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圓安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姓陳氏。
廣漢洛人。
平生以祝術。
利益生物。
時武陵王紀。
宮中美人女子。
皆為鬼所崇。
或歌或哭。
紛紜不能寧謐。
鬼忽現(xiàn)形。
王令善射者射之。
鬼即接取其箭。
還擲射者。
輒皆中傷。
如是久之莫止。
乃詣圓持祝宮中。
初至則見龍蛇狼虎。
哮吼馳驟。
出沒隱顯。
變怪雜前。
圓安坐告曰。
汝小家鬼耳。
何敢妄入王宮。
汝謂能有所變耶。
茍能使我身變者。
乃可謂變。
然變自身。
雖至萬種。
秪是小鬼。
非鬼之大者也。
汝令且住。
聽我一言。
諸鬼則合掌而立。
圓因唱曰。
南無佛陀。
諸鬼一時皆失所在。
武帝聞之。
大加賞遇。
后終于所住之冶城。
壽八十一。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釋尚圓。
姓陳。
廣漢洛人。
出家以咒術救物。
梁武陵王蕭紀。
宮中鬼怪魅諸婇女。
或歌或哭紛然亂舉。
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擬之。
鬼乃現(xiàn)形。
即放箭射。
鬼便遙接。
還返擲人。
久而不已。
聞圓持咒。
請入宮中。
諸鬼競前作諸變現(xiàn)。
龍蛇百獸倏忽前后。
在空在地怪變多端。
圓安坐告曰。
汝小家鬼。
何因敢入王宮。
能變我身。
則可自變?nèi)f種。
秖是小鬼。
可住聽我一言。
諸鬼合掌住立。
圓始發(fā)云。
南無佛陀。
鬼皆失所。
自爾安靜。
武帝聞召。
大蒙賞遇。
值梁覆擾。
圓行至蜀。
所有痛惱因之護衛(wèi)。
年八十一終所住。
治城今已摩滅。
神僧傳·卷第四
釋尚圓。
姓陳氏。
廣漢人。
出家以咒術救物。
梁武陵王蕭紀宮中鬼怪魅諸婇女。
或歌或哭紛然亂舉。
王乃令善射者控弦擬之。
鬼乃現(xiàn)形。
即放箭射鬼便遙接還返擲人。
久而不已。
聞圓持咒。
請入宮中諸鬼競作諸變現(xiàn)龍蛇百獸。
倏忽前后在空在地怪變多端。
圓安坐告曰。
汝小家鬼何因敢入王宮。
能變我身則可自變?nèi)f種。
秖是小鬼可住聽我一言。
諸鬼合掌住立。
圓始發(fā)云。
南無佛陀。
鬼皆失所在。
自爾安靜。
武帝聞召大蒙賞遇。
年八十一終所住城。
釋圓光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俗姓樸氏。
辰韓新羅人。
家世業(yè)儒。
年二十五。
杭溟渤北造金陵以究其學。
有陳之世。
號稱文章極盛。
故得時從縉紳先生之流。
考正經(jīng)史。
會莊嚴旻公弟子講。
一聽染神。
回視孔教若秕糠。
然。
乃奏乞入道詔許之。
落發(fā)稟具之后。
游歷橫肆。
研成實涅槃惟謹。
晚脩定業(yè)于吳之虎丘山。
禪侶云臻。
遂有終焉之志。
或居山下請一出弘演。
辭不可勉。
為開導四眾。
愜心自爾。
名譽益振海陬。
領表。
負橐相逐隋氏奄有天下兵入揚都。
光被虜將加刑戮。
主將遙見火及塔寺。
就視之則光縛置塔下初無火也。
異而釋其縛。
開皇九年。
來京師。
因舉唱攝論眾盈座席。
俄而其國之王金氏頻上表。
愿于歸本國。
詔慰勞遣之。
既至老幼。
欣快如佛下生。
衣服藥食并其后宮至營。
不使佐助。
欲以專福也。
入內(nèi)得乘輿侍以弟子。
貞觀四年。
疾經(jīng)七日端坐。
終于所住皇隆寺。
壽九十有九。
喪給羽儀以王禮。
葬于郊外。
弟子圓安嗣其徽猷。
遍攬之馀。
復戾止京寺。
特進蕭瑀。
奏請住其所。
造藍田之津梁寺。
其述光平生尤詳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三 義解篇九
釋圓光。
俗姓樸。
本住三韓。
卞韓馬韓辰韓。
光即辰韓新羅人也。
家世海東祖習綿遠。
而神器恢廓愛染篇章。
挍獵玄儒討讎子史。
文華騰翥于韓服。
博贍猶愧于中原。
遂割略親朋發(fā)憤溟渤。
年二十五。
乘舶造于金陵。
有陳之世號稱文國。
故得咨考先疑詢猷了義。
初聽莊嚴旻公弟子講。
素沾世典謂理窮神。
及聞釋宗反同腐芥。
虛尋名教實懼生涯。
乃上啟陳主請歸道法。
有敕許焉。
既爰初落采即稟具戒。
游歷講肆具盡嘉謀。
領牒微言不謝光景。
故得成實涅槃蘊括心府。
三藏數(shù)論偏所披尋。
末又投吳之虎丘山。
念定相沿無忘覺觀。
息心之眾云結(jié)林泉。
并以綜涉四含功流八定明善易擬筒直難虧。
深副夙心遂有終焉之慮。
于即頓絕人事盤游圣蹤。
攝想青霄緬謝終古。
時有信士宅居山下。
請光出講固辭不許。
苦事邀延。
遂從其志。
創(chuàng)通成論末講般若。
皆思解俊徹嘉問飛移。
兼糅以絢采織綜詞義。
聽者欣欣會其心府。
從此因循舊章開化成任。
每法輪一動。
輒傾注江湖。
雖是異域通傳。
而沐道頓除嫌郤。
故名望橫流播于嶺表。
披榛負橐而至者相接如鱗。
會隋后御宇威加南國。
歷窮其數(shù)軍入楊都。
遂被亂兵將加刑戮。
有大主將望見寺塔火燒。
走赴救之了無火狀。
但見光在塔前被縛將殺。
既怪其異即解而放之。
斯臨危達感如此也。
光學通吳越。
便欲觀化周秦。
開皇九年來游帝宇。
值佛法初會攝論肇興。
奉佩文言振績徽緒。
又馳慧解宣譽京皋。
績業(yè)既成道東須繼。
本國遠聞上啟頻請。
有敕厚加勞問放歸桑梓。
光往還累紀老幼相欣。
新羅王金氏。
面申虔敬仰若圣人。
光性在虛閑。
情多汎愛。
言常含笑慍結(jié)不形。
而箋表啟書往還國命。
并出自胸襟。
一隅傾奉皆委以治方。
詢之道化。
事異錦衣請同觀國。
乘機敷訓垂范于今。
年齒既高乘輿入內(nèi)。
衣服藥食并王手自營不許佐助。
用希專福。
其感敬為此類也。
將終之前。
王親執(zhí)慰。
囑累遺法。
兼濟民斯為說。
徵祥被于海曲。
以彼建福五十八年。
少覺不悆。
經(jīng)于七日。
遺誡清切。
端坐終于所住皇隆寺中。
春秋九十有九。
即唐貞觀四年也。
當終之時。
寺東北虛中音樂滿空異香充院。
道俗悲慶知其靈感。
遂葬于郊外。
國給羽儀。
葬具同于王禮。
后有俗人兒胎死者。
彼土諺云。
當于有福人墓埋之。
種胤不絕。
乃私瘞于墳側(cè)。
當日震此胎尸擲于塋外由此不懷。
敬者率崇仰焉。
有弟子圓安。
神志機穎性希歷覽。
慕仰幽求遂北趣九都。
東觀不耐又西燕魏。
后展帝京備通方俗。
尋諸經(jīng)論跨轢大綱。
洞清纖旨晚歸心學。
高軌光塵。
初住京寺。
以道素有聞。
特進蕭瑀。
奏請住于藍田所造津梁寺。
四事供給無替六時矣。
嘗敘光云。
本國王染患。
醫(yī)治不損。
請光入宮。
別省置。
夜別二時為說深法。
受戒懺悔。
王大信奉。
一時初夜王見光首。
金色晃然有象日輪隨身而至。
王后宮女同共睹之。
由是重發(fā)勝心。
克留疾所。
不久遂差。
光于卞韓馬韓之間。
盛通正法。
每歲再講匠成后學。
?施之資并充營寺。
馀惟衣??而已。
海東高僧傳·卷第二
釋圓光。俗姓薜氏?;蛟茦?。新羅王京人。年十三落發(fā)為僧(續(xù)高僧傳云入唐剎削)神器恢廓?;萁獬瑐?。校涉玄儒。愛染篇章。逸想高邁。厭居情鬧。三十歸隱三岐山影不出洞。有一比丘。來止近地。作蘭若修道。師夜坐誦念。有神呼曰。善哉凡修行者雖眾。無出法師右者。今彼比丘徑修咒術。但惱汝凈念礙我行路。而無所得。每當經(jīng)歷。幾發(fā)惡心。請師誘令移去。若不□住從。當有患矣。明旦師往告彼僧曰。可移居逃害。不然將有不利。對曰。至行魔之所妨。何憂妖鬼言乎。是夕其神來訊。彼答。師恐其怒也。謬曰未委耳。何敢不聽。神曰吾己俱知其情。且可默住而見之。至夜聲動如雷。黎明往視之。有山頹于蘭若壓焉。神來證曰。吾生幾千年。威變最壯。此何足怪。因諭曰。今師雖有自利。而闕利他。何不入中朝得法波及后徒。師曰。學道于中華固所愿也。海陸迥阻。不能自達。于是神祥誘西游之事。乃以真平王十二年春三月。遂入陳游歷講肆。領牒微言。傳稟成實。涅槃。三藏數(shù)論。便投吳之虎丘。攝想青霄。因信士請。遂講成實。企仰請益。相接如鱗。會隋兵入楊都。主將望見塔火。將救之。秖見師被縛在塔前。若無告狀。異而釋之。開皇間攝論肇興。奉佩文言。宣譽京皋??儤I(yè)既精。道東須繼。本朝上啟。有敕放還。真平二十二年庚申。隨朝聘使奈麻諸父大舍橫川還國。俄見海中異人出拜請曰。愿師為我創(chuàng)寺常講真詮。令弟子得勝報也。師頷之。師往來累稔。老幼相忻。王亦面申虔敬。仰若能仁。遂到三岐山舊居。午夜彼神來問往返如何。謝曰。賴爾恩護凡百適愿。神曰。吾固不離扶擁。且?guī)熍c海龍結(jié)創(chuàng)寺約。其龍今亦偕來。師問之曰。何處為可。神曰。于彼云門小當有群鵲啄地。即其處也。詰朝師與神龍偕歸。果見其地。即崛地有石塔存焉。便創(chuàng)伽藍。額曰云門而住之。神又不舍冥衛(wèi)。一日神報曰。吾大期不久。愿受菩薩戒。為長往之資。師乃授訖。因結(jié)世世相度之誓。又謂曰神之形可得見乎。曰。師可遲明望東方。有大臂貫云接天。神曰。師見予臂乎。雖有此神。未免無常。當于某日死于某地。請來訣別。師趁期往見。一禿黑貍吱吱而斃。即其神也。西海龍女常隨聽講。適有大旱。師曰汝幸雨境內(nèi)。對曰。上帝不許。我若謾雨。必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師曰。吾力能免矣。俄而南山朝隮。崇朝而雨。時天雷震即欲罰之。龍告急。師匿龍于講床下講經(jīng)。天使來告曰。予受上帝命師為逋逃者。主萃不得成命奈何。師指庭中梨木曰。彼變?yōu)榇藰洹H戤敁糁?。遂震梨而去。龍乃出謝禮。以其木代已受罰。引手撫之。其樹即蘇。真平王三十年。王患句高麗屢侵封疆。欲請隋兵以征敵國。命師修乞師表。師曰。求自存而滅他。非沙門之行也。然貧道在大王之土地。費大王之衣食。敢不唯命是從。乃述以聞。師性虛閑。情多汎愛。言常含笑。慍結(jié)不形。為箋表啟書。并出自胸襟。舉國傾奉。委以治方。乘機敷化。垂范后代。三十五年皇龍寺設百座會。邀集福田講經(jīng)。師為上首。常僑居加悉寺講演真詮。沙梁部。貴山。帚頂。詣門摳衣告曰。俗士顓蒙無所知識。愿賜一言。為終身之誡。師曰有菩薩戒。其別有十。若等為人臣子。恐不能行。今有世俗五戒。一曰事君以忠。二曰奉親以孝。三曰交友以信。四曰臨戰(zhàn)不退。五曰殺生有擇。若等行之無忽。貴山曰。他則既受命矣。但不曉殺生有擇。師曰。春夏月及六齋日不殺。是擇時也。不殺使畜。謂牛馬雞犬。不殺細物。謂肉不足一臠。是擇物也。過此雖□所□。但不求多殺。此可謂世俗之善戒。貴山等守而勿墮。后國王染患。醫(yī)治不□。請師說法。入宮安置。或講或說。王誠心信奉。初夜見師首領。金色如日輪。宮人共睹。王疾立效。法臘既高。乘輿入內(nèi)。衣服藥石。并是王手自營用希專福。襯施之資舍充營寺。惟馀衣缽以此盛宣正法。誘掖道俗。將終之際。王親執(zhí)慰。囑累遺法兼濟斯民。為說徵詳。建福五十八年。不豫經(jīng)七日。遺誡清切。端坐終于所住?;事∷聳|北虛中音樂盈空。異香充院。合國悲慶。葬具羽儀同于王禮。春秋九十九。即貞觀四年也。后有兒胎死者。聞諺傳埋于有德人墓側(cè)。子孫不絕。乃私瘞之。即日震。胎尸擲于塋外。三岐山浮屠至今存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樸。本住三韓。秦韓辰韓馬韓。光即辰韓新羅人也。家世海東。而神器恢廓。校獵玄儒。討讎子史。年二十五。乘舶造于金陵。及聞釋宗。乃上啟陳主。請歸道法。有敕許焉。既爰落?。即稟具戒。游歷講肆。得成實涅槃。蘊括心府。三藏數(shù)論。遍所披尋。末又投吳之虎丘山。息心之眾。云結(jié)林泉。并綜涉四含。功流八定。深副夙心。遂有終焉之慮。于即頓絕人事。槃游圣蹤。時有信士。宅居山下。請光出講。創(chuàng)通成論。未講般若。皆思解俊徹。聽者欣欣會其心府。名望橫流。播于嶺表。披榛負橐而至者。相接如鱗。會隋后御宸。威加南國。遂被亂兵。將加刑戮。有大主將。望見寺塔火燒。走赴救之。了無火狀。但見光在塔前。被縛將殺。既怪其異。即解而放之。光學通吳越。使欲觀化周秦。開皇九年。來游帝宇。值佛法初會。攝論肇興。奉佩大言。振續(xù)徽緒。本國遠聞。上啟頻請。有敕厚加勞問。放歸桑梓。光往還累紀。老幼相欣。新羅王金氏。面申虔敬。仰若圣人。光年齒既高。乘輿入內(nèi)。衣服藥食。并王后自營。不許佐助。用希專福。將終之前。王親執(zhí)慰。囑累遺法。兼濟民斯。為說徵祥。被于海曲。以彼建福五十八年。少覺不愈。經(jīng)于七日。遺誡清切。端坐終于所住皇隆寺中。春秋九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