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明鑒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10 首
良牧歸詩匠,雅風消郁蒸。
官清難滯爵,吏散遠同僧。
棠樹非煙合,仙槎碧浪乘。
因思窮萬化(自注:使君早制圓明鑒圖,冠之序引?;蚵劵蛞?,令人曠達。),千古更無能。
赫赫宗周盛,人謀還自傾。
力行窮暴戾,滅德肆驕矜。
嬖寵彝倫斁,征勞怨刺興。
桑柔瞻卬什,千古鑒分明。
按:臣惟周之王業(yè)厲王既壞于前幽王大壞于后俱以暴虐侈傲厲則征役不息而致民之怨嗟見于桑柔之詩幽則寵褒姒任奄人而易太子見于瞻卬之什豈非千古之明鑒
儒家筆跡釋家詞,鐫入貞珉閱幾時。
仙李乾坤羅日月,千年舊物獨斯碑(故真鑒禪師碑。唐僖宗光啟年間。崔文昌所撰書。○右龜戴古碑)。
鬟云乍攏。鏡翠慵窺。
趾玉羞籠。浮蹤雖浪蕊。
薄命嘆飛蓬又一件。那石衛(wèi)尉喬知之。豈非明鑒。還仔細著。。中心自懂怕容易將人斷送我來得太早。門還未開。他還未到么。
狐冰須聽徹。魚鑰待傳封。
旦小旦丑駕車上:對面無緣。百年殘夢。
前輩論當世人物。至于第一流。則必曰光山金重晦。廷龜自幼少時。聽于輿人走卒之言。竊自增氣。恨不得登拜函丈。一望見大君子道德之馀光。荏苒數(shù)十年。公之墓木。已拱矣。獨公之文章事業(yè)。播誦于口碑者。亦足使人曠世而興感。況余先君受知于公。蓋嘗辱為布衣交。其得于親炙而以訓家庭者。洋洋在耳。則敬慕之深。實倍恒人。今于墓道之托。安敢以不文辭。顧忍言哉。按狀。公諱繼輝。重晦字也。金系出新羅王子。逮至麗。世有衣冠。入我朝。有諱若采。官至刑曹判書。高祖諱國光。左議政光山府院君。曾祖諱克忸。大司諫。祖諱宗胤。珍山郡守贈兵曹參判??贾M鎬。知禮縣監(jiān)。累贈左贊成。妣贈貞敬夫人李氏。全義望族正郎光元之女。以嘉靖丙戌生公。生三四歲。能諳文字。七八歲。已通大義。年十一。選試都會。才名藉藉。弱冠。文章蔚為名儒。年二十三。連魁庭試課試。特賜直赴殿試。臺官論其無故例。翌年春。又魁庭試乃得之。仍中乙科入槐院。俄選書堂賜暇。言官論以未經(jīng)清班。及薦史局盛玉堂。乃復登選。亦見公之望實欲掩彌彰也。自正字升至副修撰兼知制教、正言、兵曹佐郎。尋自典籍。擢佐天曹。清議咸歸。望臨一時。時士禍甫定。人皆茍容。公獨秉裁。遇事風生。其在玉堂。尹元衡擅威福。議通庶孽。要為己產(chǎn)地。公手劄論之。其在諫省。劾寢沈貞職牒之命。及秉銓選。與金弘度、金虬等專事激揚。譏排奸倖。失志之徒。怏怏切齒。遂與元衡謀起士獄。一時清流。網(wǎng)打殆盡。公亦削黜。退居連山舊莊。簞瓢屢空。晏如也。辛酉。丁外憂。癸亥。公議始伸。制除。即授承文校理成均直講禮曹正郎。自是華聞彌大。便養(yǎng)乞郡。出為安東府使。館閣以公帶書堂啟留之。遂遷諸寺正者十。歷執(zhí)義應教檢詳舍人、司諫、典翰、直提學。丙寅。中重試第一人。遂自直提學。進階通政。為同副承旨。所試表膾炙一時。京師人皆口相傳以熟。自后出入左右副承旨行護軍、長諫院、胄監(jiān)。出為黃海監(jiān)司。己巳宅內(nèi)艱。服闋。拜左副右承旨大司諫、吏、禮曹參議。壬申。以謝恩使朝京。癸酉。嶺南缺方伯。朝廷欲試公于民。遂進秩為觀察使。入長薇垣柏府及行護軍者再。尹京兆者一。其在憲府。有相臣為年少輩所困。公為直之。遂為其所擠。出公為關(guān)西方伯。栗谷李公為副提學。以公練達時務。不宜去朝。率同僚上劄請留。事雖不行。而擠公者亦不容于公議。瓜滿。入亞水曹。復再長諫省。一為都憲。時士論攜貳。公專務調(diào)適。喜事者多不悅。有以不近之說。誣詆異己者。將搆大獄。公曰。士流間處事當明白。豈可造言陰中。遂上章分疏。大為時議所疾。又出公為全羅監(jiān)司。謝病歸。拜同知敦寧、刑禮曹參判。兼同知成均館事。時言官建白國系受誣??赐?。宜極選使價。冀動帝聽。朝廷以公文章學識。一代所推。舉以應選。仍命公自擇僚佐。陛辭。上解御衣衣之。親執(zhí)爵以勞之。復命。以舊官兼同知義禁府。以特進官入筵。猝中風舁還家。上遣中使踵問疾。并給虎皮。是夜卒。壬午四月某日也。賜別賻及棺槨。栗谷李公筵白公才賢清白。不底大用。上嗟惜不已。遂命護送喪柩。且助庇葬事。皆異數(shù)也。用其年某月某甲。窆于連山縣某原。公歿之十九年。以公嘗錄光國原從。追贈公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帶諸銜。公天資英偉。處心樂易。不規(guī)規(guī)于細行曲謹。而先立其大者。故雖無踐履功夫。所見超邁。暗合道理。其嘉言懿行。雖不可形容一二。而姑以聞于先君者記之。則事父母色養(yǎng)無違。喪祭一于禮不茍。友愛諸弟。終始無間。獨姊有心恙。待之盡誠。得其歡洽。其篤行如此。平生未嘗一毫營為。衣服玩好。不以累意。位通顯三十年。門庭如布衣時。其清淡如此。嘗與奇高峰、李栗谷為斯文領袖。至論經(jīng)濟之才。則二公自以為不及。栗谷嘗曰。欲求真宰相。重晦其人也。雖以奇高峰之豪才邃學。樸思庵之簡潔寡許。常亟稱而嘉嘆之。推為偉器。其見重如此。凡議國家大事。必證據(jù)經(jīng)典。論說踔厲。盈庭之論。決于片言。雖老師宿儒。咸取斷莫能難。至如事后成敗。人后吉兇。率皆先見。取必于未來之前。如合左契。十不一差。其識見如此。且如天下山川道里形勢及法令典故。羅列心胸。耳所一聞。目所一見。終身不忘。瞭如燭照。嘗按列邑軍簿一覽了。吏失其牘。公命吏筆口授之。不錯一名。其強記如此。其治嶺南也。值籍兵之擾。剖決叢冗。游刃恢恢。胡床嘯詠。若無所為。而罷羸以逸。奸猾斂手。一道伏其能。愛畏如神明。及按關(guān)西。值歲饑疫。設策賑救。全活甚眾。焦心渴思。須發(fā)盡白。其長于政事。而能敏能謹如此。仁順王妃之喪。有群臣服三年之議。公為大諫。伏閤論后喪自有定禮。議遂寢。廷議以為卒哭后當依五禮儀。玄冠烏帶。柳希春尤主其議曰。人君居喪。與士大夫不同。公與栗谷公抗言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何以異于士大夫乎。喪禮不古久矣。今因此當從古禮。遂行公議。恭懿大妃之喪。權(quán)轍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例。定殿下服為齊衰杖期。公倡議曰。明廟后于仁廟。主上后于明廟。為人后者為之子。當服三年之喪。議以遂定。其練達如此。明廟無嗣。朝野憂危。莫敢先發(fā)言。玉堂同僚有巧避者。公獨上章力陳。在憲府。劾汰貪吏數(shù)十人。以激頹風。皆巨室子弟。怨仇者眾而不少撓。其剛直如此。上于親政之日。教吏曹曰。勿用矯激。務用醇厚之人。公聞之曰。此固甚善。但人君偏主此意。則恐柔佞者易享醇厚之名。剛直者反受矯激之謗。為害反甚。其言果驗。其明鑒如此。愛賢惜才。未嘗以名位自高。引接賓朋。誠意藹然。雖疏不飾貌禮。雖昵不設惰容。見小善必欲發(fā)揚。即不善不復苛責。其好善如此。嗚呼。公歿之后。上心嘉嘆?;诓辉缰?。則使公徊徨外藩。赍志以歿者。是果孰使之然哉。然公之得志失志。天也。于公何損焉。公配平山申氏。參贊瑛之女。先公二十四年卒。有一男一女。男曰長生。今益山郡守。學有師傳。世號醇儒。娶僉知曹大乾女。生三男二女。長檃夭。次集進士。次槃。皆有文行。女長適宣傳官徐景霱。次適都事韓德及。女曰鄭起溟。生一男二女。男沄。女長適注書尹弘國。馀幼。公側(cè)室生四男二女。曰義孫、燕孫、慶孫、平孫。燕孫早死。女為承旨金尚容妾。馀早死。銘曰。
冰玉之潔,鳳鸞之儀。
瑚璉之器,廟堂之姿。
煥猷則圭璧之文,決策則蓍龜之明。
汪然江海之量,卓爾山斗之名。
悃愊好善之誠,堅確秉正之守。
集眾長以為全德,而我公不自有焉。
其成就蓋不可量,孰云遽止于斯。
豈衰世之所難容耶,庸非天意而誰。
贈寶云上人(師時往智異山) 其三 (乙卯) 明末清初 · 李安訥
五言律詩
聞說神興寺,煙嵐隔世氛。
千林花氣合,萬壑水聲分。
真鑒禪公塔,新羅古篆文。
何時一筇竹,與爾訪孤云(雙溪寺。有真鑒禪師大功靈塔。)。
朝亦運百甓,暮亦運百甓。
欲清中原還致力。
古人陰惜寸,今人時擲尺。
欲清中原先惜日(葉)。
陶士行,真名臣。
神機魏武忠孔明(葉),陸遜陸抗非其倫。
前年擊杜韜,今年殺蘇峻。
君不見元規(guī)枉自受顧命,賊來亦拜陶士行。
按:蘇峻反,庾亮詣陶侃拜謝。侃止之曰:「庾元規(guī)亦拜陶士行耶?」○尚書梅陶與曹識書曰:「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陸抗諸人不能及也?!?br />
聞之唐明皇登駱谷之時,有恩賢之意,是以終戡大亂,旋返舊京。余以為明皇見機,早定入蜀之計。雖倉皇避遁,而事理昭晰。不然,靈武之象,焉得嗣君?勤王之師,孰為標目?登谷遐覽,意在斯乎?屢遷而存,古有明鑒。竇康之意,今更廣之。
玄菟千里烽煙。鐵騎縱橫柳邊。
玉帳牙旗逡遁。燕南趙北騷然。
相臣狡兔求窟。國論傷禽畏弦。
早避漁陽鼙鼓。后人休笑開天。
沈沈此夜,對湖天坐久,悲歌誰發(fā)。
不飲相看都似醉,何況乍聞凄咽。
霧鎖三年,塵生幾處,不見明明月。
也應愁照,戰(zhàn)旗百幅如血。

昨夜達旦何人,持將玉斧,道是修微缺。
陰翳仍留風未掃,碧海那能澄澈。
且莫遲留,歸途只怕,宵禁嚴城徹。
更誰能問,千秋何夕今夕。
孤山堤柳漫垂條,作計煙波歸尚遙。
餉我樽前風菡萏,看君舌底蘊江潮。
葛洪嶺隔丹難致,蘇小墳平夢易銷。
說到鑒湖秋俠事,此愁如海欲分瓢。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