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時雅鄭參用,而鄭為多。魏平荊州,獲漢雅樂,古曲音辭存者四,曰:《鹿嗚》、《騶虞》、《伐檀》、《文王》。而左延年之徒以新聲被寵,復(fù)改易音辭,止存《鹿鳴》一曲,晉初亦除之。又漢代短簫鐃歌樂曲,三國時存者,有《朱鷺》、《艾如張》、《上之回》、《戰(zhàn)城南》、《巫山高》、《將進酒》之類,凡二十二曲。魏、吳稱號,始各改其十二曲。晉興,又盡改之,獨《玄云》、《釣竿》二曲名存而已。漢代鼙舞,三國時存者,有《殿前生桂樹》等五曲,其辭則亡。漢代胡角《摩訶兜勒》一曲,張騫得自西域,李延年因之更造新聲二十八解,魏晉時亦亡。晉以來新曲頗眾,隋初盡歸清樂。至唐武后時,舊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纻》、《子夜》、《團扇》、《懊憹》、《石城》、《莫愁》、《楊叛》、《烏夜啼》、《玉樹后庭花》等,止六十三曲。唐中葉,聲辭存者,又止三十七,有聲無辭者七,今不復(fù)見。唐歌曲比前世益多,聲行于今、辭見于今者,皆十之三四,世代差近爾。大抵先世樂府,有其名者尚多,其義存者十之三,其始辭存者十不得一,若其音則無傳,勢使然也。