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以忠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2—1528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子。
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
好言兵,善射。
弘治十二年進(jìn)士。
授刑部主事。
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
瑾誅,任廬陵知縣。
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
鎮(zhèn)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shè)崇義、和平兩縣。
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
世宗時封新建伯。
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zhèn)壓斷藤峽瑤民八寨。
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
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
其學(xué)以致良知為主,謂格物致知,當(dāng)自求諸心,不當(dāng)求諸物。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xué)派。
以曾筑室陽明洞中,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
文章博大昌達(dá),初刻意為詞章,后不復(fù)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
有《王文成公全書》。
詞學(xué)圖錄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余姚人。思想家、哲學(xué)家、書法家、軍事家。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精通釋道,且能統(tǒng)軍征戰(zhàn),為史上罕見之全能大儒。因曾在余姚陽明洞天結(jié)廬,自號陽明子,故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守仁(1472~1529) 明代官員、學(xué)者。初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子,學(xué)者稱陽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jìn)士,歷任刑部主事、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兵部尚書,封新建伯,總督兩廣兼巡撫。卒后贈新建侯,謚文成,從祀孔廟。為“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xué)派。正德十五年(1520)作七古《夢游黃鶴樓奉答鳳山院長》,被認(rèn)為構(gòu)思不凡、情韻雋永,是應(yīng)酬詩中的佳作。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伯安,馀姚人。官尚書,封新建伯。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三
守仁字伯安,馀姚人。弘治己未造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以忤劉瑾杖闕下,謫貴州籠場驛丞。起南刑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飛郎中,遷南太仆少卿。進(jìn)鴻臚卿,拜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進(jìn)右副都御史,論平宸濠功,擢南兵部尚書,封新建伯。贈侯,謚文成,從祀孔子廟庭。有《陽明全書》三十八卷。 (《四庫總目》,守仁助業(yè)氣節(jié)卓然。為文博大昌明,峙亦秀逸有致。 《升庵集》,慎嘗反復(fù)《晉書》,國王導(dǎo)為叛臣,頗為世所駭異。后見崔渠《松窗雜錄》亦同。馀近讀陽明紀(jì)夢詩,尤為卓識。其自序日:「正德庚辰八月二十八日,臥小閣,忽夢昏忠臣郭景純以詩示馀,且極言王導(dǎo)之奸,謂世之人徒知王軟之逆,而不知王導(dǎo)實陰主之。覺而理詩,以紀(jì)其略。」詩云:「秋夜臥小閣,夢游滄海濱。海上神仙不可到,金銀宮闕尚嶙岣。中有仙人芙蓉巾,顧我宛若平生親。欣然就語下煙霧,自言姓名郭景純。攜手歷歷訴衷曲,義憤感激難具陣。切齒尤深怨王導(dǎo),深于老滑長欺人。當(dāng)年王敦觀神器,導(dǎo)賓陰主相緣夤。不然三問三不答,胡忍使敦殺伯仁。寄書欲拔太真舌,不相為謀敢爾云。敦病已篤事已去,臨哭嫁禍復(fù)賣敦。事成同享帝王貴,事敗仍為顧命臣。幾微隱約亦可見,世史掩覆多失真?!?《藝苑卮言》:王新建詩如長爪、梵志,彼法中錚錚動人。 王世貞《讀書后》:伯安之為詩,少年時亦求所謂工者,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衰于法。晚節(jié)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所累,不能渾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負(fù)若兩得,而幾所謂兩墮者也。以世眼觀之,公甫固不如,以法眼觀之,伯安瞠乎后矣! 錢德江《陽明年譜》:先生謫龍場驛丞,至錢塘,劉瑾遣人隨偵,先生度不免,乃托言投江以脫之。因附商船游舟山,遇颶風(fēng),一日夜至閩界。登岸至一寺,寺有異人,當(dāng)識于錢柱宮,約二十年相見海上,至是出詩,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與論出處,且將遠(yuǎn)遁,其人曰:「汝有親在,萬一瑾怒逮爾父,誣以北走胡南走越,何以應(yīng)之?」因為蓍得《明夷》,遂決策返。先生題詩壁間曰:「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fēng)。」因取間道由武夷返錢塘,赴龍場驛。 《西湖游覽志馀》:守仁之既擒宸濠也,忽傅王師已及徐淮,遂乘夜出發(fā)至錢塘,凜凜尤栗,作詩云:「靈鷲高林暑氣清,竺天石壁雨痕晴??蛠砗戏暝破?,僧住峰頭話月明。世路久知難直道,此身那得尚浮名。移家早定孤山計,種果誅茅卻易成?!鬼曋?,王師遣人追宸濠復(fù)還江西,遂謝病居凈慈寺。 鄺露《赤雅》:文成《謁伏波廟》詩:「樓船金鼓宿鳥蠻,魚麗群舟夜上灘。月繞旌旗千嶂靜,風(fēng)傳鈴鐸九溪寒?;囊奈幢叵嚷曊?,神武由來不殺難。相見虞廷新氣象,兩階干羽在黴端。」少時蘿中有時云:「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云迷銅柱雷蠢折,六字題詩尚不磨?!刮某缮砗笾r興削爵,與薏苡之事略同?!?a target='_blank'>列朝詩集》:先生在郎署與李空同諸人游,刻意為詞章,居夷以后,講道有得,遂不復(fù)措意工拙,然其俊爽之氣,往往涌出于行墨之間。 《明詩選》:李舒章曰:「文成才情振拔,少年頗擅風(fēng)雅,自講學(xué)后,多作學(xué)究語,乃不堪多錄?!?田按:文成謫吾黔龍場驛丞時,提學(xué)副使席書修葺會城書院,率諸生以師禮事之。是時風(fēng)氣未開,文成舉知行合一之教,紛紛異同,罔知所入。厥后文成弟子道林蔣信以副使提學(xué)貴州,重舉陽明學(xué)旨以教諸生。貴陽心奄馬廷錫獨有悟入。清平淮海孫應(yīng)鱉見知于提學(xué)徐越,即傳陽明心齋之學(xué),又走桃岡印證于道林。思南同野李渭自傳家學(xué),亦謁道林,陳樓上樓下光景,終明之世,吾黔學(xué)祖斷以文成為開先矣。文成居龍場有龍岡書院、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陽明小洞天;居會城有文明書院。居夷集中有諸生來詩云:「門生頗群集,樽斗亦時展。講習(xí)性所樂,記問復(fù)懷觀?!怪T生夜坐詩云:「講習(xí)有真樂,談笑無俗流?!怪T生詩云:「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攜書來,茆堂好同住?!埂兑顾尥羰蠄@》詩云:「他年貴竹傳遺事,應(yīng)說陽明舊草堂?!菇耢胂壬跁侵F山書院,城外之芙風(fēng)山藏庋遺像焉。斯不祧之俎豆矣。)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海明,字懶愚,號破山,姓蹇氏,四川大竹人,卓錫蕪湖某寺滅度,后筑塔于崇義庵畔,著《破山語錄》。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破山。蜀之蹇氏子。弱冠得度。從慧法主。聽講楞嚴(yán)。咨疑不決即出蜀。住破頭山。鞭逼三載。忽于經(jīng)行之際。見一平世界。不覺墮落巖下。損足。至半夜翻身。劇痛有省。叫曰。屈屈。一居士曰。師腳痛耶。師劈面一掌曰。非公境界。尋參博山。復(fù)參云門。后參天童。童問那里來。師曰云門。曰幾時起身。師曰東山紅日出。童曰東山紅日出。與汝什么相干。師曰老老大大。猶有這個語話。童曰我既如此。你許多絡(luò)索。又從那里來師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童問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政恁么時。以何為界。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崇禎己巳出世。僧問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不生不滅。心在甚么處。師曰。謝三娘不識四字。僧禮拜。送法衣至。上堂。大庾嶺頭提不起。雞足山前成滯貨。衲僧今日獲一披。如云普覆華王座。大眾記取三十年后。切忌不可動著。何也動著則禍生。問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為什么惟佛與祖乃能知之。師曰知音不必頻頻舉。八兩原來是半觔。問破山堂內(nèi)有僧否。師拈拄杖曰。向前來與汝道曰。執(zhí)拄杖者是誰。驀頭一棒。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海明,字破山,人稱曰萬峰老人。姓蹇氏,世居渝城,后徙大竹,遂為大竹人。生含聰睿,質(zhì)挺奇標(biāo),識者謂其狀類黃檗。年十九,祝發(fā)于大持庵,以融光尊宿為師。偶聽慧然法師講《楞嚴(yán)經(jīng)》至“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zhuǎn)”。終日疑悶,乃讀古人語錄頌古,無可入處。遂孤身出蜀,見數(shù)耆宿,莫能取決。俄棲楚之破頭山,經(jīng)行萬丈懸崖,自誓刻期取證,限以七日。日盡晌午,忽見銀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舉足,不覺墜巖,左足已傷,尚不自知,胸中塊磊,渙爾解釋,但叫屈屈。自此出山南行,見憨山、博山、雙髻、雪橋諸宿,微有啟悟。再謁湛然,頓圓大戒。聞天童密云悟,赴金粟,徑往造請,機(jī)語契合,竟付以源流一紙,信金一緘,祇受而返,息止苕溪。崇禎己巳冬,嘉禾紳耆,向其道風(fēng),請主東塔。遐邇學(xué)者,歸之如云。壬申春,張金吾振宇、馮銓部伯井皆蜀人,請明還蜀,闡化鄉(xiāng)里,而明亦動峨鷲瓦屋之思,辭密西邁,卓錫萬峰古剎。既而中慶、佛恩、白兔,已振威音;鳳山、棲靈、祥符、無際,并撒布衣。感紳薦之歸依,受藩王之隆養(yǎng)。二十年間,九坐道場。譚梁生司業(yè)所云“花開攜李,果熟蠶叢”者,信不虛也。明季甲申之變,刀兵橫起,殺人盈野,有李將軍立陽者,殘忍尤甚,人呼“李鷂子”。嘗請明至營中,明思導(dǎo)以慈念,化其殺機(jī),陽遂強(qiáng)之食肉。明曰:“公不嗜殺人,僧何惜一口。”陽曰:“弟子不殺人,愿師常肉食。”然每于暴怒之下,多所全活。時以曹山酒志公鴿比之,尤有足多者。清順治癸巳,蜀難漸平,乃回梁山,依金城寨,去寨半里,有舊紳別墅,尚馀老桂二株,葺而居之,顏其堂雙桂院曰“福國”。未幾,四眾歸之,遂成叢林。山門、佛殿,一時聿新??滴跫壮剑傊评顒P既定巫山,道通川楚,以母喪故,再使延請,明不得已,杖錫巴渝,盤桓九旬,相得甚歡。及其別也,李公亨之牢醴,明喟然嘆曰:“昔遇惡魔而踰閑,今逢善友而昭戒?!睆钠澆唤迫庖?。遂辭而歸。丙午春,年已七十馀,道俗稱慶,來者萬指,方祝無量。無何,示疾垣化,時康熙五年三月十日也,壽七十四,臘五十九,塔于梁山艮龍山麓。別眾偈云:“初開劫運九開爐,七十年來志不渝。每見駒隙難度尾,常聞老蚌易生珠?!钡梅ǖ茏影耸湃?,可謂英靈并集。已而或疑其濫,不知明際鼎革,狂禪滿地,過于峻拒,恐將折而趨邪?故以傳法為衛(wèi)法也。明著述最富,其傳者《破山語錄》、《山居詩》、《雙桂草》諸集,幾盈尺,已付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