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垣

共 4 首
英州之石最巉巧,大逾數(shù)丈小一拳。
園亭幾案入清矚,爭購豈復論金錢。
于中小者更難得,其值往往同珠璿。
土人潛行恣斸掘,溯錦流水投靈泉
上中二品盡藏匿,惟將下品充門廛。
我游南粵已三載,遍買不獲心悁悁。
平生托志在巖穴,所嗟二頃無良田。
小山湖石漸頹落,亂草沒徑苔封峑。
歸未終月出累歲,回思故岫胸煩煎。
廿年行役似萍梗,推篷委轡看山川。
高峰巨嶺不暇上,深澗絕島何由沿。
力微況乏濟勝具,每遇登涉翻遷延。
九州先后踏其六,更歷河濟江淮壖。
經(jīng)由名勝指可屈,云煙過眼恒流連。
向平婚嫁尚未畢,安得洞府追潛仙。
三神五岳料無分,一丘一壑還思專。
耳聞目見亦已夥,試隸石事書長箋。
到公奇礓石丈六,當時輸送華林前。
歐公菱溪有石二,至今屹立梅花邊。
錢唐龔氏舫齋畔,玉玲瓏刻宣和年。
書家北米劇好事,良鄉(xiāng)巨石留荒阡(房山有奇石立巖麓米仲詔欲致之勺園中重輪十駟百大曳之凡十二日始達只鄉(xiāng)力竭而止因臥之田中繚以周垣覆以葭屋)
凡此數(shù)石我盡睹,筆不能畫言能傳。
其馀一一有載記,更為具述辭啰嗹。
奇章一品眾客詫,有道二字良工鐫。
玉清昭應(yīng)發(fā)磈礧,文饒詩句劖蒼堅。
壺中九華在湖口,百金歸買留詩篇。
屏風三疊號肘后,二者謂可齊跟肩。
涪翁此語定不謬,所惜奇物終沈湮。
仇池雙石尤足寶,韓干二馬差相權(quán)。
蹲師子與睡鸂鷘,仲恭堂外曾羅駢。
襄陽袖中次公攫,自后不笑元章顛。
東京苑內(nèi)疊艮岳,花石綱運行連連。
險怪萬狀割群玉,奇詭百態(tài)纖洄漩。
奔馳惟恐棱角損,孔洞??用黃泥填。
更和膠土裹其外,烈日曝令乾而圓。
麻筋百道細束縛,千夫喘汗紛扛牽。
李曹百絕詠初就,金人裝載歸幽燕(今京師瓊?cè)A島石皆宋之艮岳石也)。
更有筆山亦神品,白石一點明峰巔。
銘裁赤壁賦中句,御書小字形遒妍。
武林故事雨奇石,南極北斗分星躔。
公謹小有洞窈窕,遜叔平遠巒回旋(錢遜叔家所藏小山平遠石)。
黃州怪石堪作供,前蘇后宋為收甄。
詩人到處手摩弄,廉吏歸去帆飄翩。
文紀取壓郁林舫,休映搬入西陵船。
中丞粵裝誓不治,清德洵足逾前賢。
邇來有客贈一石,自云得自鐘山芊。
胡桃?皺紋理蹙,彈子窩小繩絲穿。
水痕裙褶秀莫比,聳身拽腳平無偏。
首尾向背盡合法,嵌空峭拔由天然。
坳洼未須瓷末刷,纖細何用魚膠聯(lián)。
形模雖微氣勢闊,眾峰朵朵芙蓉鮮。
凌晨霏霏帶峽霧,際晚裊裊飛江煙。
磬山田采合退后,林慮坑產(chǎn)慚居先。
羅浮匡廬妙比擬,詩成日未移三磚。
七言五字各據(jù)勝,篪吹塤和聲相宣。
我家舊蓄寶晉石,一峰華蓋如撐天。
翠巒玉笥斗崒屴,月巖一片光嬋娟。
方壇妥帖若棋局,龍池津潤疑珠淵。
下洞三折通上洞,水注成瀑空中懸
常時匣之甸漆合,數(shù)兩裹以吳蠶綿。
百年累葉遞相保,珍重不顧黃金千。
按圖來索靳勿與,寧使玉碎無瓦全。
豈知收藏稍未密,和璧終為秦人揵。
研山一旦不復見,室中故物惟青氈。
當年此石去海岳,蟾蜍清淚流涓涓。
茲來英石且難得,令我萬里長思愆。
君子寓意不留意,此語能使痼疾痊。
太湖山石總蚛蛀,亦可一結(jié)瀟灑緣。
搜奇抉異興已懶,人生所貴無拘攣。
巧偷豪奪請勿慮,比來我意同枯禪。
⑴ 放翁老學庵筆記英州自鐘山涉錦溪至靈泉乃出石處
⑵ 菱溪石在滁州醉翁亭梅花側(cè)其梅則歐公手植也
⑶ 玉玲瓏宋花綱石也上刻宣和年月并進石人姓名今在龔蘅圃主事家
⑷ 東坡題壺中九華有百金歸買小玲瓏之句
⑸ 湖口鄒生以三石折疊為屏風山谷題為肘后屏風以配壺中九華焉
⑹ 艮岳初成徽宗自作記命李質(zhì)曹組各為賦一篇并詠百絕句事載揮麈錄
⑺ 宋廣濟庫有靈壁石筆架徽宗御書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小字于背
⑻ 武林故觀堂內(nèi)漆廚中龕石有星似南極一有星似北斗
⑼ 以形象名之而系以贊文筆詭麗未見其石也
⑽ 寶晉齋研山圖說詳載陶九成輟耕錄中
⑾ 米南宮有硯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惟有玉蟾蜍向余清淚滴一絕
⑿ 宋時一武臣申牒論太湖石云此件石蚛蛀不堪用
風際暑猶斂,雨馀塵亦微。
園荒蚯蚓語,港闊鷺鷥飛。
小徑竹初箭,新墻苔未衣(時澄懷園新葺周垣。)
茶杯安石上,啜到日西歸。
過清河望明陵各題句 其八 永陵(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但知私孝忘公議,璁萼因開僥倖門。
既以脩齋習黃老,那更(平聲)戀世侈陵園(日下舊聞載永陵成世宗登陽翠嶺顧謂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倉皇對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諸陵之所無等語世宗既耽心清靜方欲脫屣天位何乃斤斤較身后以致比別陵侈麗過甚實不值一噱耳)。
去奸匪聽忠臣諫,斥佞乃因方士言。
白兔仙桃誇上瑞,較于漢武倍為昏。
按:嘉靖欲推崇興獻本屬人子至情假令集議之初即定為本生尊以帝號使其報本之意既申或可隱全大義乃一時廷臣紛紛聚訟必執(zhí)濮議相持遂使張璁桂萼等阿諛逢迎激成過舉予向作濮議辨以局外而觀局中為之權(quán)衡斟酌期合夫天理人情之正俾萬世旁支承統(tǒng)者有所折衷因題永陵復識如右
⑴ 嚴嵩竊權(quán)罔利以世宗果刑戮每激怒戕害人以逞其奸楊繼盛劾嵩十大罪五奸疏入帝大怒下繼盛獄冤死其時論嵩者不一并置若罔聞后因方士藍道行詐為乩仙語具言嵩父子奸狀帝心動乃罷嵩下世蕃詔獄嵩之奸邪罪雖自此而明要難語于癉惡之正也
⑵ 嘉靖中方士陶仲文段朝用等以神仙服食之說聳聽希榮實踵文成五利故智然漢武既覺其詐即能誅少翁欒大而世宗始終不悟甚且以幄后獲桃白兔生子詡為上瑞告廟稱賀其崇信左道更在漢武之下
哀明陵三十韻(乾隆乙巳) 清 · 弘歷
北過清河橋,遙見天壽山。
勝朝十三陵,錯落兆其間。
太行龍脈西南來,金堂玉戶中天開。
左環(huán)右拱實佳域,千峰后護高崔嵬。
昌平(州名)黃土(山名)誠福地,永樂曾以親臨視(葉)
英雄具眼自非常,豈待王(賢)(均卿)陳其藝
或曰十三氣數(shù)盡,朱明祚以此為準。
是蓋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
后嗣果能繼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絕。
君昏國事付貂珰,瞻烏久矣于誰瞥。
向聞頹廢應(yīng)修治,工鉅無敢發(fā)其辭。
湯山駐蹕一往閱,勝朝舊跡當護持。
祾恩(殿名)制肖皇極(殿名)建,雖存已剝丹青爛。
宣德曾頌祛奢麗,此而非奢奢孰見。
石城明樓依然巍,三杯手酹拜如儀
明臣屢詠衣冠閟,底須重訂傳訛詞。
棟柱如舊椽木朽,檐瓦落地狐兔走。
以其初建工力觀,未修蓋數(shù)百年久。
永陵制乃如長陵(明世宗陵曰永陵規(guī)制一如長陵而外多一周垣享殿明樓皆以文石為砌壯麗精致長陵不及見昌平山水記其后神宗定陵制亦如永陵而侈飾又過之云),定陵效之侈有增。
忘其前世艱開創(chuàng),徒計身后胥堪輕(日下舊聞載永陵成世宗顧謂工部臣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倉皇對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乃筑重垣后定陵效之)。
長陵一碑功德記,馀皆有碑而無字。
泰山以后唐乾陵,此典何出竟為例
思陵乃就妃園葬,趙一桂曾記開壙。
香殿三間復九間,寢床供案皆雄壯。
一妃之費已如此,馀諸帝者可知矣。
即今雖為(去聲)禁樵蘇,松柏郁蔥屋傾圮。
屋圮猶可龕帳無,并其神主全失諸。
尺木值幾亦盜去,汝祖獨非厥民乎
不忍再視命修葺,悵然悚然欲垂泣。
此意弗更再三言,讀召誥文示詳悉
⑴ 日下舊聞載永樂初卜陵眾議欲用潭柘寺永樂獨銳意用黃土山即此天壽山也又西京求舊錄稱明陵擇地或云山東王賢或云江西廖均卿所聞異辭難以懸定據(jù)此則永樂考卜之說較為可信
⑵ 明宣宗實錄載宣德駐蹕陵下語侍臣云皇祖嘗言帝王陵寢有崇奢麗及藏寶玉者皆無遠慮云云今觀長陵享殿曰祾恩殿九間重檐石城明樓規(guī)制巍煥雖丹青剝落而榱棟閎壯與皇極殿相肖為自古所無豈所云祛奢崇儉者乎
⑶ 今春駐湯山命取道昌平謁明永樂長陵酹酒三爵如鐘山謁洪武孝陵之例論明成祖之事雖非予所景仰然既為古帝王自當下拜如儀
⑷ 楊士奇陪祀長陵作云萬里蒼梧去不還又區(qū)大相供事長陵詩云文皇鼎成后此地葬衣冠又李應(yīng)徵謁長陵詩云乾坤留劍舄伏臘拜衣冠蓋均指榆木川事或出怨者之口
⑸ 長陵殿宇雖存而椽木朽壞檐瓦落地以初建窮極工力論之不應(yīng)蕪廢如是之速蓋自明中葉以后怠棄不修者已一二百年至今則三四百年宜其荒廢如是也
⑹ 明諸陵惟長陵有圣德神功碑文馀陵俱有碑無字檢查諸書惟徐乾學讀禮通考載唐乾陵有大碑無一字不知何謂而明諸陵效之竟以為例實不可解也
⑺ 明崇禎思陵乃因田貴妃園寢營建未畢而都城失守遂以帝后梓宮移至昌平州署吏目趙一桂率士民斂錢安葬記壙中隧道長十三丈馀石門內(nèi)香殿三間陳設(shè)器用衣物又開二層石門內(nèi)通長大殿九間寢休供案備具一妃園寢如此其馀諸陵侈費可知
⑻ 本朝定鼎后雖為明諸陵嚴禁樵蘇松楸弗剪而經(jīng)流賊兵熱之后殿宇多就傾圮不獨龕帳全無并神位亦俱遺失實不堪入目因降諭旨特派大臣前往相度并發(fā)帑金鳩工庀材通行修葺俾一律堅整完固重設(shè)神主以時祭享
⑼ 因謁明陵屈指數(shù)明季之事應(yīng)亡弗亡屢賴棘詳天恩而思受命保命之要必當以奈何弗敬為見所著讀召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