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智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裴氏。
河東聞喜人。
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
避難居京口。
少能弓馬。
隨王玄謨申坦北討。
既而自悔曰。
殺人以求榮祿。
非我志也。
棄去之。
或聞人讀瑞應經(jīng)感悟。
投南澗宗禪師。
受五戒。
宋孝武迎成都印禪師于京師。
復依之。
因從歸蜀薙落。
時年三十六矣。
乃專精十誦下江陵受禪旨于隱具二師。
義嘉之亂移京師興皇。
聽穎公講律。
定林法獻挹其議論。
??之以歸。
后馀杭釋僧志請開十誦于鄉(xiāng)之寶安寺。
又為云棲寺。
主竟陵文宣王既建普弘寺延之。
以唱毗尼學者數(shù)百。
仍為朱方慧始說法。
每見親里知舊。
訓以孝悌。
齊永元三年。
春秋七十二。
還卒于京師之安樂寺。
高僧傳·卷第十一 明律
釋智稱。姓裴。本河東聞憙?nèi)?。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祖世避難寓居京口。稱幼而慷慨頗好弓馬。年十七隨王玄謨申坦北討獫狁。每至交兵血刃。未嘗不心懷惻怛。痛深諸己。卻乃嘆曰。害人自濟非仁人之志也。事寧解甲。遇讀瑞應經(jīng)乃深生感悟。知百年不期國城非重。乃投南澗禪房宗公。請受五戒。宋孝武時迎益州仰禪師下都供養(yǎng)。稱便來意歸依。仰亦厚相將接。及仰反汶江因扈游而上。于蜀裴寺出家。仰為之師。時年三十有六。乃專精律部大明十誦。又誦小品一部。后東下江陵。從隱具二師更受禪律。值義嘉遘亂。乃移卜居京師。遇穎公于興皇講律。稱咨決隱遠發(fā)言中詣。一時之席莫不驚嗟。定林法獻于講席相值聞其往復清玄。仍攜止山寺。于是溫誦小品研構(gòu)毗尼。后馀杭寶安寺釋僧志。請稱還鄉(xiāng)。開講十誦。云棲寺復屈為寺主。稱乃受任。少時舉其綱目示以憲章。頃之反都。文宣請于普弘講律。僧眾數(shù)百。皆執(zhí)卷承旨。稱辭家入道務(wù)遣繁累。常絕慶吊杜人事。每有兇故秉戒節(jié)哀。唯行道加勤以終期功之制。末方沙門慧始請稱還鄉(xiāng)講說。親里知舊皆來問訊。悉慇勤訓勖示以孝慈。臨別涕泣固留不止。還京憩安樂寺。法輪常轉(zhuǎn)。講大本三十馀遍。齊永元二年卒。春秋七十有二。著十誦義記八卷。盛行于世。弟子僧辯等樹碑于安樂寺。稱弟子聰超二人最善毗尼。為門徒所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