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61—? 【介紹】: 明浙江樂清人,字肅政。弘治三年進(jìn)士。以刑部郎中出任九江知府,以才干升廣西參政。時土官岑猛違命,友璣入境,猛即聽命。累遷副都御史巡撫大同,以抑貴幸坐致仕。后起用,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尋謝病歸。維基
高友璣(1461年—1546年),字肅政,號南屏,浙江樂清(今樂成鎮(zhèn))人,弘治庚戌進(jìn)士,官至刑部尚書。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五名,弘治三年(1490年)聯(lián)捷庚戌科進(jìn)士,以例得歸省,尋丁母憂,服除,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官刑部員外郎、郎中,出為九江府知府,在任三載,因才干被提拔為廣西參政,管田州府事,并成功平定岑猛叛變。因忤劉瑾意,降為衛(wèi)輝府知府,正德五年(1510年)五月升江西左參政,九月升山西按察使,七年閏五月升陜西右布政使,正德八年(1513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撫兼理軍務(wù)。十年七月以失機(jī)罪降二級,為湖廣按察司副使,兵備郴桂,因外艱未赴。又用薦,十四年七月起為山東右參政,十六年五月升福建按察使,不久轉(zhuǎn)任右布政使,八月入為光祿寺卿,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四年正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在漕三年,嘉靖六年(1527年)七月進(jìn)南京工部尚書,七年(1528年)改南京刑部,十一月調(diào)北刑部尚書,八年四月在會問郭勛擅取金輅事罪狀時,以治獄無狀被彈劾,令致仕。嘉靖二十五年三月卒,享年八十六,謚襄簡。著有《南屏遺稿》。
人物簡介
釋實長,字曉聞。姓錢氏,丹徒人也。母潘氏,初產(chǎn)乏乳。乞他母乳,長輒不就。飲以米汁,又未能食,舉家憂之。七日乳至,始接懷哺。蓋生有殊稟,知覺獨靈。呱呱在抱,即辨血氣。及能食言,便惡辛膩。發(fā)言應(yīng)機(jī),過于成人。幼時隨父渡江,暴風(fēng)忽作,波浪洶涌,一舟振蕩,莫不驚恐。長微笑曰:“祇是心不定耳,風(fēng)浪何懼乎?”父曰:“此時心如何得定?”曰:“定在平日。”由是異之。年踰志學(xué),溯江至金陵永濟(jì)寺。聞僧誦《彌陀經(jīng)》,偶焉棖蠲,遂決然舍去,投和州福興寺密嚴(yán)薙染。棲遲三載,稍涉經(jīng)論。禮寶華文海圓具。未幾下山,欲求禪習(xí)。道遇老宿,問所從來,因言所志。老宿慨然曰:“了明心理為戒,悟徹本心為禪。名雖有二,理則一致。今之秉佛制,飭僧綱者,已不多覯。汝后生新戒,當(dāng)精進(jìn)持律,弗墜初基。”于是涉江而北,依廣陵石塔撫生,研討毗尼。撫于淮南有律虎之目,見長操持謹(jǐn)篤,迥出庸流。昕夕切磋,將欲記莂。長方游山未歸,撫遽遷化。時城北舍利律院冶牧,少與同參,素契清修,請為輔導(dǎo)。既任仔肩,不辭勞瘁。久之,冶牧謝世,緇眾固請就履主席,婉辭郤之,以待賢者。會郡守景萊高公與紳耆汪君鶴崖,辟廣初地,一新梵宇。勉長住持,乃不獲辭。自是艱苦,較甚于前。而春冬弘戒,十方新眾,尤多于昔。平山堂之左有惠照寺,為古木蘭院,唐王播題詩處也。地頗幽邃,主者荒蕪,士紳惜之。邑令徐公,慕長譽(yù)望。率眾造請,特令兼攝。未及期月,已復(fù)舊觀。乾隆辛未春,高宗南巡。御舟經(jīng)過,長出迎候。奏對雍容,請錫寺名,圣意俞允。九月,鹺運吉公恭赍御書“慧因寺”額至寺。時顧萬峰、鮑步江、張冠村、陳道潛,俱有詩紀(jì)勝。非道行高卓,聲華茂美,未足臻此。以乾隆甲戊九月一日示寂。年五十一,臘三十一,坐夏十有四。奉籠于惠照之西偏。當(dāng)長四十,初度隆覺,冶牧以文壽之。序中推許真實,以為后來之秀,屈指無二。冶為海內(nèi)律學(xué)宗綱,持論最嚴(yán),獨于長稱道如此。況十年精進(jìn),其律學(xué)洵可一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