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通公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智謙,號圓澄大師,紹興間為明州(治今浙江寧波)寶云寺住持。
見所撰《摹刻寶云通公法師真贊書后》。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禪師湛然者。諱圓澄。別號散木。出會稽夏氏。母。夢梵僧入室而娠。娠十四月而生。師生。大目昂鼻。哆唇露齒。直腸信口。不肯從事于學(xué)。親歿窶甚。充郵卒以傳符。踰期亡去。徑投隱峰。峰示念佛誰是令。師究竟三晝夜輒有省。時年二十矣。入天荒山。禮妙峰斬發(fā)。擇最苦行行之。間聞傅大士法身偈。一切經(jīng)義。便能記持。尋乞滿分戒于云棲宏公。徵以毗尼節(jié)。要師悉達(dá)其指。返越。掩關(guān)寶林蘭若。因憶乾峰舉一不得舉二話。乃大通玄旨。有頌曰。舉一舉二別端倪。個里元無是與非。雪曲調(diào)高人會少。獨(dú)許韶陽和得齊。二老何曾動舌。諸方浪自攢眉。擬議鷂過新羅??讨矍髣υ?。再謁云棲。呈見于宏公。會入室。宏舉海底泥牛銜月。赴語未竟。師推出一僧曰。大眾證明。宏深器之。于是。激揚(yáng)法席傾一眾焉。萬歷辛卯。適大覺念公南游。師趨謁之。念曰。止風(fēng)涂向青山近。越王城傍滄海遙時如何。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展眉。念又問。洞上宗旨。師曰。五位君臣切要知。個中何必待思惟。石女貫弄無針線。木偶能提化外機(jī)。井底紅塵騰藹。藹山頭白浪滾飛飛。誕生本是無功用。不覺天然得帝畿。念欣然。書偈印之。未幾。出住云門。次遷徑山。歷禾之東塔乃至顯圣天華。前后垂二十載。法席為之大震。其上堂曰。老儂不識元字腳。強(qiáng)出人前要說法。錯認(rèn)曾參作魯參。合堂大眾皆笑殺。這一笑中有妙。若還悟得其中意。點(diǎn)破當(dāng)天者一竅。大眾如何是這一竅。良久云。動容揚(yáng)古路。不墮悄然機(jī)。小參云。煙雨盜將山色去。溪風(fēng)送得水聲來。本來法法皆如此。莫教心識強(qiáng)安排。眾中若作境會。許你具一只眼。若作佛法會。打碎你頭。何故我王庫內(nèi)無如是刀。又提綱云。喚二作一。指七為八。手秉太阿。圣凡盡殺卻。憶東村王大姐倒。戴西村李公襪。無論貧富貴賤。見者聞?wù)摺=孕?。且道。山僧今日解何宗。噫嘻噓阿喇喇。師之提唱。率多如此。僧問。如何是圓相。師曰。大燒餅。如何是暗機(jī)。師曰。凌霄峰。如何是義海。師曰。半山亭。如何是意證。師曰。啞子咒人。如何是默論。師曰。溫伯見孔子。如何是回互。師曰。孝子諱爺名。諸方珍之。為師法續(xù)洞室機(jī)類。云門臨濟(jì)。其伯仲也。又師初在京。會達(dá)觀禪師。于嘉熙寺。月川座主太史陶石簣黃慎軒。同玩月次。慎軒臥問。馬祖玩月因緣。師曰。汝臥我坐。不得為公說耳。軒亟起謝。月川笑曰。內(nèi)翰錯過了也。觀云。我下語。不及此公一籌。又過武林。聞谷慧聞等。屬望一方。會諸紳遣使耑迎。及啟?;勐勗?。今日大家。欲與和尚作家相見。若來已墮情識。不來猶缺慈悲。師扯破札。正色曰。者些客作漢。敢于老僧納敗缺也。至即升堂正立。慧聞進(jìn)曰。和尚莫要班門弄斧。師把住曰。速道速道?;勖娉酂o語。師把開曰。死漢。聞谷。遂率眾作禮。蘇巡漕問曰。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如何是金針。師曰。我在京都走一遭。不曾遇著一個人。蘇擬議。師曰。古佛過去久矣。無念有禪師。居黃檗。獨(dú)持風(fēng)節(jié)。呵罵諸方。特訪之。師曰。古人道。如紅爐上飛片雪柏似。且道。古人還具透關(guān)眼也未。有曰我不見有甚么古人。師急指曰。背后聻。念休去。師之勘辨。約此類。又嘗嘆末流謬惑大乘。遂著說若干篇曰。宗門或問??配浝銍?yán)臆說。涅槃會疏。法華意語。金剛?cè)两?jīng)注。思益梵天經(jīng)解諦。理邁倫。一時所宗焉。天啟丙寅季冬。書顯圣遺囑。即至天華。辭眾。復(fù)夜話至丑。乃右脅長往。閱世六十六。坐三十八臘。得法者九人。編隨機(jī)錄八卷。流通于世。 贊曰。余初過會稽。師謝世未久。觀其遺風(fēng)謖謖然。尚在山中。耆德。序師之妙韻。為法苦心求人之概。私心竊向往之。續(xù)讀師集。至題無趣錄云。夫祖道不可絕繼。風(fēng)穴于法堂。痛哭克家之子難逢。仰山自記再來。莫不以諸佛慧命為懷。以度生為急務(wù)者也。嗟乎。師之心。至矣盡矣。以度生為務(wù)矣。然非夙承愿力者。欲竊符以存國。余亦深知其不可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號虛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寧寺,繼事東堂院龍溪祖信,后參無得通禪師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報(bào)寧禪寺。歷住鎮(zhèn)江府金山龍游禪寺、潭州鹿苑褒忠禪寺、撫州疏山白云禪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禪寺、臨安府中天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靈隱景德禪寺,終于徑山興圣萬壽禪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有凈伏等編《虛舟普度禪師語錄》一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元釋行端撰《行狀》,《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有傳。 釋普度詩,以輯自《語錄》的偈頌及其中單編的詩編為一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普度(一一九九——一二八○),字虛舟,揚(yáng)州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史氏子。
出家郡之天寧寺,繼事武林東堂院祖信,后參無礙通公得法。
出主金陵半山,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疏山,蘇之承天。
景定間住臨安中天竺、靈隱。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詔住徑山。
十七年卒,年八十二。
著有《虛舟普度禪師語錄》一卷(存)。
事跡見該書卷末所附《行狀》。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普度。字虛舟。維揚(yáng)江都史氏子。稍長雖習(xí)世書。絕無處俗意。母識其志。俾依郡之天寧出家。畢將軍與語。大奇之曰。此兒短小精悍。音吐如鐘。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攜歸武林。禮東堂院祖信。為受業(yè)師。執(zhí)侍五年。奮志參方。初見鐵牛印于靈隱。已而江東西。河南北。悉遍歷焉。時無礙通。唱道饒州薦福。師決志叩請。其遷福嚴(yán)華藏。亦與之俱。入室次。通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么人。師曰。金香爐下鐵昆崙。通曰。將謂這矮子。有長處見解只如此。師曲躬作禮曰。謝和尚證明。若天童晦巖光。大慈石巖璉?;⑶鹗业?。皆一見器異。留與法務(wù)。淳祐初。制府趙信庵。以金陵半山請出世。遷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疏山。蘇之承天。景定間。賈太傅。奏補(bǔ)中天竺。復(fù)請旨升靈隱。至元丁丑。被命住徑山。師說法。直捷簡要。肩荷法門。老而無倦。嘗云。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又云。既無迷悟人了個甚么。無人契其機(jī)者。其住徑山。值火馀。志圖興復(fù)。將有緒俄示恙。索筆大書曰。八十二年。駕無底船。踏翻歸去。明月一天。遂寂。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禪師普度者。
出史氏。
刊江人也。
刊俗浮華。
度不樂家居。
邀正信友。
出入僧伽藍(lán)。
結(jié)出世緣。
熏久機(jī)熟。
竟斬發(fā)焉。
自號虛舟。
入講肆。
精貫楞伽唯識。
晝倦??幾假寐。
夢游于俗。
俗境宛然。
僉有術(shù)士。
相其面曰。
公乃玉堂金馬中客。
何墮于僧?dāng)?shù)。
度唾之曰。
我既登釋譜。
不受你輩雌黃也。
覺則汗流愧悚。
于是廢卷枯坐。
不言者累日。
同學(xué)請入筵。
度曰。
此非究竟。
聽之何為。
且諸佛涅槃之旨。
豈言詮能及哉。
同學(xué)病其狂。
度即負(fù)缽袋而去。
遍走江南。
諸有道名之社弗生怠忽。
乃謁無得通禪師于常州之華藏寺。
是日同謁者三十馀人。
通公獨(dú)許度參堂。
度得入通公之室。
每求佛法大意。
通每低聲曰。
佛法盡有待無人處向你說。
度益心疑。
夜靜私抵通公榻下。
哀求不已。
通又低聲曰。
將謂無人那。
乃指度復(fù)自點(diǎn)胸?cái)?shù)下。
則瞑目悄然。
度驚趨出。
于是參究愈切。
坐立如木偶人。
會通公示眾曰。
破一微塵出大經(jīng)。
鳶飛魚躍更分別。
不將眼看將心看。
已見重敲火里冰。
度脫然省發(fā)于座下。
通乃召度曰。
不與萬法為侶者。
是甚么人。
度對曰。
金香爐下鐵昆崙。
曰。
將謂者矮子有甚長處。
見解卻只如此。
度拜曰。
謝和尚證明。
通大喜之。
度于是久侍華藏。
師子相契。
如水乳也。
通公每勉度出世。
度啟曰。
行道之日無窮。
事師之期有限。
師壽縱愈趙州。
恐普度薄福。
一旦填溝壑。
再欲蒙師教誨。
其可得乎。
通公為之俛首惻然。
公歿。
度乃離華藏。
經(jīng)行石頭城。
夜宿袈裟院。
適東西兩房。
爭法產(chǎn)搆訟。
數(shù)年不已。
度釋以片言。
兩僧悲泣悔過。
俱以家業(yè)屬度。
度發(fā)笑而去。
自此隨方說法。
或久或近。
三十馀年如一日。
嘗示眾曰。
邪人說正法。
正法悉皆邪。
正人說邪法。
邪法悉皆正。
卓拄杖云。
正耶邪耶。
又卓云。
說邪不說邪。
向者里揀辨得出。
黃金為屋未為貴。
玉食錦衣何足榮。
又曰。
萬法是心光。
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
只要今日了。
既無迷悟。
了個甚么。
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鶯過短墻。
值徑山燬。
朝旨以度居之。
度年八十。
力圖興復(fù)。
巨細(xì)行役。
尚自董焉。
其謙讓不遑。
待后進(jìn)如先輩。
從未以老自稱。
不二載。
徑山落成。
時元世祖庚辰也。
度每逢通公忌日。
必展真燒香進(jìn)食垂涕。
門下感之。
率白首親依。
故唱和妙葉。
冠絕一時。
竺西坦歸省于度。
度大書一偈委之。
俄就匡床化去。
其偈曰。
八十二年。
駕無底船。
踏番歸去。
明月一天。
時坦居天童。
天童及門復(fù)有懷信等。
而大度公之聲。
蓋懷信為松源岳五世之孫也。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真圓。
字大方。
遍融其別號也。
蜀之營山人。
姓鮮氏。
幼業(yè)儒。
身長七尺馀。
音吐洪亮。
年將立。
感生死無常。
遂舍家入云華山。
禮可和尚為師。
落發(fā)受具。
一缽東下。
至洪州。
葺馬祖庵居之。
復(fù)舍庵入京師。
遍游講席。
深入華嚴(yán)法界。
心念口演。
不離此經(jīng)。
復(fù)束缽入匡山。
值歲兇。
鬻薪度日。
采薪遇有材堅(jiān)寔可為器杖者。
輒削成。
雜薪中。
賣之不論價(jià)。
隨得錢米無多少。
一以供眾。
為之不避風(fēng)雨寒暑。
如是二十馀年。
庵居獅子巖。
地幽僻多魈倀。
常橫一棒坐巖口。
行腳僧來。
輒棒之出。
竟無契其機(jī)者。
前后四入京師。
初住龍華寺。
通公講法。
次住柏林閱藏。
又移世剎海。
接待云水。
最后慈圣太后。
建千佛叢林。
請師居之。
陳文端趙文肅二公。
為護(hù)持。
道望赫然。
嘗在杲日寺。
講華嚴(yán)經(jīng)。
有狂僧。
觸太宰下獄。
詞連師。
因并逮師下獄。
兩獄卒甚苦患師。
置師于匣。
師不勝苦。
口稱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鐵栓檀匣。
轟然盡裂。
獄卒駭異感化。
因不復(fù)為獄卒。
師在獄時。
送供入獄者甚眾。
然必獄眾均沾。
精好一如始受。
否即力卻。
終不獨(dú)入口。
獄眾以此感動。
相率皈依。
圜扉之中。
佛聲浩浩矣。
師在獄凡三閱月。
文肅公疏請。
得免。
師念苦緣當(dāng)百日。
今未滿。
且不能舍獄眾。
堅(jiān)不肯出。
比出。
隱谷積山。
塊然獨(dú)坐。
見人不起。
亦不舉手。
會中貴楊某。
奉慈圣命。
請居世剎海。
賜內(nèi)帑紫衣寶幡龍藏。
時江陵方柄國。
嘗詣師。
侍者屢促師迎。
不應(yīng)。
江陵至榻前。
始徐起。
執(zhí)其手曰。
公來何為。
曰來問佛法。
師曰。
盡心佐理朝廷。
此真佛法。
舍此俱為戲論耳。
張默然。
張。
又嘗偕文肅謁師。
問如何是文殊智。
曰。
不隨心外境。
如何是普賢行。
曰。
調(diào)理一切心。
師性耿直。
高聲硬語。
聞?wù)邉C然。
不能為豪貴人溫愞。
此亦其槩也。
初師法軀修偉。
而不甚肥大。
自住剎海。
日漸豐碩。
至須人扶掖始得行。
隆冬冱寒。
日必?cái)?shù)浴。
居恒危坐。
默持法界觀。
或誦華嚴(yán)無停??。
甲申九月。
師命梓人造龕。
促其期曰。
宜速成。
緩無及也。
前三日。
孤雁集方丈。
師撫之點(diǎn)頭曰。
爾來乎。
蓋雁去而師滅。
師原無疾。
獨(dú)覺氣力漸微弱。
至重九日。
尚坐繩床。
聽誦晚課。
聞愿生西方句。
泊然而化。
世壽七十九。
僧臘五十。
全身瘞德勝門外。
普同塔。
梁煥奎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梁煥奎(1868年—1931年),字璧垣,號星甫。
長沙府湘潭人。
實(shí)業(yè)家。
1896年任湖南礦務(wù)局文案。
受維新思潮影響致力于發(fā)展湖南礦業(yè)。
1899年,籌資接辦益陽板溪銻礦,將其改組為久通公司。
1903年,任湖南留學(xué)生監(jiān)督,創(chuàng)辦湖南高等實(shí)業(yè)學(xué)堂,參加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經(jīng)濟(jì)特科,后任湖南礦務(wù)總局提調(diào)。
1908年在長沙成立華昌煉銻公司任董事長。
1918年破產(chǎn),后長期寓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