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靜明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釋廣真 朝代: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大師廣真者。
字吹萬。
西蜀僰道宜賓人。
姓李氏。
父祖世籍婆羅門。
師生惟慕事佛。
得法于月明和尚。
萬歷戊午年。
說法于瀟湘之湖東禪院。
次遷忠州聚云。
夔州寶峰。
及云來興龍。
巴臺諸剎。
闡揚大慧宗風(fēng)。
崇禎己卯七月三十日。
唱滅于本山。
嗣法門人曰。
慧機。
慧芝。
慧麗等。
依法阇維。
阇維時。
遍地荷香襲人。
煙至松羃。
結(jié)為五彩。
火后收舍利三百馀顆。
復(fù)得黃金鎖子骨三莖。
當(dāng)門二齒。
變?yōu)樽仙?div id="mwsxvyt"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28_comment'>
建塔于三目山之陽。
屬四川觀察使田華國。
為塔上之銘。
署師為大慧十四世之孫。
懶庵鼎需禪師之裔。
蓋。
大慧初開法于洋嶼庵。
時需得法為第十三位。
今燈譜。
載大慧下法嗣。
共九十四人。
訛列需為第三十五位。
需既得旨。
韜光于福唐山水之間。
及大慧從梅陽生還時。
始開法于西禪。
入室之子。
僅得安永。
南雅。
志清。
安分四人。
分于元至正間。
庵居劍門。
志清。
住天王。
南雅。
住龍翔。
安永說法于鼓山。
是為鼓山永。
永付悟明法堅二人。
堅。
住承天。
明。
住凈慈。
纂修聯(lián)燈會要。
座下衲子雖眾。
獨以大法囑太原苦口益。
益付筏渡慈。
當(dāng)益慈之時。
約在明之中。
葉叢林先德物故。
禪門死于繩規(guī)。
凡我行道之士。
無不藉賴。
中貴給劄住持慈公輩。
或不忍視。
而恬退于山邊水邊。
保任乃事隨方接納一個。
半個尚以篤實。
承繼祖宗命脈。
慈。
得一言顯。
顯。
付小庵密。
密。
出二仰欽。
欽。
出無念有。
已上俱有語錄機緣。
有。
付荊山寶。
寶。
付鐵牛遠。
遠。
付月明池。
此三代。
惟述相見之語。
并付囑之偈。
月明池公。
以源流大法。
付與真公大師。
至師崛起中興。
光顯大慧之宗。
師初出世楚之湖南瀟湘小院。
衲子。
相傳上堂示眾入室機緣。
叢林識者。
驚為大慧再來。
崇禎辛未臘八日。
布金檀越內(nèi)卿田素庵。
諸師居忠州聚云禪院。
拈香畢。
豎拂云。
從上古人。
只為者個東西。
顢頇了許多英雄豪杰。
賺陷了許多高人達士。
拋撒了許多油鹽醬醋。
今日老僧。
不徇人情。
向汝諸人道破。
只要汝等于日用二六時中。
行住坐臥處。
穿衣吃飯?zhí)帯?div id="bmknqqv"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122_comment'>
運水搬柴處承當(dāng)。
若承當(dāng)?shù)脕怼?div id="vdcejfg"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859_0_124_comment'>
英雄豪杰。
也顢頇他不得。
高人達士。
也賺陷他不得。
油鹽醬醋。
也拋撒他不得。
且問。
大眾如何是者個東西參。
東吳有居士劉墨仙。
久游玄墓之門。
持圣恩問道錄訪師。
論及楊岐九峰之語。
師徵云。
正恁么時。
楊岐在。
前九峰在前。
仙良久云。
和尚又作么生。
師便喝。
仙云。
者一喝。
是前是后。
師翹一足。
仙禮拜。
玄墓?jié)h月藏禪師書至。
師以為千里同風(fēng)。
即撾鼓升堂。
說妙法語。
語見聚云全錄。
命維那。
對眾宣讀其書。
曰。
大慧禪師。
說盡人間禪病。
四百年內(nèi)。
望之如渴人求井。
不料一枝埋沒。
向三峽錦江之上。
前得來書。
語錄已見作略過人。
第未得從容談三月于水流石上。
為恨不淺。
茲聞已返峽中。
略伸四問。
萬乞答。
我更欲禪師起已墜之禪于今日。
令后輩。
重見天日于座下。
斷不令山野遺恨耳。
書尾復(fù)致四問。
曰。
正睡著時與死了燒了。
心之與性。
牙齒打不著。
須向者里希取大用始得。
如何是此處底大用。
師答云。
寧向太陽妝羅剎。
不來黑暗扮睹音。
二問。
沿流不止。
絕卻真照。
照不到處。
如河是吹毛用了急須磨。
且道。
磨個甚么。
師答折腳鐺里淡黃齏。
三問。
明處既已脫卻心性。
切莫在離心性處躲跟。
除此二途。
如何相見。
師答。
才過驢胎。
又闖馬腹。
四問。
近世野狐。
都說心性禪。
不知姓張姓李。
請禪師代答一轉(zhuǎn)語。
貴圖天下衲僧脫卻腥臭。
師答奪者老賊頭。
拄杖拗折。
莫言不道。
已而師于回書之尾。
亦致四問。
以問漢師。
作相問。
用水一碗貯米七粒。
架茅草十字在上。
請道是甚么義。
二問□□溈仰九十六種圓相。
收盡六義問。
有個收在那一義。
三問。
古人道。
八角磨盤空里走。
不知是空走磨。
磨走空。
四問。
老鼠吞大象。
蝦蟆口咬著。
吞不入。
拖不出。
蒼頭老兒跳一步。
請下一轉(zhuǎn)語。
漢師或有答斯未載焉。
師之說法。
垂機勘辨。
約類如此。
有正錄十卷。
廣錄三十種。
共六十六卷。
屬水部尚書郎熊汝學(xué)。
捐俸刊行。
板存忠州治平禪院。
系法孫燈來編次。
來住高峰。
鐵壁慧機之子也。
贊曰。
真師既出世于萬歷之間。
我禪門正當(dāng)肇興之時。
至天崇間諸方有大名稱者。
俱有書問交通往來。
未見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
何也。
無乃各闡己宗為急務(wù)。
未暇輕重之耶。
然亦是吳越燕趙眾生鮮福。
未獲沾師法雨耳。
康熙丙寅冬。
余為天童封龕佛事。
經(jīng)四明。
過壽昌禪林訪舊。
遇師之玄孫統(tǒng)公別庵禪師。
始悉真師三代全錄。
不得不為之傳。
補入僧寶。
否則闕典之責(zé)。
其在余乎。
(有正錄三卷。
并師下三世語錄若干卷。
屬四川向化侯譚養(yǎng)元捐俸梓板。
附嘉興楞嚴(yán)藏流通。)。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六
釋如嵩,更名仲光,字佛石,晚號法雨老人。
姓戴氏,錢塘人。
父邦賢,母陳氏。
夢僧以伽黎覆體而生。
嵩襁褓中即惡聞腥膻,甫四齡禮靜明為師。
荏苒十載,始從剃染。
年十八受戒于蓮池,年歷游講肆,習(xí)天臺教觀。
及聞雪浪弘揚賢首宗,相依最久。
一日讀《圓覺》至“以思惟心測度如來大圓覺大海,如以螢火燒須彌山”,乃嘆曰:“尋名取義,皆思惟心也。
”遂掩關(guān)竟千日,自尋究竟,疑終未破。
會易庵提倡少林宗,就座累月,復(fù)嘆云:“古人臨機覿面語,若只如此疏通,與講論何異?
”仍別去,依雪浪。
至甲午,謁紫柏于金陵靜海寺。
問訊殷殷,便以聽雪浪講楞嚴(yán)對,紫柏因指示曰:“經(jīng)中說當(dāng)處發(fā)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體,如何是妙覺體?
”嵩云:“生滅盡處,是妙覺體。
”紫柏痛呵之,嵩惘然。
少頃,從容進問曰:“畢竟如何是妙覺體?
”紫柏乃震聲一喝,嵩便禮拜,自后始知宗門下事,非學(xué)解所到。
來日具威儀歸依,因為更名仲光,實授記法也。
已復(fù)芺曰:“山僧二十年前口不多遜,二十年后一字不出。
”《矢口歌》云:“一泓清可沁詩脾,冷煖年來只自知。
”晚歲厭客,避居峰頂,筑一庵一壙,曰:“吾生可游,死可葬,四十馀年受用過分,住得一日是一日。
”因顏其庵曰“且住”。
瞰江俯溪,蘿懸徑絕,雖弟子亦罕接見。
營壙后,忽示微疾,就寢席者月馀,唯以天氣方暑,若有所待。
適秋至,謂弟子曰:“今日晴爽,吾欲遠去。
”或不喻意,乃從容扶杖起,出寢室,盥沐,趺坐,屬付后事,誡勿妄求,安分守訓(xùn)。
復(fù)命邀諸檀越,欲嚴(yán)凈伽藍,禁客攜觴。
時蔡居士在法相山房,應(yīng)聲而至。
見之喜曰:“有居士證,吾道存矣。
馀不及待也。
”弟子戒慧講請留遺偈,走筆書曰:“一句彌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討青天。
而今好個真消息,夜半鐘聲到客船。
”書竟,顧視左右,擲筆而逝。
時崇禎九年七月十日也。
壽六十有八,臘五十有四。
嘗自記云:“金陵歸,即深入十八澗,一蓋一笠。
蒲團夜安,沙鐺晝饟。
坐松下,為深坑,野筱豐叢,即虎穴也。
猙獰欲怒,未免戒心。
因隨語曰:此地當(dāng)仍復(fù)梵剎,汝速往他山,如不欲讓,夜當(dāng)大吼,余即去矣。
是夜,竟不聞聲,遲明已他徙。
即編茆而處,棲止八載。
上雨旁風(fēng),不禁荒寒。
時仲期居士,覓余蹤跡不得,由兩峰至澗中,竟于凄煙衰草間,見索衣頭陀,居然余也。
嘆羨者久之。
隨同伯霖、貞甫兩公,邀吳竇二方伯來游,馮具區(qū)先生為訂蓮社。
藍輿頻至,無異虎溪。
”即其所記,可想見其為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四
徹綱,內(nèi)江李氏子,丱齡削染,世味邈然。
巾瓶廿載,兩下吳越,謁堯峰費圓具。
及辭去,費以偈送之,云:“佛是冤家汝自知,威風(fēng)凜凜孰能窺。
因思昔日韶陽老,白棒拈來要打伊。
”后侍醉歸靜明,擊破頂額,血流踣地,半晌方蘇,即呈偈云:“生死關(guān)頭俱截斷,絲毫那許著情塵。
一回?fù)糁^顱裂,雪擁江壚未是冰。
”醉笑云:“未是未是。
”頃之,復(fù)呈偈云:“碧潭深處龍難隱,峻嶺高松鶴自鳴。
撥動天關(guān)珠苑轉(zhuǎn),日用如何不現(xiàn)成。
”醉深肯之,即付拂子,命主昭覺。
上堂:“通方上士,鑒在機先,靈機密運,情量超然。
星回漢地,月落楚天,所以目前消息,非口耳之所傳。
看他從上諸圣千種喻、萬般言,用盡機輪徒枉然。
若要深深海底立,直須打破上頭關(guān)。
且道用何打破?
挨落須彌如輥芥,鞫來不礙剎那間。
”后回里,重辟古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