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鏡光(1853~1930)〖張鏡光卒年,依據(jù)《臺灣日日新報(bào)》,1930年10月21日,夕刊第四版云:「宜蘭張鏡光葬式,去十七日,午前八時(shí)于宜蘭郡員山莊,新城山前自宅舉行。」可知張氏卒于昭和五年(1930)。《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shí)期》謂卒于1932年,《臺灣歷史辭典》謂卒于1929年,并誤。又據(jù)《臺灣日日新報(bào)》,1935年5月7日,第八版,莊贊勛〈恭挽張廣文鏡光老夫子謹(jǐn)次呂子香明經(jīng)瑤韻〉:「七八年華一夢中,老成凋謝恨無窮。門人痛哭新城路,搔首呼天淚眼紅。」可知張鏡光卒年七十八;據(jù)此上推,應(yīng)是生于1853年。〗 ,字恒如,清宜蘭人。幼失怙,事母至孝。十歲受業(yè)于陳占梅,弱冠設(shè)塾宜蘭枕頭山,誘掖后進(jìn)。楊士芳登進(jìn)士第,薦為仰山書院講席,舉人李望洋妻之以女。光緒十一年(1885)歲試,拔取優(yōu)等第一,補(bǔ)用弟子員。曾隨李望洋赴甘肅河州任所。以生性恬淡,無意仕進(jìn),乃辭職返鄉(xiāng)。旋與楊士芳等承知縣蕭贊廷命,纂修《噶瑪蘭廳志續(xù)編》,未成。乙未(1895),日人據(jù)臺,肆意殺戮,張氏作〈開生路論〉加以諷諫,日吏感動(dòng),乃設(shè)救民局,全活甚眾。嘗為日人搆陷被拘,經(jīng)商民罷市抗議,始獲釋。明治三十年(1897)佩授紳章,三十三年(1900)任宜蘭勸善局干事長。平生致力教育,垂六十載,桃李遍北臺。〖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頁69;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shí)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12月;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shè)委員會,2004年;《臺灣日日新報(bào)》,「翰墨因緣」,1926年8月6日,夕刊第四版;《臺灣日日新報(bào)》,「祝設(shè)帳五十年」,1927年2月25日,第四版?!?div id="esunj6i" class='inline' id='people_62553_0_18_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