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褒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00—約563 【介紹】: 北周人,原籍南陽涅陽,八世后,子孫移居江陵,字元懔。
少聰敏好學(xué),鄉(xiāng)里號為“童子學(xué)士”。
梁武帝普通中,為湘東王蕭繹兼記室,轉(zhuǎn)刑獄,仍掌書記。
歷臨汝、建成、廣晉等令。
蕭繹鎮(zhèn)荊州,為別駕。
及蕭繹(元帝)即位,以為尚書郎,封信安縣侯。
累遷吏部尚書。
元帝承圣三年,江陵沒,入北周。
孝閔帝拜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明帝即位,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刊定群書。
有《荊楚歲時記》及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齊人。初隱于江陵百里洲,通佛道術(shù)數(shù)。南朝梁時,侯景為亂,助湘東王擊敗景軍于江陵。后元帝任為都督、郢州刺史。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舉州降齊,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在朝不稱臣,不稱官爵,但云荊山居士。無疾而終。
全北齊文·卷二
法和不知何許人,有道術(shù),在梁以破任約武陵王紀功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加司徒。元帝敗滅,舉州入齊,為大都督、太尉,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入朝再為太尉,無疾而死。文宣令開棺視之,空棺而已。
神僧傳·卷第四
陸法和。
不知何許人也。
隱于江陵百里洲。
衣食居處一與戒行沙門同。
耆老自幼見之容色常定。
人莫能測也。
或謂出自嵩高。
遍游遐邇。
既入荊州汶陽郡。
居高要縣之紫石山。
無故舍所居山。
俄有蠻賊文道期之亂。
時人以為預(yù)見萌兆。
及侯景始告降于梁。
法和謂南郡朱元英曰。
貧道共檀越擊侯景去。
元英曰。
侯景為國立效。
師云擊之何也。
法和曰。
正自如此。
及景渡江。
法和時在清溪山。
元英往問曰。
景今圍城其事云何。
法和曰。
凡人取果宜待熟時。
固問之曰。
亦剋亦不剋。
景遣將任約擊梁湘東王于江陵。
法和乃詣湘東乞征約。
召諸蠻弟子八百人在江津。
二日便發(fā)湘東。
遣胡僧祐領(lǐng)千馀人與同行。
法和登艦大笑曰。
無量兵馬。
江陵多神祠。
人俗恒所祈禱。
自法和軍出無復(fù)一驗。
人以為神皆從行故也。
至赤沙湖與約相對。
法和乘輕舟不介冑。
沿流而下。
去約軍一里。
乃還謂將士曰。
聊觀彼龍睡不動。
吾軍之龍甚自踴躍。
即攻之。
若得彼明日當(dāng)不損客主一人而破賊。
然有惡處。
遂縱火船。
而逆風(fēng)不便。
法和執(zhí)白羽扇麾風(fēng)。
風(fēng)即返約。
眾皆見梁兵步于水上。
于是大潰皆投水。
約逃竄不知所之。
法和曰。
明日午時當(dāng)?shù)谩?div id="o33mvdo" class='inline' id='people_11358_2_58_comment'>
及期而未得人問之。
法和曰。
吾前于此洲水乾時建一剎。
語檀越等。
此雖為剎實是賊標。
今何不向標下求賊也。
如其言果于水中見約抱剎仰頭栽出鼻。
遂禽之。
約言。
求就師目前死。
法和曰。
檀越有相必不兵死。
且于王有緣決無他慮。
王于后當(dāng)?shù)锰丛搅Χ?div id="opisqnb" class='inline' id='people_11358_2_72_comment'>
湘東果釋用為郡守。
及魏圍江陵約以兵赴救力戰(zhàn)焉。
法和既平約。
往進見王僧辨于巴陵。
謂曰。
貧道已卻侯景一臂。
其更何能為。
檀越宜即逐取。
乃請還。
謂湘東王曰。
侯景自然平矣。
無足可慮。
蜀賊將至。
法和請守巫峽待之。
乃總諸軍而往運石以填江。
三日水遂不流。
橫之以鐵鎖。
武陵王紀果遣蜀兵來度峽口。
勢蹙進退不可。
王綝與法和經(jīng)略一戰(zhàn)而殄之。
軍次白帝謂人曰。
諸葛孔明可謂為名將。
吾自見之。
此城旁有其埋弩箭鏃一斛許。
因插表令掘之如其言。
又嘗至襄陽城北大樹下。
畫地方二尺。
令弟子掘之得一龜長尺半。
以杖叩之曰。
汝欲出不能得已數(shù)百歲。
不逢我者豈見天日乎。
為授三歸龜乃入草。
初八疊山多惡疾人。
法和為采藥療之。
不過三服皆差。
即求為弟子。
山中多毒蟲猛獸。
法和授其禁戒不復(fù)噬螫(音栻)所泊江湖必于峰側(cè)結(jié)表云。
此處放生。
漁者皆無所得。
才或少獲。
輒有大風(fēng)雷。
船人懼而放之。
風(fēng)雨乃定。
晚雖將兵猶禁諸軍漁捕。
有竊違者中夜猛獸必來欲噬之。
或亡其船纜。
有小弟子戲截蛇頭。
來詣法和。
法和曰汝何意殺因指以示之。
弟子乃見蛇頭齰褲襠而不落。
法和使懺悔為蛇作功德。
又有人以牛試刀一下而頭斷。
來詣法和。
法和曰。
有一斷頭牛就卿徵命殊急。
若不為作功德。
一月內(nèi)報至。
其人弗信少日果死。
法和又為人置宅相墓以避禍求福。
嘗謂人曰。
勿系馬于碓。
其人行過鄉(xiāng)曲。
門側(cè)有碓因系馬于其柱。
入門中憶法和戒。
走出將解之。
馬已斃矣。
梁元帝以法和為都督。
郢州刺史封江乘縣公。
法和不稱臣。
其啟文朱印名上自稱居士。
后稱司徒。
梁元帝謂其仆射王褒曰。
我未嘗有意用陸為三公。
而自稱何也。
曰。
彼既以道術(shù)自命容是先知。
梁元帝以法和功業(yè)稍重。
遂就加司徒都督刺史如故。
部曲數(shù)千人通呼為弟子。
唯以道術(shù)為化。
不以法獄加人。
又列肆之所不立市丞。
牧佐之法無人領(lǐng)受。
但以空檻籥在道間。
上開一孔以受錢。
賈客店人隨貨多少。
計其估限自委檻中。
所受所掌之司夕方開取。
條其孔目輸之于庫。
又法和平常言若不出口。
時有所論則雄辨無敵。
然猶帶蠻音。
善為攻戰(zhàn)。
具在江夏。
大聚兵艦。
欲襲襄陽。
而入武關(guān)。
梁元帝使止之。
法和曰。
法和是求佛之人。
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
豈規(guī)主位。
但于空王佛所。
與主上有香火因緣。
見王上應(yīng)有報至。
故救援耳。
今既被疑。
是業(yè)定不可解也。
于是設(shè)供食具大?薄餅。
及魏舉兵。
法和自郢入漢口。
將赴江陵。
梁元帝使人逆之曰。
此自能破賊。
師但鎮(zhèn)郢州不須動也。
法和乃還州。
堊其城門。
著粗白布衫褲邪巾。
大繩束腰坐葦席。
終日乃脫之。
及聞梁元敗滅。
復(fù)取前兇服著之。
哭泣受吊。
梁人入魏果見?餅焉。
法和始于百里洲造壽王寺。
既架佛殿更截梁柱曰。
后四十許年佛法當(dāng)遭雷雹。
此寺幽僻可以免難。
及魏平荊州宮室焚燼。
總管欲發(fā)取壽王佛殿。
嫌其材短乃停。
后周氏滅佛法。
此寺隔此陳境故不及難。
天保六年春清河王岳進軍臨江。
法和舉州入齊。
文宣以法和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
西南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宋蒞為郢州刺史。
官爵如故。
蒞弟遣為散騎常侍儀同三司湘州刺史義興縣公。
梁將侯瑱來逼江夏。
齊軍棄城而退。
法和與宋蒞兄弟入朝。
文宣聞其有奇術(shù)。
虛心想見之。
備三公鹵簿。
于城南十二里供帳以待之。
法和遙見鄴城下馬禹步。
辛術(shù)謂曰。
公既萬里歸誠主上虛心相待。
何作此術(shù)。
法和手持香爐步從路車至于館。
明日引見。
給通幰油絡(luò)網(wǎng)車。
詣闕通名不稱官爵。
不稱臣。
但云荊山居士。
文宣宴法和及其徒屬于昭陽殿。
賜法和錢百萬物萬段甲第一區(qū)田一百頃奴婢二百人生資什物稱是。
法和所得奴婢盡免之曰。
各隨緣去。
錢帛散施一日便盡。
以官所賜宅營佛寺。
自居一房與凡人無異。
三年間再為太尉。
世猶謂之居士。
無疾而告弟子死期。
至?xí)r燒香禮拜佛。
坐繩床而終。
浴訖將殮。
尸小縮止三尺許。
文宣令開棺視之。
空棺而已。
法和書其所居屋壁而涂之。
及剝落有文曰。
十年天子為尚可。
百日天子急如火。
周年天子遞代坐。
又曰。
一母生三天。
兩天共五年。
說者以婁太后生三天子。
自孝昭即位至武成傳位。
后主共五年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9—581 【介紹】: 南朝陳吳郡吳人,字希馮。
幼好學(xué),及長博通經(jīng)史,兼習(xí)天文、地理、蟲篆奇字。
又擅丹青,梁宣城王命畫古賢像,王褒作像贊,時稱“二絕”。
梁武帝大同四年為太學(xué)博士。
入陳,任國子博士,位終黃門侍郎,光祿大夫。
所著《玉篇》成書于梁武帝大同九年,仿《說文解字》體例,以反切注音,引書證詳加解說,對字形重視篆隸之流變,為《說文解字》之后又一部大型字書。
原書現(xiàn)存殘卷,清黎庶昌有影印本。
全陳文·卷十三
野王,字希馮,吳郡吳人。梁大同中,除太學(xué)博士,遷中領(lǐng)軍,臨賀王記室參軍。承圣中,監(jiān)海鹽縣。敬帝時除金威將軍安東臨川王記室參軍,轉(zhuǎn)咨議。陳天嘉初,補撰史學(xué)士,加招遠將軍。廢帝時除鎮(zhèn)東鄱陽王咨議參軍。宣帝時遷國子博士、兼東宮管記,除太子率更令、兼東宮通事舍人,遷黃門侍郎、光祿卿,太建十三年卒,贈秘書監(jiān),至德二年又贈右衛(wèi)將軍,有《玉篇》三十卷,《輿地志》三十卷,集十九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周蜀郡人。好言將來之事。武帝天和中,著詩預(yù)論周、隋廢興。尤不信佛教,嘗上疏極論之。
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元嵩,俗姓衛(wèi),河?xùn)|人,梁末出家,居成都野安寺。周平蜀,入關(guān),師事亡名,天和二年上書,賜爵蜀郡公,后竟廢佛還俗,有《元包數(shù)》五卷。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益州成都人。少事亡名法師出家。聰穎不群。嘗侍法師夜坐。忽喟曰。世徒貴耳而賤目。又惡能有賢不肖之辨哉。亡名曰。汝欲務(wù)名聲邪。則陽為狂惑。以駭流俗??梢?。嵩心然之。遂逢場作戲。觸物摛詠。如是二十馀年。四方之人。識不識。莫不以元嵩誠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關(guān)。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風(fēng)弄。以鼓琴。嘗謂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胸次。將必游京師。與豪杰抗。何如。兄以為不可。元嵩即謝去。既至京師。念終無以動上者。乃疏廢佛法事以進。會道士張賓。與相表里。于是上納其說。而廢教不疑。 隋開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蘇云。至冥府。見閻羅王。問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則追卿誤矣??伤俜攀惯€。然卿識周武帝否。答曰。臣嘗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階陛。甚識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尋引至一處。門窗椽瓦。皆鐵為之。于鐵窗中。窺見帝身。鐵色極瘦。且著鐵枷鎖。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爾。答曰。苦困有甚于此時者。汝特未見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豈不知邪。我以信衛(wèi)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為雖三界搜求。無見者。若果見。則我得脫矣。復(fù)何所論。卿還語世人。為元嵩。作福。早來相救。茍終不至。解脫無期。由是推之。則元嵩之于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揚之歟。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釋衛(wèi)元嵩。
益州成都人。
少出家。
為亡名法師弟子。
聰穎不偶。
嘗以夜靜侍傍曰。
世人洶洶貴耳賤目。
即知皂白其可得哉。
名曰。
汝欲名聲。
若不佯狂。
不可得也。
嵩心然之。
遂佯狂漫走。
人逐成群。
觸物擒詠。
周歷二十馀年。
亡名入關(guān)移住野安。
自制琴聲。
為天女怨心風(fēng)弄。
亦有傳其聲者。
嘗謂兄曰。
蜀土狹小不足展懷。
欲游上京與國士抗對。
兄意如何。
兄曰。
當(dāng)今王褒庾信。
名振四海。
汝何所知。
自取折辱。
答曰。
彼多讀書。
自為文什。
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
兄但聽看。
即輕爾造關(guān)。
為無過所。
乃著俗服。
關(guān)中卻回。
防者執(zhí)之。
嵩詐曰。
我是長安于長公家人。
欲逃往蜀耳。
關(guān)家迭送至京。
于公曾在蜀。
忽得相見。
與之交游。
貴勝名士靡所不詣。
即上廢佛法事。
自此還俗。
周祖納其言。
又與道士張賓密加扇惑。
帝信而不猜。
便行屏削。
嵩又制千字詩。
即龍首青煙起。
長安一代丘是也。
并符讖緯。
事后曉之。
隋開皇八年。
京兆杜祈死。
三日而穌。
云見閻羅王。
問曰。
卿父曾作何官。
曰臣父在周為司命上士。
王曰。
若然錯追。
可速放去。
然卿識周武帝不。
答曰。
曾任左武侯司法。
恒在階陛甚識。
王曰。
可往看汝武帝去。
一吏引至一處。
門窗椽瓦并是鐵作。
于鐵窗中見一人極瘦身作鐵色著鐵枷鎖。
祈見泣曰。
大家。
何因苦困乃爾。
答曰。
我大遭苦困。
汝不見耳。
今得至此。
大是快樂。
祈曰。
作何罪業(yè)受此苦困。
答曰。
汝不知耶。
我以信衛(wèi)元嵩言毀廢佛法。
故受此苦。
祈曰。
大家。
何不注引衛(wèi)元嵩來。
帝曰。
我尋注之。
然曹司處處搜求。
乃遍三界。
云無不見。
若其朝來我暮得脫。
何所更論。
卿還語世間人。
為元嵩作福。
早來相救。
如其不至解脫無期。
祈穌不忘冥事。
勸起福助云。
趙文深 朝代:北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周南陽宛人,字德本。
少學(xué)楷隸,雅有鐘、王之則,筆勢可觀,當(dāng)時碑榜,唯文深與冀俊而已。
與黎季明等依《說文》及《字林》刊定六體,成一萬余言行世。
王褒入關(guān),貴游皆學(xué)書,文深之書遂被遐棄。
然碑榜之書,余人猶莫之逮。
官至趙興郡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8—638 【介紹】: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虞世基弟。受學(xué)顧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文章婉縟,得徐陵之意。又從王羲之七世孫僧智永學(xué)羲之書法,妙得其體,由是聲名籍甚,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書家。仕隋為起居舍人。太宗時為弘文館學(xué)士,與房玄齡對掌文翰。遷秘書監(jiān),封永興縣子,人稱虞永興。太宗重其博識,每機務(wù)之隙,引之談?wù)?,世南必存?guī)諷,多所補益。太宗嘗稱世南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辭、書翰。卒謚文懿。有《北堂書鈔》及文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排行七。文章婉縟類徐陵。仕陳為建安王法曹參軍。入隋,任秘書郎、起居舍人等職。入唐,歷官秦府參軍、弘文館學(xué)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書監(jiān)等職。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嘗學(xué)書于浮屠智永,得其法,與歐陽詢齊名,并稱“歐虞”。曾勸太宗毋為宮體詩,而其詩除《詠蟬》等少量有興寄、邊塞詩較剛健外,其余多為應(yīng)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nèi)容則比較空泛。原集早佚,《全唐詩》存虞世南詩1卷。
唐詩匯評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受學(xué)于顧野王。為文祖述徐陵,陵以為類己;又師沙門智永書,妙得其體,故聲名籍甚。仕陳,為建安王法曹參軍。入隋,官秘書郎、起居舍人。隋亡,為竇建德黃門侍郎。李世民滅建德,引為秦王府參軍,轉(zhuǎn)記室,掌文翰。貞觀中,轉(zhuǎn)著作郎、秘書少監(jiān)、秘書監(jiān),封永興縣公。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顏諫,甚得親禮,謂世南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辭、書翰。編有《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歷官陳隋。復(fù)事竇建德。入唐為秦府參軍。累轉(zhuǎn)秘書監(jiān)。封永興縣子。年八十一卒。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懿。圖像淩煙閣。

作品評論

舊唐書本傳
(世南)善屬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悳纾c世基同入長安,俱有重名,時人方之二陸。
《唐詩品》
虞監(jiān)師資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縟已著;琨玙之美,綺藻并豐。雖隋皇忌人之主,貞觀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愛,身存亂國,準倫之譽,竟列名臣,駢美二陸,不信知言矣乎?其詩在隋則洗濯浮夸,興寄巳遠;在唐則藻思縈紆,不乏雅道。殆所謂圓融整麗,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興者也。至如“橫空一鳥度,照水百花燃”、“竹開霜后翠,梅動雪前香”,天然秀穎,不煩痕削。又《長春宮應(yīng)令》云“民瘼諒斯求”,《江都應(yīng)詔》云“順動悅來蘇”,其視宮體之規(guī),同歸雅正。石渠、東觀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揚休下后世哉!
《詩源辨體》
武德、貞觀間,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諸公五言,聲盡入律,語多綺靡,即梁、陳舊習(xí)也。
……按《唐書》:“世南文章婉縟,慕徐陵。
太宗嘗作宮體詩,使賡和。
世南門:‘圣作誠工,然體非雅正,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fēng)靡,不也奉詔。
’帝曰:‘朕試卿耳。
’后帝為詩一篇,述古興亡,既而嘆曰:‘鐘子期死,伯牙不復(fù)鼓琴,朕此詩何所示耶?
’敕褚遂良即其靈座焚之。
”今觀世南詩,猶不免綺靡之習(xí),何也?
蓋世南雖知宮體妖艷之語為非正,而綺靡之弊則沿陳、隋舊習(xí)而弗知耳。
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謂之雅正,可手?
至如《出塞》、《從軍》、《飲馬》、《結(jié)客》及魏徵《出關(guān)》等篇,聲氣稍雄,與王褒、薛道衡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