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慧定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9—1116 【介紹】: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號安忍子。年十八得度,從神悟禪師講學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神宗元豐中移靈芝寺,居三十年,世稱靈芝尊者。賜謚大智律師。有《資持濟緣行宗》、《應法住法報恩諸記》、《芝園集》等。
全宋詩
釋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釋氏疑年錄》卷七),字湛如,號安忍子,俗姓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傳天臺教觀,深明教律。神宗元豐中住靈芝崇福寺,歷三十年?;兆谡土曜洌炅?。賜謚大智律師。有《芝園集》二卷、《補續(xù)芝園集》一卷、《芝園遺編》三卷傳世。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臨安志》卷七○、七九。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號安忍子,俗姓唐,錢唐馀杭(今屬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禮神悟大師處謙習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元豐中住持杭州靈芝寺,歷三十年。著述頗豐,今存《無量壽經(jīng)義疏》,《阿彌陀經(jīng)義疏》,《資持》、《濟緣》、《行宗》諸記,又有《芝園集》二卷及《芝苑遺編》、《補續(xù)芝園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賜謚大智律師。見《咸淳臨安志》卷七○,《釋門正統(tǒng)》卷八,《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東藏慧鑒師學毗尼。及見神悟謙公講天臺教觀。遂摳衣出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又從廣慈受菩薩戒。戒光發(fā)見。頓漸律儀罔不兼?zhèn)?。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錫持缽。乞食于市。楊無為贊之曰。持缽出。持缽歸。佛心常在四威儀。初入廛時人不識。虛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靈芝。凡三十年。眾常數(shù)百。嘗言化當世莫若講說。垂將來莫若著書。撰資持濟緣行宗應法住法報恩諸記。十六觀小彌陀義疏。及刪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園集二十卷。自號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諷普賢行愿品。趺坐而化。漁人皆聞天樂聲。建塔靈芝西北。謚大智。 贊曰。 毗尼秘藏  終南著稱  中微孰振  大智崛興 儀合萬行  論集諸乘  芝園西邁  天樂來迎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
少依祥符東藏慧鑒。
年十八通《法華》,試經(jīng)得度,專學毗尼。
及見神悟謙師講天臺教觀,博究群宗,以律為本。
乃從廣慈授菩薩戒,慧定珠圓,威儀中度,綱領條貫,罔不兼?zhèn)洹?div id="p2s46ra"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4_4_4_comment'>
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
常披伽黎,杖錫持缽,乞食于市。
苦行清修,遐邇感應,重造明州五臺戒壇。
壇成,有一老人神氣超邁,眉須皓白,進而啟曰:“愿獻三珠用賀新壇。
”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飄然竟去。
因置珠壇心,屢有光異。
其后壇主嘗會十師,開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壇,忽睹圓光外徹,中見善財童子。
僧乃驚呼,眾起視之,悉皆環(huán)禮。
自是益昭虔懇,而珠光所見神異非一,世所罕聞。
元豐間繼真悟主昭慶。
晚居靈芝。
三十年攝??講授,眾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歸安養(yǎng),平生所得惟此法門。
”有義天遠來求法,為授菩薩戒。
登壇六十馀會,度者幾及萬人,所至伽藍必為結界。
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眾諷《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
謚“大智律師”,塔曰“戒光”。
著有《資持記》以釋《南山行事鈔》,《濟緣記》以釋《羯磨疏》,《行宗記》以釋《戒疏》,《住法記》以釋《遺教疏》,《報恩記》以釋《盂蘭盆疏》、《觀無量壽佛經(jīng)》、《彌陀經(jīng)》諸義疏,及《刪定尼戒本》凡百馀卷。
嘗謂其徒曰:“欲化當世,無如講說。
若垂來茲,必資著述。
”故口誦手書,孜孜不輟,累歲積學,老而忘疲,其精詣所至,福應斯閎,珠光祥善,有自來矣。
照有《題白云庵》詩曰:“道人倦逢迎,結庵就巖穴。
靜愛山頭云,空濛如積雪。
隨風亦卷舒,觸石更明滅。
郤憶古人詩,祗可自怡悅。
”照嘗持缽乞食,無為居士楊杰頌之曰:“持缽出,持缽歸,佛言常在四威儀。
初時入廛人不識,虛空自有鬼神知。
”又釋元復贊云:“毗尼秘藏,終南著稱。
中微誰振,大智崛興。
儀合萬行,論集諸乘。
芝園西邁,天樂來迎?!?div id="tqdcj5r" class='inline' id='people_33564_4_34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4—1344 【介紹】: 元僧。江州人,徙南昌,俗姓陳,號笑隱。九歲出家。博通經(jīng)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說。居杭州之鳳山,遷中天竺,又主建康集慶寺。文宗天歷初,被召赴闕,特賜三品文階,授太中大夫。順帝時受命校正《禪林清規(guī)》。有《蒲室集》。
元詩選
大?,字笑隱,南昌陳氏子。家世業(yè)儒,去而學佛,得法于晦機熙公。卓錫杭之鳳山,遷中天竺。文宗自金陵入正大統(tǒng),命以潛邸之舊,為龍翔集慶寺。召?于杭州,授太中大夫,主寺事,設官隸之。所著有《蒲室集》十五卷,虞邵庵序之,謂?公以說法之馀事為文,莫之能禦。吸江海于硯席,肆風云于筆端,一坐十年,以應四方來者之求,殆無虛日。鏗宏軒昂,感厲奮激,老于文者,不能過也。歐陽圭齋之序蒲庵復公也,亦曰:由唐至宋,大覺璉公、明教嵩公、覺范洪公,以雄詞妙論,大弘其道于江海之間。一時老師宿儒,莫不斂衽嘆服?;试_國,若天隱至公、晦機熙公,倡斯文于東南,一洗咸淳之陋。趙孟頫、袁桷諸先輩,委心而納交焉?;迿C之徒,笑隱?公尤為雄杰。其文,太史虞集嘗序之矣。?公既寂,叢林莫不為斯文之慨豫章見心復公以敏悟之資,發(fā)為辭章,溯而上之,卓然并驅于嵩璉諸師無愧也。圭齋次論諸禪老之文,最為明悉,而推重?公如此。明洪武初,復公與蒲室之徒全室泐公,同以高僧見召。已見于錢牧齋《列朝詩集》,故不具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九
禪師大訴者。
字笑隱。
世籍江州。
為唐尚書陳操之裔。
后徙居南昌。
故為南昌陳氏也。
母蕭氏。
孕感異徵。
日者讖曰。
生子當為法中龍文中虎。
及娩。
地為震動。
父歿。
母盛年修凈業(yè)。
?為童時。
見佛相好。
則戀慕如慈親。
年九歲。
得依水陸院伯父云阇黎為大僧。
遍閱大藏經(jīng)文。
欲扣明己躬。
愿盡形壽以法為檀。
時一山萬禪師開化匡廬之開先寺。
訴竟走依之。
不發(fā)。
然訴常于此切萬指。
往百丈。
遂徹證于熙禪師拂下。
熙曰。
昔黃龍得旨。
泐潭領徒。
游方及見慈明。
氣索汗下。
你道過在甚處。
訴對曰。
千年桃核里。
覓甚舊時仁。
熙以為類己。
大然之。
熙遷杭之凈慈。
命?分座。
訴以書記自任。
蓋?博學廣知。
加之辯才轉變無方。
嘗題曹操讀碑圖。
其略曰。
碑陰八字非隱語。
德祖有智如滑稽。
豈是阿瞞不解此。
感愧上馬歸路迷。
一時名輩稱之。
又訪中峰本禪師于天目山。
坐語。
夜半風雨大作。
崖石欲裂。
左右皆辟易。
訴不少動。
中峰曰。
訴公慧定之力。
俱足他日必大可觀。
至大四年。
出住湖之烏回。
次住杭城報國。
又住中竺報國。
中竺俱經(jīng)火之馀。
訴至任緣鼓舞。
大廈俱成。
僧徒相從者垂千輩。
首以竹篦子付之覺原曇。
而妙喜門風又一振矣。
天歷元年。
朝旨改金陵潛邸。
為大龍翔集慶寺。
以訴為開山第一代。
明年詔入奎章閣。
設高座。
闡揚大法。
出貂裘金衲賜之。
?終不以示人。
然自奉儉薄。
衾衣常十數(shù)載不易也。
頻躬燒香。
浴以給眾。
身外之役。
不以勞人。
至于名教節(jié)義。
則感勵奮激。
不知有己。
明宗嘉其風范。
親書廣智庵額賜。
訴退居處。
至順二年。
疏謝。
歸林下。
不報。
又辭。
文宗敕臺臣慰?。
安居龍翔終老。
兼命較訂百丈清規(guī)。
為緇門式。
蓋百丈建立以來。
年代數(shù)百。
法久成斃。
諸方叢席各杜繩規(guī)。
俾律儀大典易式無聞。
?以百丈舊文。
訂列條章若干門。
互換主賓。
令法久住。
書成。
進上。
敕諸叢林。
遵而一之。
于是天下緇流。
禮樂鏗鏘。
進止有節(jié)。
大智之風。
儼然在矣。
嗣后朝賜益隆。
梵侶益眾。
其禪席之盛。
自秀法云以來。
未之有也。
會中龍象。
則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遠懷渭輩。
激揚旨要。
嘗問僧。
青州布衫重七斤。
古人道了也畢竟一歸何處。
僧曰。
東廊頭西廊下。
曰。
甚么處見趙州。
僧擬對。
?曰。
棒上不成龍。
又問。
豎拂拈椎。
古佛榜樣。
擎杈舞劍。
列祖條章。
衲僧下一句。
作么生道。
僧珍重便行。
?曰。
不消一劄。
又問。
釋迦彌勒文殊普賢從你腳下過去也。
僧顧左右。
?喝之。
又問。
無位真人落在甚處。
僧便作禮。
?曰。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至正四年五月朔日。
退居廣智庵。
復與御史脫歡公話。
別凡熟知。
悉致辭。
柬命弟子。
以兩朝所賜資帛。
營萬佛閣。
俾群生得所瞻仰。
從容書偈。
順寂焉。
閱世六十一。
坐夏四十六。
學士虞集為蒲室敘。
敘狀?生平甚詳。
蓋?之母。
精修凈業(yè)。
感地生白連。
?移居報國。
時其母西往。
?常愧慕陳尊宿編蒲。
以故志所居處。
皆曰蒲室。
四會語錄。
外文集若干卷。
名蒲室集云。
贊曰。
語云。
天地無全功。
圣人無全能。
若仰山父子之為人。
庶其全矣。
熙公至歿。
猶教誡弟子。
整其家法。
?公于歿前一日。
召宗泐輩。
孜孜以妙喜門庭為屬。
較二公之心。
而往返閻浮百千次。
尚未足其愿也。
嗚呼大哉。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大?,字笑隱,姓陳氏,九江人也。初謁開先一山了萬。萬嘗經(jīng)神祠,見紙灰隨風旋起,脫然忘所證,以白東叟,叟詰之無滯,遂主開先。?叩之,未深契也。乃遣參凈慈晦機熙,熙器重之,問:“黃龍得旨泐潭,領徒游方,及見慈明,氣索汗下,過在何處?”?抗聲云:“千年桃核里,覓甚舊時仁?!币蝗眨峙e百丈野狐語,詰之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墮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脫野狐身,利害甚處?”?擬答,機喝之,生平疑滯,渙然冰釋。?博學多通,于《涅槃》、《法華》、《大品般若》,靡不窮究,故三諦圓融,觀法入妙,尤擅詞翰。黃溍虞集品其文,奇彩爛然,鏗鋐磊落,名重一時。元文宗、順帝時,屢承恩顧,命坐咨問,授三品文階,賜賚甚厚,盡用以建閤。元至正四年五月,詣御史大夫脫歡為別,復留書與交游之善者,二十四日書偈趺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