。工詩善文,又為杰出書法家,著述甚富,多佚。今傳《顏魯公集》15卷,為留元剛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另收其所參與聯句詩21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聯句1首,斷句2。唐詩匯評
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二十二年(734),登進士第,又登拔萃科及文詞秀逸科,調醴泉尉,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宰相楊國忠惡之,出為平原大守。起兵抗安史叛軍,詔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使。至德二載(757)為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累貶至蓬州長史。代宗立,除尚書左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遷撫、湖二州刺史。德宗立,改大子少師。時李希烈叛,受命往勸諭,被拘,不屈被害。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世稱“顏體”。善詩文,著作甚富,有《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又《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各十卷,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十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一卷。全唐詩補逸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開元二十二年進士及第,歷仕玄、肅、代諸朝,封魯國公。李希烈陷汝州,盧杞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真卿字清臣?,樼鹋R沂人。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累官武部員外郎。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加戶部侍郎。肅宗幸靈武。授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訪招討使。代宗朝封魯郡公。為刑部尚書。加改太子太師。盧惡之。奏使諭李希烈。希烈脅之。不屈。遂縊殺之。年七十七。贈司徒。謚曰文忠。
作品評論
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游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思巖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yōu)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人物簡介
【生卒】:919—1001 【介紹】: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龍興寺,受業(yè)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時稱“律虎”。兼通六經史書莊老百氏之學。吳越王錢镠署為兩浙僧統。隨錢俶入朝,太宗召對于滋福殿,賜號通慧大師。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錄,三年遷左街。卒謚圓明。奉詔撰有《宋高僧傳》,另有《物類相感志》、《荀譜》、《內典集》、《外學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屬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間,于杭州祥符寺出家。習《南山律》,時稱為“律虎”。詩文俊捷,又稱為“文虎”。任兩浙僧統數十年,賜號明義宗文。吳越納土,隨錢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對,改號通惠大師。不久奉詔撰《宋高僧傳》30卷。晚年住汴京天壽寺?!?a target='_blank'>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六、《十國春秋》卷八九有傳。著有《宋高僧傳》,記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間六百多位僧人事跡。另著《大宋僧史略》、《筍譜》、《傳載》等書。《宋高僧詩選》、《吳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輟耕錄》、《吟窗雜錄》等書存詩7首,斷句8,《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收之。全宋詩
釋贊寧(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吳興德清(今屬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臺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錄通慧大師文集序》)。通南山律,時人謂之“律虎”。吳越中,置為兩浙僧統,賜號明義宗文。入宋,改賜通慧大師。初補左街講經首座、知西京教門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錄。三年遷左街(《咸淳臨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釋氏疑年錄》卷六)。一說咸平二年卒(《釋氏稽古略》卷四)?;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加謚圓明。有《內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學集》四十九卷。《西湖高僧事略》等有傳。今錄詩八首。全唐詩補逸
贊寧,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龍興寺,吳越武肅王署為兩浙僧統,賜號明義。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詩二首。(《全唐詩》無贊寧詩)全宋文·卷四○
贊寧(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縣(今浙江德清)。吳越寶正中,舍身杭州靈隱寺為僧,已而入天臺山。精于南山律,時人謂之「律虎」。太宗嘗召對,賜號「通慧大師」,命充史館編修。后住東京天壽寺,知西京教門事,充東京右街僧錄,尋遷左街。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謚圓明大師,葬龍井。所著有《宋高僧傳》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內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集》四十九卷等。見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師文集序》,《佛祖歷代通載》卷一八,《釋氏稽古略》卷四,《十國春秋》卷八九本傳,陳垣《釋氏疑年錄》卷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贊寧。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師生于吳興郡之德清金鵝別墅。出家杭之祥符。習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時人謂之律虎。文學日茂。聲望日隆。武肅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兩浙僧統。賜號明義宗文。興國三年。太宗聞其名。詔對滋福殿。延問彌日。改賜通慧。詔修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又詔撰三教圣賢事一百卷。初補左街講經首座。知西京教門事。咸平初加右街僧錄。師又著內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集四十九卷。內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極其贊美。及有書稱其文辭。末云。所謂時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復何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龍井塢。崇寧四年加謚圓明。 贊曰。 學富道充 名聞邦國 綸巾屢膺 爰寵其職 史館譯場 削浮纂實 曰古曰今 光明罔極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贊寧,姓高氏,德清人。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棲靈隱,習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時稱“律虎”。錢武肅王欽其聲望,署為兩浙僧統。宋太祖徵入京錫,號“通慧”,兼賜紫衣。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館編修。寧博物強記,辯語縱橫。嘗著《通論》,有駁董仲舒、難王充、斥顏師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說,王禹偁深服之。興國三年,太守聞其名,召對滋福殿,延問彌日,更號“通慧”。七年敕修《高僧傳》,與新譯經同入藏。端拱元年,書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傳》,令弟子顯忠拜表進納,有敕嘉許。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門。代有奇人,迭恢圣教。若無纂述,何以顯揚。繄爾真流,棲心法苑,成茲編集,頗效辛勤。備觀該總之能,深切嘆嘉之意。”其所進《高僧傳》已令僧錄司編入大藏。今賜絹三千匹,至可領也,故茲獎諭,想宜知之。又詔撰《三教圣賢事》一百卷。初補左街講經首座,知西京教事。咸平中加右街僧錄。年七十,入至道九老會,后二年示寂,塔龍井塢。所著更有《內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集》四十九卷。內翰王禹偁為之序,極其贊許。寧博聞多識,雖張茂先不能遠過。徐常侍鉉仕江南日,嘗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飛虹橋,馬輒不進,裂鞍斷轡,箠之流血,掣韁卻立,鉉遺書贊寧。寧答曰: “下必有海馬骨,水火俱不能毀,惟漚以腐糟,隨毀者是也。”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獸骨。上脛可長五尺,膝面下長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積薪焚三日不動,以腐糟漚之,遂爛焉。徐諤嘗畫牛一輻,晝嚙草欄外,夜則歸臥欄中,持以獻后主煜,煜獻之宋,太宗以示諸臣,無能辨其理。寧曰:“南倭海水或滅,灘磧微露。倭人拾方,諸蚌臘中有馀淚,和色著物則晝隱夜見。沃焦山或風燒飄擊,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則晝見夜隱,此二形殆二物所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